- 年份
- 2024(5533)
- 2023(8109)
- 2022(6875)
- 2021(6376)
- 2020(5385)
- 2019(12094)
- 2018(12355)
- 2017(24999)
- 2016(13419)
- 2015(15324)
- 2014(15570)
- 2013(15948)
- 2012(15551)
- 2011(14430)
- 2010(14968)
- 2009(14595)
- 2008(14278)
- 2007(13391)
- 2006(12667)
- 2005(11647)
- 学科
- 济(84332)
- 经济(84256)
- 农(45557)
- 业(40193)
- 管理(31060)
- 农业(30060)
- 方法(25307)
- 数学(22919)
- 数学方法(22730)
- 中国(21268)
- 地方(20412)
- 企(18507)
- 企业(18507)
- 业经(18423)
- 制(15882)
- 学(13663)
- 财(13080)
- 贸(12457)
- 地方经济(12456)
- 贸易(12446)
- 发(12312)
- 易(12093)
- 银(11966)
- 银行(11952)
- 体(11806)
- 行(11580)
- 融(10788)
- 金融(10788)
- 策(10341)
- 及其(10149)
- 机构
- 学院(211762)
- 大学(208259)
- 济(104544)
- 经济(102621)
- 研究(76900)
- 管理(76657)
- 理学(64766)
- 理学院(64109)
- 管理学(63170)
- 管理学院(62805)
- 中国(62556)
- 农(51780)
- 财(46269)
- 京(43733)
- 科学(43055)
- 所(39901)
- 农业(39347)
- 财经(35724)
- 研究所(35316)
- 中心(35225)
- 业大(33901)
- 江(33364)
- 经济学(32844)
- 经(32165)
- 经济学院(29404)
- 北京(27917)
- 范(26607)
- 师范(26418)
- 州(25859)
- 财经大学(25542)
- 基金
- 项目(122744)
- 科学(95574)
- 研究(94076)
- 基金(88389)
- 家(75546)
- 国家(74804)
- 科学基金(62652)
- 社会(62287)
- 社会科(58557)
- 社会科学(58542)
- 省(47812)
- 基金项目(46257)
- 教育(40403)
- 编号(39518)
- 划(38356)
- 资助(36454)
- 自然(35892)
- 自然科(34942)
- 自然科学(34934)
- 自然科学基金(34282)
- 成果(32932)
- 农(29652)
- 发(29536)
- 部(28392)
- 重点(26917)
- 课题(26252)
- 国家社会(26168)
- 发展(25055)
- 性(24856)
- 展(24727)
- 期刊
- 济(133755)
- 经济(133755)
- 研究(70833)
- 农(56232)
- 中国(44552)
- 农业(37738)
- 财(32812)
- 学报(30580)
- 科学(28993)
- 融(26919)
- 金融(26919)
- 管理(26399)
- 业经(24610)
- 大学(24590)
- 学学(23623)
- 经济研究(20345)
- 问题(19078)
- 财经(18715)
- 技术(17988)
- 业(16989)
- 教育(16681)
- 经(16272)
- 农村(14448)
- 村(14448)
- 农业经济(14248)
- 世界(14189)
- 经济问题(13153)
- 技术经济(13137)
- 贸(13025)
- 统计(11356)
共检索到344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刘剑文
1978年后的中国农民生活,由于家庭经营地位的确立,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产业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农产业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加上国家较大幅度地调整工农产品比价,农产品价格损失得到补偿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农民的收入结束了长期迟滞增长的状态,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时期。收入的增长不仅对农民的消费结构、积累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农民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树生 张蔷
在1阶段Becker-Grossman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日平均降雨量、人均总产出和地域虚拟变量,分析水旱灾害、温度、经济增长和地域差别因素对我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采用2004年~2011年30个省域数据建立面板模型,研究发现:(1)各省居民基础生活能源消费存在的明显的个体差异,欠发达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基数较高;(2)我国居民能源消费形式已不同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灾害驱动型,而达到了与发达国家相似的温度驱动型时期,能源消费量与温度关系曲线呈U型,且温度调节的成本差异导致曲线左右不对称;(3)经济增长效应大于温度驱动效应,是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能源增加的主要原因,收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月
本文提出了超额人均消费等概念,并以此作为衡量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而构建有效经济增长动态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考察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有效经济增长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生活质量水平与结构显著提升,且提升速度与有效经济增长和谐同步;而超额人均消费贡献率偏低将成为制约我国有效经济增长的重大隐忧。因此,提高消费比例中超额人均消费的比重,优化超额人均消费结构,扩大农村居民的超额人均消费领域等措施,可有效地扩大内需,实现有效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
[期刊] 改革
[作者]
严太华 王欣
参考日本、韩国农村经济发展道路,通过一个链接农村道路、电力和其他公共资本投资与农村经济增长的模型,探讨农村公共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引用2006年我国农村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信贷配给制度下加强对农村公共资本的投资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快速提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唐平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基础。前几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直接影响消费水平的提升。2004年农村居民纯收入人均2936元,实际增长6.8%,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期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实际增长7.3%,不仅创1997年以来的最高增速,还比同期纯收入增速快0.5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晓军 戴俊生
本文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持续且不断增强的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则相对较小。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了创造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逐步发掘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潜力,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梅 李慧欣
文章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运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进了实证分析,根据文章结论提出了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消费与整个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代武
本文采用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民消费增长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农民消费规模不断增长,能显著地提升农村的经济韧性。从消费结构性来看,不同消费类型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按照边际影响程度依次为“享受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生存型消费”,但生存型消费对农村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也是可观的。此外,农村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存在惯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依凭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怡 孙菲
利用1998—2009年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截面数据,构建了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省域碳排放量与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产业机构和居民生活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消费和环境规制均是影响我国碳排放量的重要因素,且前者均与后者正相关;我国的自发碳排放量存在一定的区域性差异,东部地区各省市的自发碳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凤
本文借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认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与“农业产业的经济增长问题”实质相同,因而借鉴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农民收入增长问题。通过对农民收入函数的分析,得出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单位农产品增加值、农产品总量和农业人口三项,并进一步从这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农民收入低下的原因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农业收入 农业经济增长 农民收入函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朋荣
农村收割豆类,先是从地里收回豆禾,再将枝叶与豆角分开,最后使豆类与豆分离,获得精豆。做研究工作也有类似的程序,其收获物多以最终成果——文章的形式出现。但是出于不同的需要,人们对于已有结果的形式有了不满足感,他们希望尝到地头燃禾熟豆的古朴,水煮青豆角的清新。于是一些研究者也就做起了如同直接将豆禾搬到市场上的工作,他们的作品并不刻意去粗取精、由表及里,而将此更多地留给了读者。《鲤港村经济》可以归于这一类。它是作者在调查和搜集了湖北省通城县关刀镇鲤港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后撰写的,有代表性地、综合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祥洲,李建平,肖明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185元,增加241元,增长12.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7.3%,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快的一年。 一、生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 (一)食品支出:农村居民食品支出人均1032元,增长16.5%,增速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消费支出人均912元,增长17.3%;在外饮食消费支出人均111元,增长12.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廖俊平 任荣荣 曹洋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分割,"城中村"等居住环境恶劣的"非正式"住房容纳了大量农民工。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住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针对农民工的单纯住房数量的供给在低端产业占主导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在高技能产业比重逐渐增加时其效果逐渐衰减。相反地,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政策能够使住房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这类改良政策能够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所导致的社会资源非生产性损耗,使得分给城市原有居民的"蛋糕"份额也会变大,因此有希望成为一个可以自发实现的内生政策变迁过程,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和社会和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