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4)
2023(16694)
2022(14133)
2021(13016)
2020(10914)
2019(24781)
2018(24505)
2017(47933)
2016(25209)
2015(28371)
2014(28304)
2013(27985)
2012(25984)
2011(23650)
2010(23861)
2009(22354)
2008(21649)
2007(18992)
2006(17094)
2005(15768)
作者
(71488)
(59800)
(59407)
(56696)
(37927)
(28182)
(27000)
(23195)
(22764)
(21184)
(20471)
(20034)
(19168)
(18827)
(18402)
(18390)
(17626)
(17181)
(17133)
(17121)
(15133)
(14448)
(14343)
(13797)
(13485)
(13451)
(13096)
(12930)
(11916)
(11562)
学科
(124032)
经济(123885)
管理(75696)
(70271)
(56423)
企业(56423)
方法(45560)
数学(39999)
数学方法(39565)
中国(34463)
(30992)
地方(28824)
(28757)
业经(26247)
(25475)
(22093)
农业(20592)
(20162)
贸易(20147)
(20119)
银行(20099)
(19507)
(19391)
(19265)
金融(19262)
环境(17924)
(17700)
地方经济(16759)
技术(16519)
(16317)
机构
学院(365278)
大学(364853)
(163510)
经济(160306)
管理(141144)
研究(125618)
理学(120280)
理学院(118979)
管理学(117181)
管理学院(116495)
中国(97939)
(77764)
(77020)
科学(71096)
(61715)
财经(60705)
中心(57662)
(55311)
研究所(55030)
(54986)
(53921)
经济学(51503)
北京(48965)
业大(48692)
(47281)
师范(46852)
经济学院(46002)
(45624)
财经大学(44967)
(43613)
基金
项目(235682)
科学(187812)
研究(176673)
基金(172648)
(148564)
国家(147325)
科学基金(127541)
社会(115902)
社会科(110061)
社会科学(110038)
(91190)
基金项目(90762)
教育(80808)
自然(79039)
自然科(77153)
自然科学(77134)
(76575)
自然科学基金(75727)
编号(71191)
资助(69828)
成果(58041)
(54942)
(53436)
重点(53101)
课题(49433)
(49378)
国家社会(48665)
(47811)
教育部(46645)
创新(46310)
期刊
(190871)
经济(190871)
研究(115785)
中国(76656)
(59694)
管理(55220)
(50133)
科学(48593)
学报(48506)
(38887)
金融(38887)
大学(38861)
教育(36770)
学学(36706)
农业(33830)
技术(33485)
经济研究(31188)
财经(31126)
业经(30670)
(26876)
问题(25142)
(19858)
技术经济(19213)
理论(17597)
商业(17418)
统计(17245)
国际(17212)
世界(17024)
现代(16800)
(16781)
共检索到565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飞  孔伟  
掌握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机理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文章从土地制度的视角分析了现行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机理,指出现行土地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及要素结构失衡的重要制度成因。文章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获得土地的难度,并减少它们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飞  许璐璐  陈传明  
土地征用制度是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是形成目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制度原因。因此,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新型土地征地制度也必须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晓清  
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能否正确应对这一关键时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将会对我国民生、社会、资源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家审计应该自觉融入整个大局,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本文从免疫系统的视角阐述了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国家审计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路径和制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伟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然而,各地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却无法被其他地区所克隆,其原因在于:模式形成的过程就是制度的变迁过程,而制度的变迁取决于“私人剩余信息”所导致的主观博弈的再生。另外,若一种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对另一种模式产生影响,前者在人口数量上要占绝对的优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种莳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约,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强化社会事业体制、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实践、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可达  
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研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度安排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其内在的作用机理,而我国现行制度安排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从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绩考核制度、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科技体制创新、规范要素配置机制、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等七个方面对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进行重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伍开群  
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在于效率。转型期,我国经济表现了低效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行为——绩效的逻辑分析框架,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低效成因在于市场制度扭曲。依据科斯定理,完善市场制度,必然会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资源配置、资源利用,进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最终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市场制度,需要政府撤离市场,维护市场,而非行政干预市场,从而保证市场发挥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制度,要求打破市场垄断。因此,市场制度决定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市场制度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爱群  蹇骞  藤荣刚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升级的战略措施,其经济及社会地位已被广泛认可。但农业产业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产业化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而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其源头——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被创新出来的诱因、过程进行分析。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守英  
以土地促发展的模式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留下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中国经济对土地的高度依赖。现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仍想延用这一模式,而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土地的功能在变化,产业升级对土地的依赖性在发生变化,城乡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当前,需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告别土地作为发动机的功能,对土地制度进行再次变革,这种变革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守英  
以土地促发展的模式在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留下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造成了中国经济对土地的高度依赖。现在的风险是地方政府仍想延用这一模式,而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土地的功能在变化,产业升级对土地的依赖性在发生变化,城乡之间的关系也在变化。当前,需要改变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告别土地作为发动机的功能,对土地制度进行再次变革,这种变革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振友  
1982年,我县普遍推行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的内在活力,农业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1982—1984年,三年粮食净增600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2500万元,年递增率达到29.9%。但1985年以后,农业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到1987年,农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率仅为1.1%,三年粮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旭  刘祎  黄茂兴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追求。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绩效的提升以及实现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化,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使用面板平滑转移模型,从制度环境视角入手,探讨了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绩效与经济发展质量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总体为正,随着制度环境的优化,这一正向影响强度有所提升;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而由负转正;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对经济发展绩效及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强烈。因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绩效提升与发展质量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伍中信  周红霞  
对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变量进行分析,揭示人本资本在交易费用和协调费用约束下的生成过程,利用杨小凯的模型拓展和深化人本资本形成的理论过程,并通过分析最优人本资本形成路径,得出几点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企业人本资本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效国  
技术的进步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壮大的首要前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战略新兴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地推动我国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建立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战略新兴经济发展扶持机制;推动金融体制创新,适应战略新兴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尹效国  
技术的进步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壮大的首要前提;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战略新兴经济诞生和发展的现实环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是战略新兴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要从宏观层面出发,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选择性地推动我国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建立战略新兴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战略新兴经济发展扶持机制;推动金融体制创新,适应战略新兴经济发展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