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8)
- 2023(17456)
- 2022(15270)
- 2021(14050)
- 2020(12179)
- 2019(28065)
- 2018(28083)
- 2017(54580)
- 2016(29630)
- 2015(33845)
- 2014(34027)
- 2013(33635)
- 2012(31202)
- 2011(28184)
- 2010(28071)
- 2009(26049)
- 2008(25651)
- 2007(22886)
- 2006(19882)
- 2005(17466)
- 学科
- 济(120851)
- 经济(120714)
- 管理(87611)
- 业(84444)
- 企(69035)
- 企业(69035)
- 方法(60630)
- 数学(53489)
- 数学方法(52825)
- 农(33086)
- 财(31440)
- 中国(31403)
- 学(25929)
- 业经(25870)
- 贸(23624)
- 贸易(23617)
- 易(22914)
- 地方(22360)
- 农业(22038)
- 制(21880)
- 技术(21447)
- 务(20082)
- 财务(19997)
- 财务管理(19948)
- 理论(19667)
- 企业财务(18892)
- 环境(18763)
- 银(18664)
- 银行(18595)
- 和(18578)
- 机构
- 大学(436316)
- 学院(435078)
- 济(173613)
- 管理(171868)
- 经济(169852)
- 理学(149447)
- 理学院(147807)
- 管理学(145129)
- 管理学院(144345)
- 研究(140841)
- 中国(103977)
- 京(91971)
- 科学(88922)
- 财(79548)
- 农(72561)
- 所(71250)
- 业大(67424)
- 研究所(65041)
- 财经(64934)
- 中心(64790)
- 江(62435)
- 经(58878)
- 北京(57819)
- 农业(57478)
- 范(56423)
- 师范(55847)
- 经济学(52505)
- 州(50847)
- 院(50826)
- 财经大学(48284)
- 基金
- 项目(296190)
- 科学(231893)
- 基金(214309)
- 研究(213133)
- 家(187182)
- 国家(185678)
- 科学基金(159108)
- 社会(132973)
- 社会科(126066)
- 社会科学(126030)
- 省(116315)
- 基金项目(113839)
- 自然(105277)
- 自然科(102811)
- 自然科学(102783)
- 自然科学基金(100942)
- 教育(99191)
- 划(97832)
- 资助(89525)
- 编号(87554)
- 成果(70023)
- 重点(66247)
- 部(65502)
- 发(62341)
- 创(61140)
- 课题(59832)
- 科研(57167)
- 创新(57109)
- 教育部(55904)
- 大学(55197)
- 期刊
- 济(183566)
- 经济(183566)
- 研究(122763)
- 中国(74666)
- 学报(70815)
- 农(64434)
- 科学(63724)
- 管理(60534)
- 财(59795)
- 大学(53063)
- 学学(50117)
- 教育(45314)
- 农业(44643)
- 技术(40025)
- 融(34703)
- 金融(34703)
- 财经(31148)
- 业经(30951)
- 经济研究(29939)
- 经(26524)
- 问题(24426)
- 业(22843)
- 技术经济(22661)
- 图书(21784)
- 统计(21555)
- 理论(21395)
- 科技(20834)
- 商业(20479)
- 版(20276)
- 实践(19558)
共检索到617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权丽
运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对1995—2008年我国六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变动进行量化分析,分解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能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对能源消费变动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我国终端能耗逐年增长的主导因素,其中技术进步的节能潜力要远大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潜力。
关键词:
能源消费 能源强度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玉环 李倩 陈婷
本文根据我国三次经济普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的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行业差异的基础上,利用LMDI分解法与完全分解法,分别从纵向和横向将能源消费强度分解为结构效应与效率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率因素逐渐超越结构因素成为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主要因素,以能源技术为代表的效率因素的提高,对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发挥积极作用;工业部门对总体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能源消费强度降低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
能源消费强度 LMDI分解法 完全分解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鹏飞 张艳芳
在描述1980—2011年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时序变化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拉氏指数分解模型,考察了导致中国工农业总体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的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1980—2011年期间,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在提高用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均而言,效率因素对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的贡献更大;分阶段看,结构因素与效率因素对水资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贡献在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提出提高中国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水资源 利用效率 结构因素 效率因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巧生
本文利用费雪指数分解模型从产业层面考察了我国能源强度指数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诸因素中效率份额的贡献占绝对主导,结构份额的影响较少,产业部门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累计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从时间演变的角度看,能源强度下降幅度呈现明显逐年放缓趋势,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逐年减低。(2)1981—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ΔTFP)每提高1%,能源消耗强度(ΔI)相应地降低约0.33%。作为决定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和长期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导致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能源强度不断降低现象的发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双英 李东 王群伟
石油消费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分析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影响石油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四个部分。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个别年份或省区外,我国能源强度逐年降低,清洁能源消费比例稳步增长,能源结构逐步改善,我国石油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傅浩
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以及产出等五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工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变化特性,从而为中国工业能源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师博
