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71)
- 2023(7238)
- 2022(6192)
- 2021(5488)
- 2020(4831)
- 2019(10772)
- 2018(10925)
- 2017(22299)
- 2016(12010)
- 2015(13859)
- 2014(14228)
- 2013(14435)
- 2012(13989)
- 2011(12804)
- 2010(13561)
- 2009(13357)
- 2008(13052)
- 2007(12044)
- 2006(11551)
- 2005(11149)
- 学科
- 济(74751)
- 经济(74684)
- 管理(33731)
- 业(30152)
- 方法(22614)
- 中国(22130)
- 企(21660)
- 企业(21660)
- 数学(20341)
- 数学方法(20137)
- 地方(19427)
- 农(17072)
- 制(14925)
- 财(14148)
- 地方经济(13469)
- 业经(13113)
- 银(12269)
- 银行(12262)
- 学(11861)
- 行(11823)
- 贸(11547)
- 贸易(11534)
- 农业(11400)
- 易(11144)
- 融(10864)
- 金融(10864)
- 税(10209)
- 体(10093)
- 税收(9617)
- 收(9540)
- 机构
- 大学(185487)
- 学院(185050)
- 济(92629)
- 经济(90781)
- 研究(67234)
- 管理(66357)
- 中国(55408)
- 理学(54294)
- 理学院(53710)
- 管理学(53022)
- 管理学院(52657)
- 财(45927)
- 京(39496)
- 财经(34696)
- 科学(34678)
- 所(34321)
- 经(31044)
- 江(30950)
- 中心(30543)
- 经济学(30372)
- 研究所(29655)
- 经济学院(27000)
- 北京(26462)
- 财经大学(25160)
- 州(24575)
- 范(24273)
- 师范(24149)
- 农(23827)
- 院(23200)
- 省(20607)
- 基金
- 项目(99875)
- 研究(78916)
- 科学(78281)
- 基金(71584)
- 家(59504)
- 国家(58994)
- 社会(52432)
- 科学基金(49941)
- 社会科(49680)
- 社会科学(49670)
- 省(38200)
- 基金项目(36154)
- 教育(35775)
- 编号(32387)
- 划(31360)
- 资助(30806)
- 成果(29228)
- 自然(27399)
- 自然科(26677)
- 自然科学(26669)
- 自然科学基金(26155)
- 发(23741)
- 课题(23625)
- 部(22964)
- 重点(22329)
- 国家社会(21738)
- 性(21141)
- 发展(20508)
- 教育部(20371)
- 展(20227)
- 期刊
- 济(119496)
- 经济(119496)
- 研究(71011)
- 中国(40448)
- 财(34632)
- 管理(27828)
- 融(25550)
- 金融(25550)
- 农(23098)
- 学报(20678)
- 科学(20327)
- 教育(20175)
- 经济研究(20146)
- 财经(18766)
- 业经(17315)
- 大学(16805)
- 技术(16750)
- 问题(16461)
- 经(16398)
- 学学(15419)
- 农业(14701)
- 贸(13915)
- 国际(12065)
- 技术经济(11371)
- 统计(10579)
- 理论(10343)
- 经济问题(10192)
- 世界(9656)
- 经济管理(9624)
- 商业(9499)
共检索到319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义军 付桂军
一、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1.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第一产业的工业化进程,促进第一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和就近转移,增加农民就业的机会和就业的范围;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第二产业由制造型向创新型或创造型产业转变,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性技术,加大对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工人的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煌
经济增长只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本文在对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日本、韩国等三个国家,重点分析其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经验,并对这些相关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从世界经验来看,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促进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主要措施包括:工资集体谈判;制定最低工资法律法规;实行分享制与职工持股计划;推行股票期权计划;政府不断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俊坤 吴晓峰
经济增长及幅度决定税收增长及幅度 ,税收增长及幅度反映经济增长及幅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税收增长及幅度常常与经济增长及幅度不一致 ,甚至相背离。但是它总是以经济增长为轴线上下波动 ,并且从长期看 ,其上下波动的幅度应相互抵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欧阳煌 刘金科
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基础,但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居民收入份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是衡量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增长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这两个重要方面展开国际比较,从世界的、横向的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发现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并无绝对统一标准,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占比并非严重偏低;在人均3000~10 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劳动报酬收入占比持续上行是跨越"陷阱"的重要特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行的趋势值得重点关注;居民收入差距在社会容忍限度之内是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内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典型国家相比扩大...
关键词:
居民收入 国民经济 国际比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向农
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根本上讲来自需求。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从扩大内需的两个主要内容——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要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并保持今后经济长期、快速、健康发展,仅仅依靠投资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要保证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因此应把鼓励和促进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措施,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
消费 投资 需求 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光华 舒元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目标。从概念上看,经济增长一般指的是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或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就业,按照西方经济学的一般解释,指“处于受雇的状态”。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劳动的人从事有薪的劳动,这些人就处于就业状态。在两者的决定因素中,有些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都起作用的共同因素,有些只是影响某一方面。这样,一方面,两者的变化形态可以是多形态的;另一方面,随着决定因素势力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跃勤
经过经济普查,2004年中国GDP调增16.8%。GDP调大虽然使一些比例关系得到优化并有利于今后的科学决策。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GDP调大并不表示财富从天而降,更不意味着GDP制造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自动清除。调整增长战略、创新增长方式,应该成为我们最大的追求。
关键词:
GDP调增 体制创新 增长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子元 张敏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吉林
本文提出当前保增长的关键是要保持消费增长,保增长的实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将投资、出口为重转向以消费为重,确立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轴心地位。为此应加快政府体制改革,降低消费成本;完善分配体制改革,扩大消费根基;促进结构转型,保持经济持久均衡增长。
关键词:
消费增长 经济增长 协调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本文从国家治理的视角,把国民经济与居民收入增长作为经济内生因素,从国民经济、居民收入等一系列相关经济变量中提取反映共同趋势的公因子,根据公因子的变化构建了我国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预警模型,并据此对我国当前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提出了启动响应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欧阳煌
一、湖南省居民收入增长现状分析"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发展最快的5年,在湖南省经济总量、人均GDP以及政府财政收入翻番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虽然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相对性、结构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居民收入呈现出"一升一降"的特点。首先,居民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总体上来看,湖南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历经"八五"时期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思宁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的目标要求,文章通过总结日本和美国在此问题的历史规律和政策措施,联系北京实际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十二五"时期北京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相关结论期望为解决"十二五"期间居民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居民收入 经济发展 协调增长 收入倍增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曲岩 常丽
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协调发展,是辽宁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的基本目标,对构建辽宁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规范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以就业弹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模型,剖析了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走势,认为辽宁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较强的非协调性,提出发展"三产"提高就业弹性、保证"二产"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实施城乡统筹就业政策、发挥财政再分配作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弹性 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