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16)
- 2023(19582)
- 2022(16988)
- 2021(15684)
- 2020(13566)
- 2019(31291)
- 2018(31076)
- 2017(60054)
- 2016(32768)
- 2015(37334)
- 2014(37437)
- 2013(36972)
- 2012(34455)
- 2011(31247)
- 2010(31555)
- 2009(29453)
- 2008(29188)
- 2007(26166)
- 2006(23080)
- 2005(20708)
- 学科
- 济(144497)
- 经济(144337)
- 管理(94328)
- 业(88582)
- 企(72502)
- 企业(72502)
- 方法(63583)
- 数学(55514)
- 数学方法(54754)
- 中国(36543)
- 农(36336)
- 财(35573)
- 学(32363)
- 业经(29652)
- 地方(29018)
- 制(26248)
- 贸(25318)
- 贸易(25304)
- 易(24507)
- 农业(24195)
- 务(22183)
- 财务(22095)
- 财务管理(22037)
- 理论(21887)
- 银(21617)
- 银行(21549)
- 和(21189)
- 环境(20844)
- 企业财务(20835)
- 融(20628)
- 机构
- 大学(481374)
- 学院(478326)
- 济(195174)
- 经济(190861)
- 管理(183360)
- 研究(162748)
- 理学(157785)
- 理学院(155992)
- 管理学(152930)
- 管理学院(152084)
- 中国(122600)
- 京(102885)
- 科学(102270)
- 财(91148)
- 所(83614)
- 农(80189)
- 研究所(75918)
- 中心(74137)
- 财经(72692)
- 业大(72332)
- 江(71536)
- 经(65763)
- 北京(65284)
- 农业(63068)
- 范(62626)
- 师范(61954)
- 经济学(59544)
- 院(58683)
- 州(57404)
- 财经大学(53696)
- 基金
- 项目(317142)
- 科学(247341)
- 基金(229196)
- 研究(227288)
- 家(200778)
- 国家(199166)
- 科学基金(169754)
- 社会(141550)
- 社会科(134039)
- 社会科学(134003)
- 省(123647)
- 基金项目(120855)
- 自然(112000)
- 自然科(109370)
- 自然科学(109339)
- 自然科学基金(107369)
- 教育(104868)
- 划(104303)
- 资助(96360)
- 编号(92754)
- 成果(75885)
- 重点(71284)
- 部(69641)
- 发(67240)
- 创(64375)
- 课题(63893)
- 科研(61353)
- 创新(60209)
- 教育部(59200)
- 大学(59055)
- 期刊
- 济(217670)
- 经济(217670)
- 研究(141730)
- 中国(88602)
- 学报(79773)
- 农(72047)
- 科学(71183)
- 财(70517)
- 管理(67596)
- 大学(59870)
- 学学(56443)
- 教育(49225)
- 农业(49066)
- 技术(42293)
- 融(42173)
- 金融(42173)
- 财经(36103)
- 经济研究(35233)
- 业经(33935)
- 经(30914)
- 问题(28428)
- 业(25103)
- 图书(24694)
- 技术经济(24485)
- 统计(24457)
- 理论(23131)
- 贸(22992)
- 版(22761)
- 策(21551)
- 科技(21539)
共检索到711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王春晓 李达
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二氧化硫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制订相关环境管理政策具有特殊意义。通过综合简化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氧化硫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是呈倒N型曲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王孝松 黄保亮
本文借助2003~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FDI投资方式与二氧化硫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确存在,同时FDI的"污染避难所假说"在样本期内不成立。FDI的增加从整体上对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具有降低的作用。此外,进一步分FDI的投资方式考察发现,合资形式的FDI总体上显著降低了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不过这种效应在中西部显著,而在东部并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调整招商引资及制定环境规制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传杰 卫平
运用LMDI方法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进行分部门分解,得出分析结果:总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以及生产部门产业结构与总产出的变化是引起我国SO2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我国SO2排放强度存在一定程度的部门差异,两部门SO2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完全一致;生产部门9种能源的能源强度变化均对减少SO2排放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生活部门有3种能源的能源强度的变化引起了排放强度增加,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领域建议制定和实施灵活的减排政策。
关键词:
部门差异 二氧化硫 排放强度 LMDI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权雄
为了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企业污染减排激励为什么缺乏"这一问题,本文在一个双重任务的共同代理框架下,研究了企业污染减排的激励机制和制度环境,并收集了2001—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表明,在污染减排与短期经济行为之间,存在投入成本替代的情形,经济产出带给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上升会弱化企业的减排激励;此外,来自各级政府的共同代理问题,也会损害企业的减排激励。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短期利益导向的行政干预越多,地区人均财政赤字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地区工业增长越快,经济产出带给地方政府的边际收益就越大,该地区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就越难以...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昭利 周亚虹
过去三十年,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国际社会对此多有批评,但这种批评没有考虑到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也曾有过污染严重的历史。本文在控制了更多合理解释变量的基础上,利用其他国家的历史数据和我国东部发达省市1997~2008年的数据,首次比较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二氧化硫污染。结论发现,在去掉京津沪这三个直辖市以后,其他六省份的污染低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水平,但在未来的经济增长中可能会高于其他国家。本文认为,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导致的,本文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关键词:
二氧化硫污染 国际比较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新宇 王凡凡 宋马林
作为一种环境治理的新工具,中央环保约谈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解决属地化环境管理体制下政策执行低效而导致的治理失灵问题,而中央环保约谈的震慑效应及其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9年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中央环保约谈的震慑效应及其持续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央环保约谈有效降低了本地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直接震慑效应;第二,中央环保约谈对空间关联地区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近邻震慑效应;第三,中央环保约谈的直接震慑效应不具有持续性,但近邻震慑效应随时间不断持续和增强;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在风险规避和价值创造的双重作用下,中央环保约谈对空间关联的被约谈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文章聚焦于震慑效应,拓展了环保约谈的研究视角,对环保约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邬彩霞
环境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议题。对于我国而言,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外开放和人口增长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利用我国2000年—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考察了FDI、出口和人口增长对我国SO2排放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增长、FDI和出口对我国SO2排放均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中人口增长对SO2排放的影响最大,FDI次之。尽管我国商品的出口也促使了我国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然而,与人口增长和FDI带来的影响相比,却显得相对较弱。因此,就保护环境、减少SO2排放而言,我国当务之急则应控制...
