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7)
2023(7780)
2022(6571)
2021(5990)
2020(5082)
2019(11368)
2018(11729)
2017(22623)
2016(12505)
2015(14390)
2014(14723)
2013(14690)
2012(14012)
2011(13274)
2010(13551)
2009(13143)
2008(12620)
2007(11577)
2006(10843)
2005(9988)
作者
(38672)
(32056)
(31850)
(30476)
(20248)
(14963)
(14546)
(12474)
(12260)
(11531)
(11073)
(10632)
(10510)
(10386)
(10047)
(9947)
(9440)
(9374)
(9130)
(9011)
(8471)
(7947)
(7872)
(7458)
(7427)
(7167)
(6995)
(6913)
(6508)
(6355)
学科
(73562)
经济(73497)
管理(33503)
(26363)
方法(23886)
数学(21466)
数学方法(21301)
(20091)
企业(20091)
中国(19851)
地方(17621)
(14253)
(13927)
(13868)
(13045)
地方经济(12692)
业经(12404)
(11044)
银行(11017)
(10867)
(10734)
(10551)
金融(10544)
(10055)
贸易(10047)
(9692)
环境(8878)
农业(8786)
(8522)
理论(8139)
机构
大学(192366)
学院(191801)
(89773)
经济(87845)
研究(71906)
管理(65965)
中国(55886)
理学(55066)
理学院(54398)
管理学(53424)
管理学院(53069)
(42701)
(41690)
科学(40819)
(37271)
研究所(33157)
财经(33064)
中心(31034)
(30075)
(30050)
(29727)
经济学(29394)
北京(27233)
经济学院(26195)
(25869)
业大(25269)
(24582)
师范(24324)
财经大学(24141)
农业(23640)
基金
项目(112306)
科学(86751)
研究(83038)
基金(80017)
(69560)
国家(69019)
科学基金(57113)
社会(53192)
社会科(50362)
社会科学(50351)
(43200)
基金项目(40935)
教育(37894)
(36601)
自然(34417)
资助(34318)
编号(33644)
自然科(33513)
自然科学(33501)
自然科学基金(32854)
成果(29117)
(25398)
重点(25394)
(25177)
课题(24700)
国家社会(22213)
(21823)
教育部(21432)
(21312)
发展(20831)
期刊
(110849)
经济(110849)
研究(66842)
中国(41570)
(31811)
学报(28783)
(27538)
管理(27047)
科学(25768)
大学(21832)
(21289)
金融(21289)
学学(20702)
经济研究(19535)
教育(19297)
农业(18326)
财经(17892)
技术(17170)
业经(15867)
(15574)
问题(15087)
(12127)
统计(10978)
技术经济(10807)
国际(10775)
理论(9981)
商业(9722)
经济问题(9246)
世界(9206)
现代(9136)
共检索到312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吉龙  
建国四十年来,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明显的波动,同时这种波动又带有明显的规律性,呈现周期性的循环。如果这一系列明显的前后相关的周期波动现象不能用偶然性来解释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对这种客观存在的运动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并找出导致这种波动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消除与避免国民经济的大幅度异常波动,使之协调均衡地增长。我认为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作出总体性质判断与周期划分,正是这全部研究工作的基础。在这样的总体判断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成因、作用机制等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以期得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建伟  
运用经济增长周期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速周期性波动及其动态均衡增长状态进行的模拟预测表明,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呈周期性下降趋势,平均增速将从高速增长期10%左右的高速增长下降到6.5%左右的较快增长,经济增速的波动介于5%至8%之间。针对未来10年我国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变与周期性波动走势,短期政策应以平抑中短期波动、稳定经济增长为主,中长期政策应以稳定出口、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与鼓励企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为主,力争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良性循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金平  朱鸿  
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是否独立于经济运行、是否具有"非中性"特征,是金融周期理论研究的起点。金融周期怎样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传导机制如何,则是金融周期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金融不稳定理论基本上构成了金融周期的理论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周期对经济周期短期波动具有加速器作用,该作用具有非对称性;金融周期能够预测经济周期;金融周期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曹东海  
对今年物价处于周期性波动谷底期的判断●曹东海1994年全国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1.7%,涨幅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1995年和1996年涨幅分别回落至14.8%和6.1%;今年各月物价涨幅继续回落。上半年全国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8%,其中六月份最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王雄威  
本文利用贝叶斯估计结合门限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检验中发现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动态机制变迁的门限增长率为9.36%。当经济增长率高于这个门限值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自稳定的均值回归特征;当经济增长率低于这个门限值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向更高稳态的迁移特征,这意味着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过程具有内生的稳定性,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波动率趋于稳定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周期波动的动态轨迹判断,我国经济仍然具备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基础,因此需要利用有效宏观调控来保证快速稳定增长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彦东,陈晓卫,刘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玉春  王雅婷  万里虹  
通过对比我国保险周期与经济周期波动图发现,保险周期并不是严格顺经济周期持续,而是在总体上顺周期特征下,保持保险业市场波动的自身特点,其波动频率及波动幅度与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我国保险市场波动既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保险业自身产业政策的显著影响。此外,寿险与产险两大市场的波动性受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并不一致,保险监管部门应始终监测并充分考虑分险种市场的不同波动特征,以提高逆周期监管的有效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泉  姜诗章  高铁梅  
从1991年进入回升期的我国本轮经济周期现在已经越过1993年的峰顶,开始缓慢地向本轮波动的谷底回落,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次经济周期,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实施,预计将在今年达到谷底。1.在本轮经济周期的谷底,宏观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经济增长速度平稳回落,经济仍然蕴含着强劲发展势头,各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仍将处在高位上,形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首次高位谷底。我们利用多种经济计量模型对1996年的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1996年的预测结果为: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2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4200亿元,比上年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浩  
文章以我国改革以来东西部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比较为例,得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是:1995年是改革之后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一个转折点,在1978~1995年期间东部的波幅大于西部的波幅,而1996~2004年期间则刚好相反。造成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空间差异的主要是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出口、产业结构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杰  王立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看好,但在短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必须把握这种波动性从而避免经济波动"大起大落"。按照实际产出的构成成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净出口),使用方差分解法。从全期样本和滚动样本两方面探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减弱的成因,并针对可能扩大经济周期波动的潜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铮  
本文探讨了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对产业结构失衡和调整的影响。本文在科学界定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这一典型事实后,基于波动周期阶段分别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失衡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经济周期性波动是造成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基本原因。由此,本文提出了在经济周期性波动中实现我国产业优化调整和平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坤  陆尚瑜  
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从已经经历的十轮经济周期看,导致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主要有制度变迁、低效的政府投资和经济结构不平衡。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助于熨平我国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颖  唐晓彬  武一  
文章对我国1952~2009年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识别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发现二机制状态的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于刻画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比较适合,刻画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改革开放前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波动比较平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爽  
文章以第三产业为参照,从二阶导数和非对称性等角度对第二产业的经济波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第二产业投资比例大、对政策敏感以及增长方式粗放等原因,其比例的增大会加剧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对GDP有着杠杆冲击效应;而通过对第三产业波动的分析发现,由于其投资小、见效快以及就业容纳效应强等原因,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大对经济波动有着缓和作用。因此要优化我国第二产业的结构,提高工业增长效率,并大力推进我国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努力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和"软扩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军  
在利用H-P滤波法分离经济变量波动成分和趋势成分的基础上,运用ADF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消费、投资以及净出口等需求因素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最大,且为正;投资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小,且为负;净出口的波动与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波动没有Granger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