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79)
- 2023(18143)
- 2022(15600)
- 2021(14737)
- 2020(12375)
- 2019(28835)
- 2018(28602)
- 2017(55397)
- 2016(29790)
- 2015(33666)
- 2014(33689)
- 2013(33626)
- 2012(31208)
- 2011(28563)
- 2010(28917)
- 2009(27027)
- 2008(26390)
- 2007(23157)
- 2006(20643)
- 2005(18726)
- 学科
- 济(138286)
- 经济(138140)
- 管理(84154)
- 业(79157)
- 企(64328)
- 企业(64328)
- 方法(61017)
- 数学(54135)
- 数学方法(53385)
- 中国(37630)
- 农(32454)
- 财(30551)
- 学(27931)
- 业经(26985)
- 地方(26610)
- 贸(25469)
- 贸易(25451)
- 易(24736)
- 制(24567)
- 农业(21423)
- 银(21057)
- 银行(21011)
- 融(20495)
- 金融(20494)
- 行(20184)
- 理论(20174)
- 和(19395)
- 环境(19002)
- 务(18276)
- 技术(18232)
- 机构
- 大学(442260)
- 学院(438479)
- 济(188440)
- 经济(184698)
- 管理(169222)
- 研究(152407)
- 理学(146318)
- 理学院(144689)
- 管理学(141981)
- 管理学院(141185)
- 中国(115548)
- 京(94601)
- 科学(91995)
- 财(85779)
- 所(77583)
- 研究所(70480)
- 农(69366)
- 财经(69184)
- 中心(67038)
- 业大(63289)
- 经(62931)
- 江(62618)
- 北京(60745)
- 经济学(58995)
- 范(56234)
- 师范(55707)
- 院(54710)
- 农业(54624)
- 经济学院(53049)
- 财经大学(51501)
- 基金
- 项目(290141)
- 科学(228221)
- 基金(212431)
- 研究(209817)
- 家(185994)
- 国家(184545)
- 科学基金(157480)
- 社会(134012)
- 社会科(127161)
- 社会科学(127126)
- 基金项目(110960)
- 省(110265)
- 自然(102135)
- 自然科(99803)
- 自然科学(99781)
- 自然科学基金(98010)
- 教育(96698)
- 划(93731)
- 资助(90183)
- 编号(83745)
- 成果(68742)
- 部(65283)
- 重点(65016)
- 发(61746)
- 创(59430)
- 课题(58176)
- 教育部(56109)
- 国家社会(55971)
- 科研(55607)
- 创新(55571)
- 期刊
- 济(205879)
- 经济(205879)
- 研究(134063)
- 中国(82085)
- 学报(69539)
- 管理(63779)
- 科学(63746)
- 财(62745)
- 农(62527)
- 大学(52700)
- 学学(49651)
- 教育(44819)
- 农业(43302)
- 融(40322)
- 金融(40322)
- 技术(38051)
- 经济研究(35181)
- 财经(35012)
- 业经(30772)
- 经(30049)
- 问题(27030)
- 贸(23681)
- 统计(23226)
- 业(22987)
- 技术经济(22863)
- 理论(20962)
- 图书(20783)
- 策(20536)
- 国际(20305)
- 世界(19890)
共检索到651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金全,刘志刚,于冬
In this paper we used the Plucking model to test the asymmetric patterns in China's business cycle. We find the evidence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lucking effect in output growth. The negative shock to output is not able to influence the growth trend in long run. The growth could return to its trend more quickly after the economy recoveries from the contracting phase in business cycle.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macroeconomic control has play the roles of stabilizing economy, and the abilities of keeping rapid and stable growth have been enforced.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区制转移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颖 唐晓彬 武一
文章对我国1952~2009年经济周期波动进行研究,识别和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发现二机制状态的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于刻画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比较适合,刻画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在改革开放前后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特征,改革开放前经济周期波动十分明显,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改革开放后,经济周期波动比较平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文章构建了用于研究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1978~2009年的劳动力转移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技术冲击对中国劳动力转移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中国劳动力转移存在显著的周期波动性,与产出是顺周期;二是技术冲击可以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部分,尤其是技术冲击能够解释一半以上劳动力转移的波动;三是技术冲击对产出、居民消费、投资和劳动力转移产生了正向冲击,而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冲击,其中,技术冲击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大,对产出和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次之,对投资影响最弱。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浪南 刘宏伟
本文利用1979年至2004年之间中国GDP季度数据,采用三区制马尔可夫均值和方差转移的二阶自回归(MSMV(3)-AR(2))模型和贝叶斯Gibbs抽样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MSMV(3)-AR(2)模型对我国经济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拟合,显著支持增长率序列具有三区制状态:低速增长阶段,适速增长阶段和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均值、方差、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我国经济周期的持续性主要体现在各个增长阶段的自维持概率和阶段性之间的转移概率的不同。此外,我国经济"适速增长阶段"的稳定性最高,"高速增长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张海燕
我国的经济周期形态已经出现了新的态势 ,在经济周期分界模糊和波动性降低的同时 ,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的关联和反应方式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非对称性 ,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市场规模和体制转变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特征。经济周期形态和波动性模式的改变 ,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已经从经济“软着陆”阶段逐渐转变为经济“软扩张”阶段 ,方向性、规则性和阶段性更为明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促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快速增长 ,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构筑和形成我国经济的第一轮增长型长波的主体。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波动性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本文在构建DSGE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与反事实模拟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也会发生改变。"软扩张"时期和"次贷危机"时期经济周期主要受技术冲击驱使,而"新常态"下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加成冲击与消费偏好冲击。为此,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时期冲击来源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刘汉
