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6)
- 2023(12604)
- 2022(10816)
- 2021(9775)
- 2020(8384)
- 2019(19325)
- 2018(19163)
- 2017(38168)
- 2016(20387)
- 2015(23528)
- 2014(23868)
- 2013(24091)
- 2012(23355)
- 2011(21640)
- 2010(22188)
- 2009(21041)
- 2008(20954)
- 2007(19003)
- 2006(17201)
- 2005(16039)
- 学科
- 济(113895)
- 经济(113791)
- 管理(56332)
- 业(55421)
- 方法(44252)
- 企(42050)
- 企业(42050)
- 数学(39502)
- 数学方法(39269)
- 中国(31150)
- 地方(27836)
- 农(27778)
- 财(23542)
- 业经(21715)
- 制(19837)
- 学(19733)
- 贸(19346)
- 贸易(19333)
- 农业(18740)
- 易(18636)
- 银(17871)
- 银行(17842)
- 融(17558)
- 金融(17556)
- 行(17221)
- 地方经济(16665)
- 环境(15100)
- 发(14532)
- 和(14360)
- 体(13326)
- 机构
- 大学(316000)
- 学院(315338)
- 济(145359)
- 经济(142453)
- 管理(116996)
- 研究(113418)
- 理学(98817)
- 理学院(97675)
- 管理学(96379)
- 管理学院(95768)
- 中国(87892)
- 财(67576)
- 京(67464)
- 科学(65258)
- 所(58683)
- 财经(52919)
- 研究所(52359)
- 农(51497)
- 中心(50856)
- 江(48774)
- 经(47779)
- 经济学(46434)
- 北京(43807)
- 业大(42503)
- 经济学院(41774)
- 范(41587)
- 师范(41216)
- 农业(40195)
- 院(39719)
- 州(38953)
- 基金
- 项目(192013)
- 科学(150631)
- 研究(143077)
- 基金(138422)
- 家(118995)
- 国家(117973)
- 科学基金(99933)
- 社会(92431)
- 社会科(87738)
- 社会科学(87714)
- 省(74622)
- 基金项目(72460)
- 教育(65343)
- 划(62569)
- 自然(61035)
- 自然科(59539)
- 自然科学(59520)
- 自然科学基金(58480)
- 编号(58204)
- 资助(58145)
- 成果(48778)
- 发(46994)
- 部(43912)
- 重点(43503)
- 课题(40862)
- 创(39125)
- 发展(38598)
- 国家社会(38275)
- 展(37994)
- 教育部(37899)
- 期刊
- 济(172249)
- 经济(172249)
- 研究(102900)
- 中国(63782)
- 财(50981)
- 农(47665)
- 学报(44799)
- 管理(43487)
- 科学(41857)
- 融(35926)
- 金融(35926)
- 大学(33992)
- 农业(31974)
- 学学(31935)
- 教育(31169)
- 经济研究(28750)
- 财经(27777)
- 技术(27471)
- 业经(26957)
- 经(23958)
- 问题(23248)
- 贸(19443)
- 技术经济(18094)
- 业(16662)
- 国际(16605)
- 统计(16492)
- 商业(16244)
- 世界(15904)
- 理论(15880)
- 经济问题(14681)
共检索到496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在考虑了人力资本的情况下,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我国1996~2008年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以此来代表科技进步水平,并进一步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进步又分别进一步分解为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以及中性技术进步和非中性技术进步,并实证分析了它们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进步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发展,效率进步只对环保型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纯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节约产生明显负作用,而对环境保护不产生影响。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只对环保经济产生正面影响,非中性技术进步只对能源节约型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党明灿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社会生态核算矩阵对河南省近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虽然该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但仍然处于偏弱的范围,存在人口、经济结构和环境资源等制约因素,并提出统一认识、优化经济结构和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因素分析 战略构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鲁敏 关嘉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在增长,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已成为"资源弱国"。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历史和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应建立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邹东颖 崔日明
我国当下是否存在较为严重的股市泡沫?我国经济到底会不会重复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道路?我国经济是否存在潜在的经济危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和稳定的增长?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DEA包络模型对经济增长进行了:"规模扩大"——"效率增进"——"自主创新"的阶段划分,并从实证角度探求出我国存在类东亚危机,但与东亚危机产生的机理又有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危机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经济危机 DEA包络分析 经济增长三阶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纳 董璐 陈黎明
文章采用马尔科夫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宏观经济在不同区制下对碳排放量的动态影响,度量和检验不同区制下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变动表现为三个区制状态;各区制内相关关系表现各异,区制间持续期和转移概率差异较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苏冬蔚 吴仰儒
随着我国对稳定发展资本市场的日益重视 ,如何客观评价上市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长期绩效和成长能力 ,从而科学认识其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 ,本文构建出一个新颖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计量模型 ,并首次运用屏面数据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使用数理统计工具 ,如Mahalanobis广义距离、计算机集约法和刀切法 ,深入剖析我国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的形成机制 ,发现动态累积效益模型能深刻揭示出各类可持续发展指标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真实体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并客观评价上市公司的综合素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擎 魏朗 张期翔
本文选取我国西部各省市区1999~200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框架就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有利于农业经济增长,其产出弹性系数为0.06。进一步考察发现,各省市区农业投入要素的贡献率不同,可据此将西部各省市区农业经济增长类型分为三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立新 方子节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史宝娟
本文以保证人类发展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框架。并且针对本套指标,从综合可持续度和可持续发展不确定性两个方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关键词:
城市 可持续发展 综合持续度 风险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向隅 周建生
城市营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首先概述了城市营销的内涵以及城市营销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接着以湖南张家界市为例,指出了其在城市营销中的若干不足,最后提出了张家界开展城市营销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营销 可持续发展 城市形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仕新 张友国 邹东涛
本文利用主成份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制度与管理等对可持续发展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2)中国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依赖还很大,其生产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其生产方式的粗放程度呈上升趋势;(3)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上的差距不是造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而人力资本和广义技术进步上的差距,是生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