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4)
2023(10472)
2022(8878)
2021(8199)
2020(7278)
2019(17121)
2018(17352)
2017(34592)
2016(18528)
2015(21544)
2014(21928)
2013(22047)
2012(20693)
2011(19222)
2010(19869)
2009(19066)
2008(18663)
2007(16954)
2006(15198)
2005(13949)
作者
(56323)
(47262)
(46940)
(45090)
(29957)
(22473)
(21586)
(18452)
(17567)
(16871)
(16063)
(15734)
(15077)
(15070)
(14738)
(14496)
(14096)
(13988)
(13646)
(13542)
(12005)
(11685)
(11572)
(10766)
(10722)
(10634)
(10402)
(10300)
(9563)
(9209)
学科
(101940)
经济(101866)
管理(50877)
(47617)
方法(43201)
数学(39173)
数学方法(38580)
(37490)
企业(37490)
中国(24722)
(22293)
地方(21193)
(19511)
(18442)
业经(17734)
(16908)
(16324)
贸易(16312)
(15783)
农业(14428)
(14335)
银行(14310)
地方经济(13902)
(13730)
(13571)
金融(13569)
(13175)
理论(12771)
环境(12307)
(11643)
机构
大学(286729)
学院(286462)
(129403)
经济(126753)
管理(108167)
研究(97710)
理学(92330)
理学院(91306)
管理学(89596)
管理学院(89067)
中国(75592)
(60544)
(58477)
科学(57896)
(50502)
财经(46385)
研究所(45451)
(44586)
中心(43969)
(43061)
(41727)
经济学(41077)
业大(39787)
北京(39000)
经济学院(36841)
(36211)
师范(35892)
农业(35146)
(34221)
(34101)
基金
项目(176247)
科学(137536)
研究(128656)
基金(126897)
(109550)
国家(108703)
科学基金(92265)
社会(81458)
社会科(77251)
社会科学(77227)
(68787)
基金项目(66100)
教育(59877)
自然(58439)
(57595)
自然科(57038)
自然科学(57021)
自然科学基金(55964)
资助(54484)
编号(53158)
成果(43895)
重点(39765)
(39580)
(38812)
课题(36644)
(35656)
教育部(33984)
科研(33670)
创新(33497)
国家社会(33325)
期刊
(148728)
经济(148728)
研究(88515)
中国(52284)
(44498)
学报(40920)
管理(40366)
(40178)
科学(38244)
大学(31004)
学学(29262)
(27781)
金融(27781)
技术(27120)
农业(26783)
教育(26598)
经济研究(25399)
财经(23854)
业经(22550)
(20548)
问题(19809)
统计(18343)
技术经济(17060)
(16184)
(15908)
商业(14814)
决策(14800)
理论(14523)
(14036)
国际(13546)
共检索到433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燕  刘金全  
文章首先使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方法,描述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不同阶段中经济变量的不同特征,并计算经济收缩及其前后时期变量相对趋势的变化,发现消费是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驱动力量,而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自1993年以来的经济波动中经济变量的变化体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进而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使用政策变量对主要经济变量进行回归解释,发现财政支出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的相对更大的正向经济相对趋势增长效应,货币供给相对趋势变量在收缩期产生反向作用,它可以作为抑制经济"过速增长"的有效工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王国志  付卫艳  
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1月-2020年6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马尔可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测度了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态势,同时运用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将经济周期划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并采用SV-TVP-VAR模型对我国财政政策冲击与经济周期阶段性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财政政策冲击对投资、消费和产出的冲击在短期和中期内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但长期效应比较平稳且微弱;(2)我国财政政策冲击具有非线性效应,经济扩张期和收缩期的财政政策冲击对投资、消费和产出的冲击具有"凯恩斯效应",但在某些特定时段则存在"非凯恩斯效应";(3)我国财政政策冲击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即财政政策冲击在经济紧缩期的调控效果要明显好于经济扩张期。因此,在经济下行期间还需要维持积极财政政策调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秀辉  
信用扩张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机制是防范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核心议题,其经典研究范式分别来自马克思和米塞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信用扩张在缓解内在矛盾的同时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米塞斯则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运行平稳有效,是政府操控的信用扩张带来了市场的虚假繁荣及随后的经济紧缩。虽然两种分析范式在逻辑预设、根本原因、运行机制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存在着结构性不同,相互之间也有理论交锋,但分析框架和内在逻辑的相似和渊源为二者的相互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与可行性。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郭新帅  李启芳  李小东  
本研究以信贷扩张作为经济波动的起因,通过经济体中生产结构的扭曲效应,解释2001~2015年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使用WIOD和WIND数据库构建计量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扩张导致整个生产结构先出现不可持续的延长,并在衰退阶段缩短;就产出波动而言,高级和低级阶段都相对于中间阶段更大;但在价格指数方面,从低级阶段、中间阶段到高级阶段,波动性依次增强。总体来看,结果验证了该框架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适用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伟  刘承洋  
以1995年2季度至2018年1季度的数据为样本,在运用BP滤波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金融周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LT-TVP-VAR模型对比研究了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对货币政策的时变反应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对金融周期敏感度较低。中国货币政策主要是逆经济周期调节,仅在一定阶段会考虑金融周期。当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不同步时,逆金融周期调控往往会让位于逆经济周期调控,通过顺金融周期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目前中国金融周期已经位于区间高点,再通过顺金融周期稳定经济的政策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建议在政策制定中要统筹考虑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完善涵盖房地产的宏观审慎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深层次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枫  李济广  
