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4)
- 2023(11811)
- 2022(9892)
- 2021(9037)
- 2020(7390)
- 2019(16811)
- 2018(16776)
- 2017(32342)
- 2016(17602)
- 2015(20151)
- 2014(20315)
- 2013(20288)
- 2012(19935)
- 2011(18575)
- 2010(19333)
- 2009(18403)
- 2008(18292)
- 2007(16898)
- 2006(15637)
- 2005(14776)
- 学科
- 济(99125)
- 经济(99026)
- 管理(47694)
- 业(45709)
- 企(34176)
- 企业(34176)
- 方法(32709)
- 中国(30819)
- 数学(28364)
- 数学方法(28077)
- 地方(25928)
- 农(24158)
- 业经(19836)
- 财(18929)
- 学(18773)
- 制(18118)
- 银(16750)
- 银行(16724)
- 融(16642)
- 金融(16641)
- 农业(16529)
- 行(16283)
- 地方经济(16102)
- 贸(15736)
- 贸易(15721)
- 易(15127)
- 发(13882)
- 环境(13568)
- 体(12590)
- 和(12088)
- 机构
- 大学(276568)
- 学院(275621)
- 济(125663)
- 经济(123136)
- 研究(103283)
- 管理(97167)
- 理学(81333)
- 理学院(80288)
- 中国(80213)
- 管理学(78931)
- 管理学院(78413)
- 京(60305)
- 科学(60207)
- 财(59634)
- 所(54102)
- 研究所(48314)
- 财经(46210)
- 中心(44882)
- 农(44488)
- 江(43430)
- 经(41709)
- 经济学(40774)
- 北京(39537)
- 范(38502)
- 师范(38152)
- 经济学院(36448)
- 院(36208)
- 业大(36107)
- 州(34741)
- 农业(34501)
- 基金
- 项目(164207)
- 科学(128830)
- 研究(121902)
- 基金(118316)
- 家(102508)
- 国家(101626)
- 科学基金(85461)
- 社会(79621)
- 社会科(75441)
- 社会科学(75424)
- 省(63176)
- 基金项目(61206)
- 教育(55422)
- 划(53375)
- 自然(51557)
- 自然科(50303)
- 自然科学(50284)
- 资助(49499)
- 自然科学基金(49396)
- 编号(48506)
- 成果(41921)
- 发(41232)
- 重点(37342)
- 部(36950)
- 课题(35300)
- 发展(33808)
- 国家社会(33356)
- 展(33273)
- 创(33020)
- 教育部(31848)
- 期刊
- 济(156026)
- 经济(156026)
- 研究(94683)
- 中国(60330)
- 财(43566)
- 农(42461)
- 学报(41434)
- 管理(39260)
- 科学(39052)
- 融(32666)
- 金融(32666)
- 大学(31914)
- 教育(31501)
- 学学(29877)
- 农业(28855)
- 经济研究(26108)
- 财经(24682)
- 技术(24042)
- 业经(23643)
- 经(21473)
- 问题(20732)
- 贸(17319)
- 国际(15656)
- 技术经济(15575)
- 世界(14634)
- 业(14310)
- 统计(14083)
- 商业(13684)
- 理论(13259)
- 现代(12902)
共检索到448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蒲艳萍 黄怡
本文通过对1978-2005年我国资本—劳动比、资本—产出比的实证分析显示,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资本加速深化过程。回归分析和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资本深化对就业具有挤出与补偿的双重效应,一方面资本深化降低了就业的增长率,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资本深化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通过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就业产生间接补偿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自铎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下)孙自铎三、对策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实行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倾斜,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对这种发展极战略的全面评价也尚为时过早。但同样的原因,对现已出现的回波效应也不能熟视无睹。要知道我国内陆省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7...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自铎
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回波效应及其防范(上)孙自铎一、特点在改革之前,我国经济发展实行的是一种均衡增长战略,对落后的内陆地区采取重点投入。如在1950-1985年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投入的基本建设资金占全国总量的59.6%,绝对数高达5500多亿元。在这...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秀云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基本出发点。《建议》指出:"综观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有不可多得的历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诚 毛伟
本文在金融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验证了我国金融深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效用。通过实证分析笔者认为,积极发展非银行金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改善我国的货币结构,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和放开汇率,由市场来调节资金的供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 经济计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明
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选择及其对策陈明一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史证明,低通货膨胀率与低失业率两者不可同时兼得。1958年,在英国工作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浦斯(A·W·Phiuips)在《英国的失业与货币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1865-1957》一文中,根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我国小企业发展仍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在有关法律、政策、组织机构及金融等方面有所突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永波 张晓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沈天鹰
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形成与货币金融南开大学经济学系博士生沈天鹰尽管自60年代中后期以来,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越来越注意到并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投资、总和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反对传统的"资本基本主义"的发展理论与政策,但另一些经济学家及...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鸿儒
近年来,针对数字平台寡头的反垄断争议不断。我国一大批数字平台企业快速崛起,在大幅改善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治理挑战。平台垄断问题引发的监管难题较为突出,传统的反垄断分析标准、执法方式及监管体系亟待完善。为顺应数字经济与平台经济的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激励创新,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应坚持包容审慎、开放透明、灵活有序的监管原则,多措并举完善反垄断规制体系,提升监管能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平台经济 反垄断规制 监管体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蓉
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新税制,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空前广泛的税制改革。这次改革将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活动产生什么影响,又将带来什么新问题和矛盾,是当前迫切需要认识和解块的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任立君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有效运用,其中税收杠杆作用的发挥表现得较为明显和突出。日本高速增长时期税收政策运用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市场经济下税收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涛
儒商精神根植于儒家思想,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变则通”“日日新”的创新精神、“天行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致良知”的经营价值观,将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儒商 儒商精神 企业家精神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牧 刘富华
数字经济的智能化特征形成了就业破坏和就业创造的双重效应,网络化特征则促进了劳动力供需双方的匹配,二者均会影响劳动力的就业结构。文章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就业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就业结构向制造化、服务化、高技术化、高技能化方向调整,呈现单极化趋势。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失业劳动力数量和劳动力市场匹配效率两种作用路径对就业结构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且这种间接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