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7)
- 2023(12566)
- 2022(10660)
- 2021(9882)
- 2020(8331)
- 2019(18837)
- 2018(19317)
- 2017(36783)
- 2016(20432)
- 2015(23235)
- 2014(23889)
- 2013(23379)
- 2012(22356)
- 2011(20531)
- 2010(21359)
- 2009(20709)
- 2008(20748)
- 2007(19151)
- 2006(17748)
- 2005(16851)
- 学科
- 济(99021)
- 经济(98888)
- 管理(62790)
- 业(53395)
- 企(45094)
- 企业(45094)
- 方法(33232)
- 中国(28187)
- 数学(27570)
- 数学方法(27167)
- 制(25476)
- 财(25197)
- 农(23398)
- 地方(21594)
- 业经(21218)
- 学(20495)
- 体(18521)
- 银(18293)
- 银行(18265)
- 行(17566)
- 融(17004)
- 金融(16997)
- 理论(16610)
- 贸(15026)
- 贸易(15013)
- 易(14514)
- 农业(14473)
- 体制(14025)
- 地方经济(13930)
- 和(13637)
- 机构
- 大学(308186)
- 学院(305710)
- 济(133685)
- 经济(130672)
- 研究(109737)
- 管理(108726)
- 理学(90341)
- 理学院(89315)
- 管理学(87749)
- 管理学院(87171)
- 中国(86860)
- 财(69716)
- 京(66870)
- 科学(61962)
- 所(56584)
- 财经(52301)
- 江(50077)
- 研究所(49774)
- 中心(49074)
- 经(46908)
- 农(46366)
- 北京(43650)
- 经济学(42515)
- 范(41132)
- 师范(40736)
- 州(39353)
- 业大(38940)
- 院(38823)
- 财经大学(38146)
- 经济学院(37682)
- 基金
- 项目(178239)
- 科学(138894)
- 研究(135924)
- 基金(126874)
- 家(108936)
- 国家(107966)
- 科学基金(91002)
- 社会(86617)
- 社会科(81842)
- 社会科学(81823)
- 省(69110)
- 基金项目(64877)
- 教育(63799)
- 划(57672)
- 编号(55932)
- 自然(54318)
- 资助(53296)
- 自然科(52957)
- 自然科学(52940)
- 自然科学基金(51965)
- 成果(49959)
- 课题(40946)
- 部(40653)
- 重点(40607)
- 发(38985)
- 制(37387)
- 性(36167)
- 创(35948)
- 国家社会(35692)
- 教育部(35360)
- 期刊
- 济(169785)
- 经济(169785)
- 研究(106660)
- 中国(70685)
- 财(55993)
- 管理(46183)
- 学报(44539)
- 农(44075)
- 教育(40930)
- 科学(40380)
- 融(36145)
- 金融(36145)
- 大学(34980)
- 学学(32513)
- 农业(28551)
- 财经(28428)
- 技术(28022)
- 经济研究(27202)
- 业经(24822)
- 经(24745)
- 问题(22295)
- 贸(18297)
- 技术经济(15999)
- 国际(15950)
- 理论(15547)
- 统计(14722)
- 世界(14428)
- 现代(13911)
- 经济管理(13735)
- 经济问题(13707)
共检索到506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毅
财政经济与技术经济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财政工作经常涉及技术经济范畴。实践证明,只有把技术经济搞好了,财源才能充裕。所以,制定好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有计划地进行国民经济技术改造,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之一。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经济效果才能提高,财源才能充裕,大家用钱也就不会困难了。因此,加强技术经济研究对达到上述目的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洪涛 韩晓东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要求在今后10年内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这是90年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基本方向。本文仅就几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认识和想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常荆莎 易又群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经40年,执政党的改革初心是明确的。但很多人对改革的根本目的、改革的具体内容、改革的基本任务、改革的最终目标等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一直认识不清。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必须把握根本经济制度的主导地位,正确理解经济制度选择怎样的经济体制是基于其要解决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最急迫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多层次目标,而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魏埙
关于经济体制转变的几个理论问题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魏埙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和2010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作认真的分析就可以发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流程是:改革方案是由政府领导人和智囊班子制订的,改革政策要靠各级政府机构推行下去;同时,又只有政府才能对改革措施加以修正,相应地改革的荣誉由政府享有,改革的责任也由政府承担。这一事实表明,政府已成为改革的主角和主要推进力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望礼
本文分析了经济形式和经济体制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说明了一个社会的经济属性,不是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从客观经济条件上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属性应该是市场经济但还不是市场经济
关键词:
经济形式,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华民
中国在过去的25年中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邓小平效应”,所谓邓小平效应是指,中国罕见的经济增长是在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实现的。中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坚持走内生与渐进的道路,并且始终坚持把改革置于开放的环境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增长开始遇到一些来之于基本制度方面的障碍,它们主要是:土地的国家所有、企业的国家所有(国有企业)、以及金融体系的国家控制。这样一些制度安排不仅遏制了民间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造成了普遍的市场扭曲、带来了政府部门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因此,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已经成为关系到中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谷书堂
从1978年底1979年初算起,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30年。本文对近30年来改革的进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出现的分歧和争论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最终总结出这些分歧和争论的焦点和实质问题,并坚持认为我国选择以市场经济为核心作为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十分正确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关系 市场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二十年前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确定把全党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由此实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回顾我国的改革历程,中国人民以非凡的勇气启动了改革进程,他们为改革的暂时失利而焦虑,为改革的巨大成果而欣喜。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朴民 杨洁 李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爱娟 薛伟贤
分析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 ,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内在化 ,诱致了生产队制度向家庭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二、农村生产的规模经济诱致家庭责任制向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变迁 ;三、农村目前的产权制度仍是一种不完备的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地理学一贯重视的地带性差异同样可以用于讨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即在改革之初绕开了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大力推进各种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在非国有经济成分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获得了承受改革成本的能力之后才开始在1990年代的中期以后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空间上的过程则是首先在"体制内负担小、体制外条件好"的东部沿海地带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那里的经济迅速发展之后推动其他地带。这个模式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一是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选择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和政府税收,二是体制外增量弥补了体制内的减量,即国有经济释放出来的大量失业。但是沿海地带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带的实践却并不顺利,沿海地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压抑着其他地带的改革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带对资源和就业岗位的垄断,提出其他地带不能一成不变地按沿海地带的模式进行改革,其他地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关键词:
地带性 改革与发展 内在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振京 张林山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采取了一揽子保增长计划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组合拳,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总体经济形势在全球率先回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能源资源价格、医疗卫生等一些重要改革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各地的综合配套改革也取得了良好成效。2009年的改革体现两个积极特点:一是综合配套改实验区成为重要平台,二是改革工作和规划工作密切结合。全年的改革也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重经济增长轻改革调整,改革整体推进力度不够;二是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改革难度加大;三是改革协调推进机制不健全的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
2009 改革动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代敬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展望及面临的问题王代敬一、我国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态势1.今后十年,我国的经济结构是一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型经济结构。在这个过渡型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要实现三个转换:一是改革思路的转换、由放权让利、调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经勇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本质转换;而这种转换是在社会主义框架下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目标,是国家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的节,而不可能是纯粹的市场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