应用Refined 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对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主导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内部尤其是工业部门能源强度的下降是1980~2005年总能源强度显著改进的主因,但是由于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产业结构变动无法从整体上对能源强度改进产生积极的影响。计量检验结果也显示,重工业比重的上升对分解模型所分析的强度效应以及总能源强度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是2001~2004年能源强度出现反弹的诱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子清 周德群
利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将江苏省1995年~2005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促进江苏省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影响则较小,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江苏省在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提高产业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作人 周德群
伴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我国节能减排面临新的挑战,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现,更多的要从结构调整上考量策略。本文基于迪氏指数分解法,设计综合影响分解模型,对人口、产业、能源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变动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国家强制减排措施效果明显;城乡人口结构变动对碳排放增量的贡献已经超过城镇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的贡献水平;城市化对碳排放增量的贡献已经显著高于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贡献;能源结构碳强度下降主要依赖于煤炭消费比例的下降,但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耗的过度依赖造成下降幅度有限,能源结构碳强度较为稳定,减少碳基能源消费是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迟远英 张宇
本文分析了我国29个省市2000-2014年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用MalMquist指数法从能源效率中分解出技术效率变化率、纯技术效率变化率和规模效率变化率,再以平方EuclidEan距离对29个省市进行聚类分析。选择科技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影响、经济规模、开放程度等五个方面共8个指标,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分析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国富 赵慧卿
使用LMDI分解方法,对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发现:按行业分解时,劳均资本与工业出口外贸依存度是总能耗增加的主要动因,而工业单位出口能耗变化则导致总能耗降低;按省区分解时,劳均资本与能源强度是影响总能耗的两大因素,但方向一正一负。西部地区能源强度高于东、中部地区,且下降速度缓慢,对西部地区总能耗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弱;为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短期内应重点降低工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强度,优化出口结构;长远而言,应加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而分地区来看,西部地区尤其应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与东、中部地区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走能源节约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对数均值迪氏指数 能源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路正南 杨洋 王健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动的紧迫形势下,碳排放约束生产的现象开始凸显,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经济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碳生产率,本文运用Laspeyres分解法对中国碳生产率的变动情况进行解析,并以2000~2010年为样本期,定量研究了碳排放结构变动、低碳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中国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并从行业角度对碳生产率增长波动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技术进步是驱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不合理的碳排放结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先进低碳技术的行业部门碳排放空间不足是导致碳生产率增长缓慢根本原因。从行业角度看,各部门碳排放结构调整和低碳技术进步,对碳生产率变动贡献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本文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婵娟 王子敏
根据我国2000-2015年居民信息消费的省际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了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距及演变态势,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明显但总体呈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在60%以上,是构成信息消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系统GMM估计的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信息产业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且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影响信息消费的因素不尽相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婵娟 王子敏
根据我国2000-2015年居民信息消费的省际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测算了我国居民信息消费的区域差距及演变态势,并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息消费的区域差异明显但总体呈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的内部差距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间差距的贡献率在60%以上,是构成信息消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采用系统GMM估计的结果表明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信息产业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且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影响信息消费的因素不尽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分析——基于LMDI模型
中国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绩效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尔指数分解
我国钢铁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分解——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
甘肃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山西省区域收入不均等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尔指数分解
基于LMDI的我国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对我国1994-2007年工业部门数据的实证分析
1999—2009年新疆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因素分解及实证研究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收敛分析——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