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6)
- 2023(14895)
- 2022(12575)
- 2021(11300)
- 2020(9781)
- 2019(22285)
- 2018(21976)
- 2017(42849)
- 2016(23254)
- 2015(26457)
- 2014(26703)
- 2013(26666)
- 2012(25091)
- 2011(23311)
- 2010(23675)
- 2009(22540)
- 2008(22370)
- 2007(20376)
- 2006(18428)
- 2005(16941)
- 学科
- 济(115939)
- 经济(115808)
- 管理(71347)
- 业(63114)
- 企(50637)
- 企业(50637)
- 方法(45370)
- 数学(40223)
- 数学方法(39874)
- 中国(29506)
- 财(27544)
- 农(27541)
- 地方(25084)
- 制(24368)
- 学(22825)
- 业经(22743)
- 贸(19014)
- 贸易(19004)
- 易(18407)
- 农业(18081)
- 银(17933)
- 银行(17886)
- 环境(17740)
- 行(17162)
- 融(17108)
- 金融(17104)
- 体(16790)
- 和(16380)
- 地方经济(15632)
- 务(15617)
- 机构
- 大学(357418)
- 学院(355318)
- 济(157449)
- 经济(154219)
- 管理(132577)
- 研究(124945)
- 理学(113197)
- 理学院(111854)
- 管理学(110110)
- 管理学院(109414)
- 中国(95464)
- 京(75462)
- 科学(74945)
- 财(74500)
- 所(64912)
- 农(59189)
- 财经(58653)
- 研究所(58474)
- 中心(56046)
- 江(54883)
- 经(52959)
- 业大(50927)
- 经济学(50221)
- 北京(47804)
- 农业(46553)
- 范(45760)
- 师范(45335)
- 经济学院(45155)
- 院(44289)
- 财经大学(43275)
- 基金
- 项目(227785)
- 科学(179098)
- 基金(165925)
- 研究(165481)
- 家(144949)
- 国家(143801)
- 科学基金(121932)
- 社会(107376)
- 社会科(101868)
- 社会科学(101834)
- 省(88208)
- 基金项目(87495)
- 自然(76878)
- 教育(75504)
- 自然科(74954)
- 自然科学(74932)
- 划(74384)
- 自然科学基金(73641)
- 资助(67747)
- 编号(66306)
- 成果(54979)
- 重点(52031)
- 部(51482)
- 发(50321)
- 创(46614)
- 课题(46044)
- 国家社会(45189)
- 制(44413)
- 教育部(43948)
- 创新(43896)
- 期刊
- 济(181781)
- 经济(181781)
- 研究(109451)
- 中国(70172)
- 财(57664)
- 学报(56011)
- 农(53224)
- 科学(51007)
- 管理(49213)
- 大学(41867)
- 学学(39519)
- 农业(35347)
- 融(34767)
- 金融(34767)
- 教育(32283)
- 财经(30490)
- 经济研究(29927)
- 技术(29922)
- 业经(27307)
- 经(26358)
- 问题(24358)
- 贸(19657)
- 技术经济(19266)
- 业(18140)
- 统计(17829)
- 理论(17239)
- 资源(16655)
- 商业(16590)
- 国际(16347)
- 版(16055)
共检索到542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向辉 陈通
基于对我国经济在东、中西部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总效应的测算及相关制度因素的量化分析,通过建立资源配置总效应及相关制度因素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之间的长期动态数量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除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促进了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总效应外,其他几个方面的制度变革均对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总效应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资源配置总效应 制度因素 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宝华 刘东皇
文章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的低碳经济效率,同时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特点,随后基于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分析了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存在区域低碳经济效率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第三产业占比、研发投入都与低碳经济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使用占比对我国区域低碳经济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晓兰 金博涵 李铮
我国历年均有大规模的转移支付资金在非市场的行政机制下无偿划拨转移,其资源配置效应不容忽视。笔者基于2003—2016年省、市两级面板数据,考察转移支付对区域间资本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转移支付在总体上能够优化区域间资本配置效率,从数量上看,一个标准差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降低资本错配程度0.54个标准差;但分样本回归表明,区域间资本错配的缓解主要体现在资本配置不足地区效率的提升,而在资本配置过度地区的资源扭曲状况并未得到改善。机制检验发现,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均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税式支出渠道的存在性不显著,从而解释了转移支付只能改善资本配置不足地区的资源扭曲程度。加强对专项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能够约束地方政府的生产性支出倾向,但这一约束反而给资本配置不足地区带来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资源错配 区域间资本错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鲍威 刘艳辉
本研究利用1993至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尝试对扩招前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变化,以及不均衡格局形成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性分析。研究发现: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配置的区域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其中预算内生均支出差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内部的经费差距是导致差异上升的主因;各地高校生均支出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财力的牵制。面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区财政能力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生均预算内支出的提高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则对生均预算内支出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敏 谢富纪
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R&D资源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沿海、东北、中、西部四大地区R&D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明显的"阶梯递减"现象;R&D资本存量要素产出弹性,远大于R&D人力资源要素产出弹性;国际贸易强度、地方政府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等外生性因素,都对R&D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怀阳
