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2)
- 2023(8130)
- 2022(6878)
- 2021(6114)
- 2020(5232)
- 2019(11906)
- 2018(11918)
- 2017(23715)
- 2016(12549)
- 2015(14433)
- 2014(14272)
- 2013(14735)
- 2012(14380)
- 2011(13442)
- 2010(13793)
- 2009(13315)
- 2008(12851)
- 2007(11771)
- 2006(11171)
- 2005(10412)
- 学科
- 济(76118)
- 经济(76055)
- 管理(31433)
- 业(28904)
- 方法(25571)
- 数学(22810)
- 数学方法(22651)
- 企(21141)
- 企业(21141)
- 中国(19888)
- 地方(17910)
- 学(16220)
- 农(15543)
- 财(13372)
- 制(13291)
- 业经(12934)
- 地方经济(12914)
- 贸(11803)
- 贸易(11792)
- 易(11390)
- 银(11296)
- 银行(11256)
- 行(10948)
- 融(10781)
- 金融(10781)
- 农业(10443)
- 税(9919)
- 体(9517)
- 税收(9420)
- 收(9348)
- 机构
- 大学(200538)
- 学院(197873)
- 济(94956)
- 经济(93138)
- 研究(80083)
- 管理(67638)
- 中国(61839)
- 理学(56427)
- 理学院(55711)
- 管理学(54784)
- 管理学院(54433)
- 科学(47554)
- 财(44352)
- 京(43828)
- 所(43111)
- 研究所(38820)
- 农(35914)
- 财经(34291)
- 中心(34066)
- 经济学(31212)
- 江(31098)
- 经(30981)
- 北京(28697)
- 院(28565)
- 农业(28477)
- 业大(28129)
- 经济学院(27836)
- 财经大学(25262)
- 范(25115)
- 师范(24788)
- 基金
- 项目(119238)
- 科学(92395)
- 基金(87144)
- 研究(83311)
- 家(78225)
- 国家(77667)
- 科学基金(63454)
- 社会(53969)
- 社会科(51108)
- 社会科学(51095)
- 基金项目(44871)
- 省(44647)
- 自然(40497)
- 自然科(39454)
- 自然科学(39439)
- 划(38790)
- 自然科学基金(38744)
- 资助(37160)
- 教育(36707)
- 编号(31656)
- 重点(28167)
- 发(27975)
- 成果(27220)
- 部(26938)
- 创(23397)
- 课题(23169)
- 国家社会(23073)
- 科研(22997)
- 计划(22568)
- 教育部(22398)
- 期刊
- 济(115552)
- 经济(115552)
- 研究(69417)
- 中国(39757)
- 学报(33728)
- 农(32230)
- 财(31871)
- 科学(30560)
- 管理(27961)
- 大学(24803)
- 学学(23645)
- 融(22427)
- 金融(22427)
- 农业(21608)
- 经济研究(20668)
- 财经(18339)
- 经(15980)
- 技术(15657)
- 业经(15634)
- 问题(15551)
- 教育(15268)
- 贸(13547)
- 国际(12609)
- 技术经济(11438)
- 业(11207)
- 世界(10663)
- 统计(10651)
- 理论(9855)
- 商业(9630)
- 经济问题(9502)
共检索到323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金全 郑挺国
本文基于门限自回归模型方法对我国1990年1季度至2007年3季度经济增长率进行研究,识别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呈现的基本特征,并对我国经济增长走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三区制门限自回归模型适合于描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进而刻画了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的低速增长—适速增长—高速增长—适速增长—低速增长周期规律;经济周期三阶段性可由拐点8.2和9.71进行划分;通过非线性预测,点预测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率将在未来两年内可能出现持续下降态势,但仍会高于10%的高位上运行,而区间预测结果则显示未来12个季度内我国经济增长率将主要在7%—13%的区间运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大卫·戈登 张开 顾梦佳 王声啸
从康德拉季耶夫(Kondratieff)到熊彼特(Schumpeter)以及1940年代的"长期停滞主义者"(the secular stagnationists)的长周期分析,几乎都未能给他们对长周期的理解提供一个逻辑一贯的理论基础,这源自于他们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视作既定的。这需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积累的结构性条件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积累的阶段理论"的误解。立足于"积累的阶段理论",采用一些初步假设进而构建一个关于长周期的"政治—经济"理论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将这一理论与其他学者的理论进行比较表明:提供一个强调多重力量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扩张和收缩更替节奏的框架是必要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南士敬 赵春艳
文章基于我国1992年1季度至2013年3季度实际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建立了二机制、三机制及四机制LSTAR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的非线性转换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四机制LSTAR模型可以将我国经济周期划分为扩张、衰退、紧缩、复苏四个阶段,并且能很好刻画我国经济周期的非线性转换特征;(2)经济周期四个阶段所呈现出的特征各不相同:复苏和衰退阶段的周期长度远大于扩张和紧缩阶段,而且复苏和紧缩阶段序列是平稳的,扩张和衰退阶段的序列是非平稳的;(3)1992年1季度至2004年4季度是第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历时将近13年;2005年1季度至2010年4季度是第二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历时6年,经济周期时间跨度有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多机制 STAR模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大勇
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经济周期的形式和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今后的持续增长过程中将由“峰前谷后”的极度非对称性周期逐渐向以自然率为平均增长水平的对称性周期转变。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长尾特征必然带来经济“软着陆”后的“软扩张”。目前经济增长的总需求驱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虚拟经济和实际经济之间的和谐影响等,都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阶段性中的代表性属性。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付一婷 王勇
