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2)
2023(7766)
2022(6439)
2021(5379)
2020(4438)
2019(9968)
2018(10028)
2017(20584)
2016(10558)
2015(11830)
2014(11903)
2013(12325)
2012(11869)
2011(11019)
2010(11149)
2009(10684)
2008(10120)
2007(9160)
2006(8673)
2005(8167)
作者
(31619)
(26639)
(26342)
(25331)
(16704)
(12383)
(11871)
(10199)
(9900)
(9351)
(9215)
(8575)
(8570)
(8450)
(8200)
(8165)
(7883)
(7638)
(7617)
(7340)
(6893)
(6448)
(6332)
(6154)
(6075)
(6017)
(5656)
(5562)
(5319)
(5079)
学科
(74215)
经济(74168)
管理(32147)
(26114)
方法(24247)
数学(22384)
数学方法(22297)
(18522)
企业(18522)
中国(18240)
地方(17811)
环境(14490)
(14009)
地方经济(13150)
(12368)
(12023)
业经(11786)
(11343)
(11104)
贸易(11095)
(10739)
(10127)
银行(10116)
(9845)
金融(9845)
(9843)
农业(9494)
经济学(9123)
(8480)
(8384)
机构
大学(169265)
学院(168892)
(90551)
经济(89108)
管理(62794)
研究(60863)
理学(53437)
理学院(52901)
管理学(52329)
管理学院(52009)
中国(47473)
(41157)
(34389)
财经(32730)
科学(31793)
经济学(30904)
(30221)
(29582)
经济学院(27753)
研究所(26827)
中心(26055)
(24405)
财经大学(24127)
北京(22249)
(21706)
(21458)
业大(19765)
(19669)
师范(19531)
(19121)
基金
项目(101728)
科学(81283)
基金(76390)
研究(76040)
(65218)
国家(64779)
科学基金(55604)
社会(53279)
社会科(50848)
社会科学(50839)
基金项目(39636)
(38257)
教育(33099)
自然(32323)
(31739)
自然科(31517)
自然科学(31510)
资助(31394)
自然科学基金(30935)
编号(28713)
(24512)
(23636)
国家社会(23319)
成果(23129)
重点(22869)
教育部(20869)
发展(20829)
(20725)
人文(20597)
(20536)
期刊
(106243)
经济(106243)
研究(59551)
中国(29250)
(29187)
管理(24984)
学报(20370)
科学(20319)
经济研究(19581)
(19482)
(19115)
金融(19115)
财经(17371)
大学(16155)
学学(15566)
(15172)
业经(14927)
问题(14579)
技术(14186)
农业(13105)
(12517)
技术经济(11005)
国际(10820)
统计(10185)
教育(9541)
商业(9485)
经济问题(8872)
世界(8704)
(8658)
理论(8624)
共检索到265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全世文  袁静婷  
基于变协整检验和双阈值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1953~2015年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长期非线性协整关系和短期非对称调整效果。结果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协整关系在1980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结构变化的类型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均衡关系并不稳定。而改革开放至今两者的短期动态调整存在显著的非对称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经济增长的回调速度更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碳排放的回调速度更快。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胜  司登奎  
构建了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阈值协整模型,利用完全修正的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估计。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碳排放随着经济增长周期的发展表现出非线性变化特征;蓝色经济区的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阈值协整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54%和13.46%之处;从产业结构和能源使用效率对碳排放的阈值效应可看出蓝色经济区正在走产业升级和转型之路,因此需要注重培育高新产业发展环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爱文  李东  
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目前热点问题。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有助于实现中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选取1953~2008年中国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GDP增加1%,碳排放将增加0.36%,即碳排放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弹性为0.36;在短期内,两者存在着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保证了两者之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存在。误差修正系数(-0.669 4)为负,调整方向符合误差修正机制,并且误差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建平  何建敏  
本文分析了我国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方法,考虑数据结构突变的可能性,本文研究发现,对结构突变的数据序列,恩格尔—葛兰杰检验没有检测到协整关系;通过设定虚拟变量,成功检测到该协整关系,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基于现有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利用外资之间的协整关系在1997年发生了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刘欣  
了解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环保投资呈现的波动特征,对实现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构建分阶段阈值协整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不同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的差异性影响。同时,分析了环保投资与COD排放量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二者之间呈现的关联性影响。研究表明:我国环保投资随着经济周期的不同出现非线性波动;环保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为9.01%处;我国产业结构对环保投资呈现负相关且正在转型与升级;总的来看,环保投资对COD呈现出反常的正相关性,即目前环保投资对COD减排并未实质性地推动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炎涛  
本文运用Hansen和Seo两机制阈值协整研究了中国1955—2009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与电力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了石油消费和电力消费外,经济增长与其他变量都存在着非线性协整关系。(2)在正常(第一)机制中误差修正对长期均衡的调整是相对较小的,意味着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市场存在着持续的不均衡,因此有必要采取能源需求方管理政策来提高能源效率,从而使二者关系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超  陈运杰  