现代企业制度与经济资源配置关系分析张怀阳现代企业制度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何在?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基础或基本细胞是企业。处于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地位的企业可以看成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经济资源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集合。它依靠耗用这些经济资源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立宏
政策是制度的一个因素,而中国的环境政策实施了近20年,成效并不大,该文从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政府行为及传统文化在环境资源配置中的阻碍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在我国资源是社团产权的制度背景下,制定政策的主体——中央政府由于受发展阶段的制约而采取了粗放型增长方式,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不够;而与此相关的执行主体——地方政府由于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组织,所以在环境保护及治理方面均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传统文化中的封闭式家庭观念与一盘散沙的社会结构均对环境资源高效配置不利。
关键词:
环境资源 低效配置 制度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永凯 杨亚琴 薛波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0—2012年我国30个省区R&D资源的配置效率,并根据因子分析法阐释R&D资源配置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规模对我国R&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引起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信息化水平和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R&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影响较小;自然环境对R&D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最弱。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涛 邵文武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与人才流动政策,对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有关模型进行分析,并就区域间人才流动机制研究得出结论:认为人才的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各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实行相应的人才政策,从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人才流动 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克莎
资源总配置效应分析方法是对增长因素分析法的深化,它反映了产业间资源流动和结构变化对于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作用。这种分析一般要以产业部门增长因素的系统分析为基础。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在我国似乎尚属空白。本文将根据对三次产业增长因素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社会资源的总配置效应及其变动作些初步考察。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世晓
金融经济背景中,传统理论的要素资源都可以概括为金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源将按照利润原则进行区域流动并在理论上促使区域经济均衡,然而这种流动性受到各种市场不完全因素的制约而呈现粘性特征,从而导致区域经济的非均衡。通过组建区域金融机构等制度措施弥补市场缺陷,可以利用区域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均衡。
关键词:
金融粘性 要素流动 区域经济 均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道臣 张新兰
进入现代经济发展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除资本和劳动带来的经济增长外,还有超额增长,它被定义为“技术进步”的作用。人们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测算“技术进步”,也能定性地解释“技术进步”是由细分行业技术水平提高、规模经济性、资源配置优化等因素形成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技术进步因素”能否量化?能否定量地从“技术进步”中分离出这些因素?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世豪 王超
文章对广东省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实证表明,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广东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长期处于区域空间极化状态,区域差异不断扩大,金字塔型县(市)域经济差异模式持续强化,呈现出典型的核心-外围型空间结构。由此判断: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着不合理性和低效率。因此提出广东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资源有效配置运行机制的实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建国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是指区域内高效地分配和运用科技资源的能力。它的强弱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科技系统的功能和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区域科技能力的强弱。因此,区域科技资源的配置能力是区域科技能力建设的主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是由科技资源的配置规模、配置强度、配置结构和配置效果等组成。本文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内涵和结构,建立起中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指标体系,对中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进行宏观分析,进而指出中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战略重点所在。
关键词:
区域 科技 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莉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约束我国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原因,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的初始构建并非以资源优化配置为起点,而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由于制度参与主体对制度环境的反馈而存在着财富的耗散。进而指出要实现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实现租金的消散;二是制度逆行过程,而这已经逐渐由市场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的变化成为可能。
关键词:
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租金 制度逆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