关键词:
FDI 出口 人口增长 SO2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晋盛武 吴娟
目前,国内文献关于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将三者置于同一整体框架下的研究能为理解和验证腐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的证据。本文在传统的EKC模型中考虑腐败因素,利用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腐败对经济增长以及腐败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败阻碍了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我国仍处于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阶段;(3)腐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弱化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污染有负向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手段,政府不能通过阻碍经济增长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关键词:
腐败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库兹涅茨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翔 余升国
以2002-2012年我国省域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在经典的Grossman分解模型中纳入环境规制效应,并把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按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进行分类,然后实证分析了内外资对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外资给我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带来了正的规模效应、负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而内资则带来了负的规模效应、正的结构效应以及负的技术效应;与内资相比,外资仅在结构效应上占优。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污染避难假说",但并不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关键词:
外资 内资 大气污染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子涵 李万新 白重恩
环境问题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工业污染仍然是造成中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为工业企业的环境行为直接受到县、市环保局的监管,而中国具有广泛的地区差异性,政府监管的地区差异性与企业环境行为的关系如何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分析1998-2005年河南、湖北两省重点污染源的排污申报和运营状况的面板数据,比较两个相邻省份污染企业的环境行为,发现河南、湖北两省火力发电企业SO2排放和其所属行政区划的政府环境监管行为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对湖北火电企业的减排激励显著大于河南省企业。总体而言,中国当前环境监管制度尚未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有效的约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郝宇 张千雪
SO2作为一种常规污染物在1990年代初就受到中国政府的重点管控。文章利用2002-2012年我国113个城市的人均SO2排放量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人均SO2排放量变化的内在规律,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的回归方法检验了市级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性,并分析了人均SO2收敛速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在全国范围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城市人均SO2排放量存在着绝对与相对收敛;在影响收敛速度的各因素中,人均收入的提高可以加快人均SO2排放的收敛速度,而人口密度的增加则会降低人均SO2排放量的收敛速度。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爱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能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区域特性,用能源技术模型和区域间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能反映我国区域差别的区域间能源模型。在静态分析中,本文假设从价税的形式对社会各部门的二氧化硫排放以不同税率征收硫税,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分区域分部门的经济波及影响和分区域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在动态分析中,本文假设从社会各部门征收的硫税在燃煤发电部门引进脱硫技术,本文给出了目前在我国燃煤发电部门已经得到利用的5种脱硫技术,分别计算了这5种脱硫技术20年间的技术普及率、环境影响、经济效果。最后,本文为实现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模型 区域特性 硫税 大气污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奇 陈小鹭 李菁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环境公平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环境公平具有不同的理解,基于环境资源的特殊属性,界定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内涵。以二氧化硫为例,以省级单位为公平主体,通过构建环境基尼系数来表征我国环境公平的状况;然后利用不同评价对象经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了调整,进而评估了我国1998-2004年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排放的环境不公平程度比较严重并有减缓趋势。最后,利用锡尔系数的因子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的环境强度等三个因素对于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经济能源强度差异对环境公平的贡献...
关键词:
环境公平 环境基尼系数 锡尔系数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马晓钰 李强谊 郭莹莹
依据1999年~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我国各省区FDI、贸易开放与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FDI和贸易开放会促进SO2排放;人均收入与人均SO2排放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能源结构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SO2排放;技术进步会抑制SO2排放;上一期SO2排放量对当期SO2的排放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关系。
关键词:
FDI 贸易开放 二氧化硫排放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国庆 钱明辉 张平淡
论文以工业二氧化硫(SO2)代表污染物,使用完全分解模型将污染物排放强度分解为资源节约效应和环境友好效应。分解结果显示,2001-2010年中国工业SO2排放强度降低的38.93%来自资源节约效应,61.07%来自环境友好效应,两种效应的贡献率在逐年趋同,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迈进"两型社会"。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技术水平越高,二产比重越高,因资源节约带来的工业SO2排放强度下降越明显。环保投资越多,环保意识越强,因环境友好带来的工业SO2排放强度下降越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