目前,对于失业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研究都是基于线性假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奥肯定律就是基于线性假设条件下,研究并提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负相关性。本文在非线性框架下,利用汉森和赛欧(2002)发展的阈值协整方法(threshold co-integration test)对中国的城镇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检验,利用我国1978~1994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阈值协整的实证模型,分析并验证了它们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贾登勋  黄杰  
依据"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长将呈现出非线性变化。基于Hansen发展的门槛面板模型,利用2000~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样本,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中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这些门槛变量达到或超出一定的门槛值时,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董耀武  谌勇  
本文运用1965-2015年国内相关面板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分析的计量与检测,结果发现:在短时间内,经济增长直接正向影响碳排放量,换言之,快速经济增长必定与高碳排放相呼应,此时倘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效用就会降低,说明在短期内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低碳、高增的目标;从长远上来讲,碳排放并不能直接影响经济增长,而产业结构调整是两者之间的影响中介,表明可以依据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中间变量来实现低碳、高增的目标;整体上来看,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调节器"。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范允奇  王文举  
用EKC模型、STIRPAT模型和SS-STIRPAT模型分别对1980—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驱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SS-STIRPAT模型不仅能够分析动态特征而且模型预测性质更好。研究发现,我国的碳排放EKC曲线并非倒U型,我国人均碳排放对人均GDP的弹性系数在1.11到1.15范围内波动,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环境保护力度是影响该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每年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位GDP碳排放下降比率必须达到4%。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科  
本文运用阈值协整模型揭示了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电力使用效率、电力价格因经济周期性波动而具有的长期非线性关系,主要结论为:(1)我国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阈值效应的机制转移发生在人均GDP增长率等于7.479%和9.184%处;(2)整个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显著推动了电力消费增长,电力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是抑制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以"退二进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表现出了对电力消费的"节电红利"现象,但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其效应值存在显著差异;(3)当经济增长处于7.479~9.184%的适度增长区间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具有最大的"节电红利"效应;(4)电价的扭曲削弱了价格机制对电力消费的引导和配置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志勇  刘颖  
利用协整分析和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我国碳排放的动态弹性,选取东北部、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横向区域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以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导致碳排放弹性系数的增加,相反,每单位的经济增长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增量是下降的,但2003年以后碳排放弹性系数开始持续上升;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导致各省区碳排放弹性系数呈现出区域性差异的特点,西部地区的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的幅度最大,中部地区其次,东北地区居中,东部地区最低。据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应加快技术转型,大力发展低碳型产业;公民应增强节能减排意识,全民参与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张凤武  刘聪聪  
采用协整分析、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利用黑龙江省1990~2009年GDP和碳排放总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对黑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碳排放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勇胜  薛继亮  
运用时间序列经济计量方法对1979-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实际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实际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并在长期内稳定地存在着协同互动的均衡关系,实证结果肯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并检验了国外劳动力转移理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斌  
在已有的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基础上,引入经济增长这一变量,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利用1978~2012年的有关经济数据对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协整与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变量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三者之间内在相互作用明显,由此提出优化货物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制度规范与技术开发齐头并进、全面发展低碳经济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