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23)
2023(14800)
2022(12570)
2021(11366)
2020(9691)
2019(22093)
2018(21810)
2017(42263)
2016(22786)
2015(25899)
2014(26175)
2013(26367)
2012(25500)
2011(23509)
2010(24249)
2009(23300)
2008(22621)
2007(20599)
2006(18766)
2005(17674)
作者
(70613)
(58686)
(58654)
(56021)
(37546)
(28201)
(26862)
(22825)
(22377)
(21164)
(20234)
(19651)
(18977)
(18886)
(18636)
(18459)
(17453)
(17443)
(17126)
(17086)
(14999)
(14749)
(14463)
(13628)
(13596)
(13236)
(13157)
(13154)
(12108)
(11730)
学科
(115652)
经济(115538)
(61034)
管理(60990)
(46810)
企业(46810)
方法(41829)
中国(37703)
数学(36851)
数学方法(36541)
地方(30339)
(29761)
(29431)
金融(29429)
(28590)
银行(28543)
(27641)
(26502)
(23902)
业经(23521)
(22666)
农业(20361)
(20053)
贸易(20034)
(19362)
地方经济(16927)
(15564)
环境(15481)
(15237)
(15231)
机构
大学(343633)
学院(343209)
(153279)
经济(149988)
研究(128327)
管理(122534)
中国(103482)
理学(102615)
理学院(101355)
管理学(99715)
管理学院(99069)
科学(76768)
(74758)
(72285)
(67879)
(62038)
研究所(60936)
中心(58506)
财经(55843)
(54383)
(50318)
业大(49246)
北京(48760)
农业(48696)
经济学(48693)
(45107)
(44960)
师范(44455)
经济学院(43681)
(43625)
基金
项目(209949)
科学(162812)
研究(153852)
基金(149181)
(130316)
国家(129168)
科学基金(107669)
社会(96932)
社会科(91911)
社会科学(91885)
(82965)
基金项目(77537)
(69865)
教育(69204)
自然(67043)
自然科(65348)
自然科学(65323)
自然科学基金(64150)
资助(62977)
编号(62276)
成果(52758)
(51445)
重点(48283)
(46407)
课题(44657)
(43465)
发展(41471)
创新(40882)
(40822)
国家社会(39827)
期刊
(182313)
经济(182313)
研究(112800)
中国(75748)
(57654)
(55070)
学报(54081)
科学(49211)
(49130)
金融(49130)
管理(46862)
大学(40360)
农业(38187)
学学(38006)
教育(34957)
经济研究(30255)
技术(29538)
财经(28907)
业经(28143)
(24991)
问题(24090)
(20168)
(20046)
技术经济(18912)
国际(18368)
理论(17668)
统计(17308)
世界(17043)
商业(16524)
实践(15544)
共检索到554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杰  安婷  曹馨予  
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利用1994—2010年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经济、金融和科技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经济、金融、科技三者呈非均衡发展,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金融和科技的发展速度;这种非均衡发展状态大大降低了整体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最后提出调整这种非均衡状态、使经济发展的速度及总量达到最优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力军  
关键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亦春  王国强  
基于中国1992-2012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对金融偏离度的测度以及运用双门槛回归检验,证实了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正相关,而是呈现出促进和抑制的差异,即存在非均衡性。由于非均衡以不同机制大幅降低了金融市场对资本的有效配置能力,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向上或者向下的过度偏离都抑制了实体经济增长,从而说明金融发展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不仅需要金融部门主观上的支持,客观上也需要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相适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爽  刘黎明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在不同区域间表现得比较突出,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分析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及其区域间的特征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存在较严重的非均衡问题,而且区域间的差异十分明显。资源禀赋的初始决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以及相关政策效应是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主要经济学因素。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需要适度调整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  林贤郁  李纲  汲凤翔  梁琦  史会学  王明亮  
本文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相关的历史数据,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地区差距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估,并剖析了我国地区投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燕飞  曾令华  刘亦文  
贷款反映的是投入一个地区的信贷资金量,体现的是对该地区的支持力度。文章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两个基本结果:一是贷款余额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贷款能够带动经济的增长。二是贷款的增加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作用呈现区域差异性。对于不同区域,当期贷款带来的影响不一样:东部地区当期贷款每变化一个单位GDP变动0.1776个单位,中部和西部当期贷款对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迁  潘建成  杜建国  
This paper uses GDP per capita,rural per capita net income and urban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o depict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which,the inequality index GEM and polarization index TW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aggregation level of nation,belt and province from 1993 to 2003.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inequality and polar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When measures are made to decrease the national inequality,that in coast region should be concerned especially.Moreover,polices applied to reduce disparities should be made on lower level.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本文运用1978~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别以金融结构、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的城乡非均衡发展水平为衡量指标,采用σ收敛、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三种分析方法,对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检验,并对影响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收敛性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σ收敛,在控制了城乡人均生产总值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乡经济市场化水平差异、城乡人力资本水平差异后,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表现出β条件收敛特征;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俱乐部收敛,中部地区各省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表现出β绝对收敛特征,东部和西部地区各省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不具有β绝对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青  韩素华  葛少华  
文章以湖北省16个城市的金融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模型测度其金融资源投入产出效率,通过效率的空间关联、空间差异以及空间转移的定量分析,验证了湖北省金融资源的非均衡分布的特征。结果显示,湖北省金融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呈现稳步发展态势,且通过空间莫兰指数发现其在经济距离上存在集聚的正相关特征,湖北省各市的金融资源空间分布差距较大的问题并未得到缓解。通过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发现,湖北金融资源发展呈现"高水平垄断"与"低水平陷阱"的特征,各市金融资源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容易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形成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马太效应。因此在缓解各市金融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上,需要有空间视角的考量,通过空间互动、空间关联的方式有效配置地区间金融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翠梅  
文章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农村金融机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区域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相关率区域差异明显,西东中部地区呈递减分布;区域农村金融中介未能有效地发挥资金配置功能,其中中部地区资金配置效率最低,但西部地区有明显改善;农村金融组织按照人口数量而非经济发达程度设置地区分支机构,机构的撤并从区域对比来看并没有体现效率原则。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曰瑶  
均衡即表示系统的结构或相对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并在一定时间内是稳定的状态性质。毛泽东、邓小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看,我国存在三种类型的非均衡性:需求拉动导致的非均衡即通货膨胀,结构转换导致的非均衡即失业与生产过剩,空间发展的非均衡即地区差距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源  谢家智  
从城乡金融互动的角度研究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收敛的内在机制是二元金融结构研究的新视角。笔者在二元结构框架下,从城乡金融互动的角度探讨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分化—收敛"门槛效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金融发展存在由农村金融促进城市金融发展向城市金融带动农村金融发展演进的"门槛效应";城镇化和市场化因素对缩短城乡金融收敛过程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的结论解释了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过程对于外部干预和矫正不敏感的原因,并进一步证明了金融结构演进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关系。因此,城乡金融均衡发展有赖于经济结构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源; 谢家智;  
从城乡金融互动的角度研究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收敛的内在机制是二元金融结构研究的新视角。笔者在二元结构框架下,从城乡金融互动的角度探讨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存在"分化—收敛"门槛效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200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金融发展存在由农村金融促进城市金融发展向城市金融带动农村金融发展演进的"门槛效应";城镇化和市场化因素对缩短城乡金融收敛过程具有积极作用。本文的结论解释了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过程对于外部干预和矫正不敏感的原因,并进一步证明了金融结构演进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内在关系。因此,城乡金融均衡发展有赖于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而不是仅仅通过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