本文使用兰德尔斯等人的"三元组"检验的方法来检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中的非对称。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中存在一定的非对称,主要是由固定资产投资、货币政策操作和价格水平变化造成的。因此,应该根据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工具来实现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关键词:
“三元组”检验 非对称 经济周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付一婷 王勇
本文利用均值—条件异方差模型检验了我国产出增长率中的条件波动性(条件标准差)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结构VAR模型的冲击反应函数描述了增长率波动性和经济增长率水平之间交互影响的动态传导路径。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波动性对经济增长水平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体现出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我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和市场发展规模,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调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质,特别是经济处于回升时期的经济政策方向与经济周期的扩张方向基本一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与经济增长趋势之间的正相关性预示着我国新出现的经济波动将是一轮上升型经济波动,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将...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彭勇
本文运用偏度(Skewness)统计量,检验了我国28个省及直辖市的GDP时间序列的非对称性,同时也对28个省及直辖市的GDP数据对我国GDP序列的非对称性冲击影响进行了检测;体制的变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造成我国经济周期非对称性波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非对称性 GDP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乐一 张文军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经济周期非对称性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并且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最初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的类型,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献开始致力于经济周期非对称性的机理研究方面,并且近些年来,对非对称性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其理论意义即学术价值和政策含义方面。
关键词:
经济周期非对称性 产能约束说 金融摩擦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晓彬 向蓉美
文章利用多变量动态的Markov机制转换的状态空间模型,结合中国1992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2季度的宏观经验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与非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协动性特征显著但非对称性特征不明显,进而揭示出了此期间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与运行规律,从而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
投资波动是形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投资波动性具有经济增长率的减损效应,因而最优投资路径应该具有适度的光滑性。实证结论表明,目前我国投资增长率和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的趋势水平之间具有方向不同的相关性,投资需求波动的平稳性是经济波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当中基础设施等低产出投资比重过大,导致投资率形成较弱的产出驱动能力。为此积极财政政策需要适度修改期限结构和投资结构,以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增长。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 波动性
[期刊] 预测
[作者]
许月丽 战明华
在年度总量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对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的分省面板数据对1997~2007年时段内不同经济周期阶段的利率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了如下结果:一是利率政策效应在经济高涨与低迷时是不同的;二是不同经济类型的投资对利率变化反应存在重大差别;三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具有结构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研究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经济周期 利率政策 投资 面板数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悦 刘汉
非对称特征是经济周期中的典型化事实,体现为经济增长速度和波动率在周期形态上的非一致性。从我国经济周期非对称形成原因的发展历程来看,计划经济中强制的行政调整在逐步退出,越来越多地使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且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趋于多样化,调控能力越来越强。但是,国际社会上的外在不确定性和国内的外在冲击也时有发生,各种合力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形态各异的非对称经济周期。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由于增速均值下移,波动率降低,导致非对称性减弱,出现了"L型"波动征兆,这意味着新常态阶段将呈现出平均增速下移的趋势性特征。对此,我国应该采取必要的针对性宏观调控措施。
关键词:
经济周期 非对称 偏移度 “三元组”检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饶晓辉
笔者采用Clements和Krolzig参数检验方法,利用我国1979年第1季度~2009年第4季度实际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对我国经济周期的深度、尖度及陡度型非对称、经济周期的划分以及持续性等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周期具有陡度型非对称特征,但并不具备深度型和尖度型非对称特征;我国经济从低速增长状态转移到高速增长状态的可能性较大,远远大于经济从低速增长状态转移到适速增长状态的可能性;经济处于适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最高,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持续性次之,而低速阶段持续性最低,且它具有一定的惰性但又具有较高的概率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关键词:
经济周期 深度 陡度 尖度 持续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