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0)
2023(11254)
2022(9516)
2021(8606)
2020(7701)
2019(17786)
2018(17762)
2017(35676)
2016(19404)
2015(21934)
2014(21998)
2013(22318)
2012(20940)
2011(18598)
2010(19101)
2009(18386)
2008(18687)
2007(17154)
2006(15183)
2005(14021)
作者
(56570)
(47410)
(47053)
(45039)
(30322)
(22549)
(21701)
(18489)
(17566)
(17025)
(15909)
(15691)
(15329)
(14862)
(14743)
(14599)
(14374)
(13985)
(13811)
(13583)
(11775)
(11728)
(11515)
(10760)
(10700)
(10661)
(10541)
(10510)
(9503)
(9447)
学科
(92320)
经济(92214)
(83778)
(73540)
企业(73540)
管理(68671)
方法(43630)
数学(35332)
数学方法(35110)
(30476)
(30005)
业经(27609)
中国(23003)
农业(21052)
(20781)
财务(20756)
财务管理(20722)
(20439)
贸易(20431)
(19971)
企业财务(19558)
(19423)
技术(18051)
(16109)
地方(15559)
(15019)
理论(14482)
(14422)
(14010)
银行(13983)
机构
学院(292605)
大学(288833)
(131558)
经济(129186)
管理(117229)
理学(100099)
理学院(99160)
管理学(97955)
管理学院(97426)
研究(92453)
中国(74889)
(63503)
(59996)
科学(53166)
(50088)
财经(50053)
(47214)
(45288)
(45218)
中心(42727)
研究所(42066)
业大(40948)
经济学(40932)
农业(39588)
北京(37889)
经济学院(37503)
财经大学(36627)
(35426)
(33547)
商学(33231)
基金
项目(180657)
科学(143237)
研究(134759)
基金(131973)
(112778)
国家(111767)
科学基金(96817)
社会(87457)
社会科(83050)
社会科学(83028)
(71225)
基金项目(69946)
教育(61054)
自然(60647)
自然科(59221)
自然科学(59203)
(58444)
自然科学基金(58215)
编号(54722)
资助(54204)
成果(43878)
(41390)
(40372)
重点(40170)
(39824)
(39763)
创新(37008)
课题(36762)
国家社会(36239)
教育部(35729)
期刊
(148665)
经济(148665)
研究(88053)
(52683)
中国(52489)
(46444)
管理(46304)
学报(39071)
科学(37838)
农业(31473)
大学(30071)
(29325)
金融(29325)
学学(28563)
技术(26866)
业经(26017)
财经(25777)
经济研究(23910)
教育(23487)
(22228)
问题(20814)
(18948)
(18510)
技术经济(18333)
商业(15562)
国际(15022)
统计(14801)
现代(14642)
世界(14542)
理论(14405)
共检索到441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飞  王一智  
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主导地位虽然已被机电产品所取代,但其出口一直保持较高稳定的增长。在经济转型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背景之下,如何看待这些传统的出口行业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以及这些行业自身如何升级和进行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依据增加值出口的观点,在扩展了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之后,从参与和带动增加值出口两个方面对纺织和服装业展开分析,并与新兴的出口行业-机电行业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地阐述其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作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延书  何思浩  
根据WIOD数据库1995-2011年数据,本文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核算,并通过GVC指数和RCA_GVC指数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合理评价,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且程度最大,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区域内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且总额最大;中国对其他区域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力度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影响力系数小于1,而感应力系数大于1,其综合作用为负;中国纺织服装业GVC地位要高于其他区域,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竞争力并不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姜延书  何思浩  
根据WIOD数据库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进行核算,并通过SDA方法考察各种结构性因素变化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变化的影响。发现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国内增加值增长速度最快且总额最大;但出口贸易增加值率的整体趋势是下降的,且下降程度最大;其他样本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力度整体大于中国对其他样本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的贡献。SDA结果表明,中国纺织服装业前向国际产业关联变动和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系数变化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增长的两大抑制力。而其他四种因素的变动总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增长,尤其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出口贸易增加值来源地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拓晓瑞  左连村  
为了揭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出口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文章利用OECD-WTO Ti VA数据库对我国产业的出口增加值进行统计,进而核算了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值率,增加值修正的RCA指数、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结果显示,全球价值链环境下我国出口产业的国内增加值总量较大,但各行业的国内增值率不高,我国出口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虽高,但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并不高,许多产业处于国际竞争劣势,综合竞争能力有限,迫切需要全面提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祝坤福  陈锡康  杨翠红  
中国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的比例很大,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偏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重新评估。因此准确测算中国出口贸易的国内增加值,对正确理解中国对外贸易的利益格局、把握对外贸易在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反映加工贸易的中国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以及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况。结果发现,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明显提高,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远低于非加工出口,但加工出口的国内增加值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加工出口生产,特别是加工出口生产中使用国内原材料和服务的比例在不断上升。2002-2007年中国出口的国内增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久香  拓晓瑞  杨文芳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为了准确揭示中美服务业发展差距,加快中国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变,文章从出口增加值角度,对中美服务业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中美服务业全行业和分行业出口情况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增加值总量远低于美国,但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国服务业出口结构呈现出传统化和非均衡的发展态势;从中美服务业出口增加值的构成分解情况来看,中国服务业出口中行业自身价值创造能力相对较低,处于"微笑曲线"的相对低端位置;从中美服务业出口的贸易伙伴国情况来看,中国出口的服务产品在伙伴国的市场占有率普遍较低,国际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但也在不断提升之中。此外,金融危机对两国服务行业出口国内增...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价值:增进对中国出口环境成本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文城  盛斌  