我国大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关于货币流通规律一般会有这样的表述:货币量不足导致物价下降,从而形成通货紧缩。这既不符合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更不符合实际。西方经济学对物价普遍下降现象的解释也是片面的、肤浅的或错误的。根据《资本论》的论述和物价收缩(即所谓"通货紧缩")的历史事实,现代社会中的物价收缩实际上是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伴生物,是由生产过剩、危机爆发及随后的经济低迷引起的,其深层根源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因此,物价下降不是经济低迷的原因而是其结果。面对物价收缩与经济不振不应寄希望于货币刺激,而应静待过剩化解或去产能、去库存,以及通过创新和改善分配推动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帆  
我国经济周期中的利率与汇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一、人民币国内价格-利率利率是资金价格,人民币利率是人民币的国内市场价格,是中央货币当局法定的七种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七种工具是:第一种:贷款限额,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信用性再贷款。第二种:中央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瑾  蔡彤娟  
从经济周期视角分析了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五国和英德法共八个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形态,认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相关性显著但是又有所不同。通过构建经济形态二维坐标图具体分析了欧盟主要国家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期间的经济特征,对比分析了这些国家经济形态变化的区别及其背后的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最后对欧盟未来的经济形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梅  
本文根据集群区所依托的环境将旅游业的扩张模式分为三种:都市型扩张模式、景区型扩张模式和社区型扩张模式。分别选取三种扩张模式中的典型代表和当地经济增长做相关性分析,得出我国旅游业的扩展模式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中  张春平  
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对我国保险业普遍关心的扩展业务规模、寻求多元化发展、建立竞争优势的模式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指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规模,而且由于保险商品的特殊性和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的不平衡性,中国保险企业必然存在一个市场定位和适度规模问题,文章对保险业的扩张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坤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都先表现为金融危机,而后波及到实体经济领域,此次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更是如此。关于危机发生原因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能够更本质地揭示出危机背后的根源。本文在解析《资本论》中关于货币、信用阐述的基础上,对信用的产生、经济形态关联进行分析,并结合《资本论》中关于危机的论述揭示出经济危机的根源及本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熊瑶  潘润秋  许刚  焦利民  李凯  
印度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印度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分析印度城市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国内关于印度城市化和城市扩张的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论文选取10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印度城市,获取1990、2000和2014年基于Landsat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和人口数据,采用圈层分析法将城市划分为等间距的同心圆圈层后统计各圈层内建设用地密度,选取增长率、密度、强度以及景观指数指标对印度城市扩张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城市土地扩张快于人口增长,1990—2000、2000—2014年土地年均增长率分别是人口年均增长率的3.27和2.43倍。②建设用地密度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增加而衰减,且在一定距离内快速下降;同圈层内建设用地密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城市以分散的方式向外扩张,城市形态变得更加松散,特别是在第二阶段(2000—2014年)。③建设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与城市扩张强度的空间变化相吻合。城市扩张最活跃区域与景观破碎度最严重区域都随时间不断向外推进,城市扩张对景观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在全球城市扩张背景下,研究结果将为理解城市扩张时空特征而提供印度样本,也将为研究其他地区城市扩张提供分析方法和思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丹  付晓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企业发展,表现出规模扩张和规模收缩相互交织的特点,即大型企业的快速扩张与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并存。本文认为,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即购并手段的运用可以同时促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对核心能力的追求则是这一现象的本质根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作栩  黄荣坦  
针对高等教育“反经济周期”的发展观点 ,本文分析了 5 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经济发展波动的关系及原因 ;考证了近百年来美、日、德三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波动的关系 ;同时澄清了有关德国学者的“反周期”研究结论的传闻 ,并揭示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波动周期与经济波动周期基本一致的特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德索托的《货币、银行信贷与经济周期》一书对我们认识民国时期出现的经济波动是有启迪的。他认为,银行系统的部分准备金制度扩大了信用媒介,成为经济周期的内因。以这一理论内核来考察民国时期的华资银行业,确实可以发现,银行过分扩张信贷会引发产业的过度投资和随后的经济波动,因为存在着即时价格信号与跨期投资效应的不对称,生产企业和金融业都可能落入这一不对称的陷阱之中。这种经济波动是否具有周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姑且不下结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银行信贷并不是多多益善。信用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即使手续完备,形式上没有问题,过多的信贷也会成为引发经济波动的导火索。这一观点不仅可使我们更全面地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