本文利用均值—条件异方差模型检验了我国产出增长率中的条件波动性(条件标准差)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结构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函数描述了增长率波动性和经济增长率水平之间交互影响的动态传导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波动性对经济增长水平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体现出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发展规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质,特别是经济处于回升时期的经济政策方向与经济周期的扩张方向基本一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预示着我国新出现的经济波动将是一轮上升型经济波动,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悦 刘汉
非对称特征是经济周期中的典型化事实,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和波动率在周期形态上的非一致性。从我国经济周期非对称形成原因的发展历程来看,计划经济中强制的行政调整在逐步退出,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趋于多样化,调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国际社会上的外在不确定性和国内的外在冲击也时有发生,各种合力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形态各异的非对称经济周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由于增速均值下移,波动率降低,导致非对称性减弱,出现了"L型"波动征兆,这意味着新常态阶段将呈现出平均增速下移的趋势性特征。对此,我国应该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宏观调控措施。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非对称 偏移度 “三元组”检验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乐一
从潜在经济增长率、总需求、价格指数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波峰向下转折的下滑过程中,但经济增长的下滑和放缓并不意味着当前我国经济己滑入衰退阶段,这只是繁荣阶段的一种调整,只是扩张或繁荣的程度减弱而已,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未发生改变。为保持经济持续繁荣,遏制经济下滑趋势,除要借助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政策手段外,更要立足于两个重要方面,即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和努力扩大就业。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主要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运行特征:经济平稳持续高速增长,其中2003年—2006年经济增长偏快;少数年份略显通缩,多数年份低度通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共同拉动了经济增长,但这些方面的失衡加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经起步;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和数量型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虽有进展,但无根本改变;经济效益虽有提高,但速度效益型的特征仍很明显;就业和居民收入后三年比前五年都有较大改善。最后就拉长新一轮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新一轮经济周期 上升阶段 运行特征 设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背景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是在四方面特殊背景下展开的。一是持续高速的特殊增长背景:改革开放 26年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达到9.5%左右,并且预计到2030年之前,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仍会保持在8%左右(2000年至2010年为8~9%,2010年至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郭安娜 吴良荣
本文运用HP滤波法计算了1962年-2012年浙江省GDP潜在增长率,分析认为这期间浙江可以分为五个明显的中周期,而改革则是驱动增长中周期的关键因素。运用索洛生产函数法的分析则表明,资本是以往30余年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全要素生产率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之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受到投资增速下滑、劳动转移减缓以及可能的结构性减速效应影响,浙江经济增长将会有所放缓,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则是避免经济增速出现大幅下滑的关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乃武
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古老话题,19世纪初叶以来至现在,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种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假说,并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种经济周期理论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一、经济周期的度量方法综观我国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剧烈波动的轨迹。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很多,从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时间来看,可分为中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从其与经济系统中各经济指标的影响关系来看,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由经济系统内部因素造成的经济波动即内在波动是经济周期形成的核心内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三明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domestic and external situation in several years in the future,thispaper will make use of the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econometric model, seasonal cycle model, ananalysis of the three time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n analysis of thefa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