研究目标:测算1995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八种空气污染物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利用结构分解方法考察其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出现显著的下降,但仍远高于其他出口强国。中国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主要源于生产部门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相反,2000年以来中间投入结构变化不利于增加值排污强度的下降。这两个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增加值排污强度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创新:构建增加值排污强度指标来考察中国出口环境成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张玉兰  
近年来,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导致劳动力资源紧缺,许多工业化国家的劳工成本不断上涨。新兴经济体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是否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本文借助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了工资上涨对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工资上涨并没有阻碍新兴经济体的增加值出口,反而促进了出口,这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的共同作用下,新兴经济体仍能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分样本来看,各类型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都会推动增加值出口,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促进增加值出口增长幅度最大,低级技术工人的促进作用最小。最后,预测了新兴经济体增加值出口的贸易潜力,多为贸易潜力巨大型和潜力再造型,建议拓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从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角度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荣林  徐邦栋  
基于2003~2015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文章从出口增加值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对非洲出口的价值构成,然后探讨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产业联系或产能合作。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的对非出口增加值在电气与机械、纺织与服装以及运输设备三类产品上主要满足了非洲的最终需求,而在石油化工和非金属矿物、电气与机械、金属产品、纺织与服装、运输产品的出口中包含了较多的间接增值,这表明非洲国家在这些行业承接了中国的下游分工环节。(2)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出口效应,主要促进了出口中的间接增值部分,且该作用随着目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增加而提高。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提升最终产品直接增值部分的出口效应并不明显。这反映出中非之间以直接投资为基础的产能合作主要是服务于第三方市场,而不是非洲的最终消费需求。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曹源芳  
文章介绍了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容易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多角度分析了国外盛行的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将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文章最后探讨了我国出口纺织服装业应对绿色壁垒的若干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明艺  陈飞  
文章以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纺织服装业为研究对象,采用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的样本数据,对该产业出口退税率变动和月度贸易顺差增长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退税政策失效。基于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原因后提出了政策建议,认为转变出口退税政策的目标为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附加值,这不仅是保证今后我国出口退税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而且是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必要之举。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云  毛海欧  
本文将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分为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认为水平OFDI和垂直OFDI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并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就规模效应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水平和垂直OFDI均促进了出口增加值提升,但垂直OFDI的促进作用大于水平OFDI。进一步分析OFDI影响出口增加值的滞后效应发现,对发展中国家样本,水平OFDI较垂直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更加持久,而对发达国家样本,垂直OFDI较水平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促进作用更加持久,说明中国对发达国家下游生产环节布局型垂直OFDI具有较强的互补效应。就结构效应而言,水平OFDI通过跨国产业转移、要素跨行业流动等渠道降低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戴翔  李亚  占丽  
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关键在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发挥本土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本文分析认为,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的战略要义其实不仅在于激发体量优势,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挥与规模扩张相伴随的消费需求升级可能产生的重要作用。以理论分析为先导,文章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以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为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体现,实证检验了消费需求可能产生的现实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需求升级的确有助于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从而在重塑竞争新优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从具体作用机制看,消费需求升级主要通过激发创新效应以及通过本土市场规模效应,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提升。研究不仅从消费需求升级角度,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对于更好地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重塑竞争新优势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孝松  周钰丁  朱丹  黄恒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化体系在过去较长时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完善。然而,近年来,以支柱地位下降、要素禀赋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去工业化特征日趋明显,在当前中国生产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大背景下,去工业化对中国以出口获利能力、国际贸易地位为主要内涵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产生何种影响需要从正面作出回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整体而言,去工业化抑制了国内增加值率及其分解后的本地、外地增加值率的提升,但效应符号存在显著的时间维度差异;第二,就作用渠道而言,一方面,去工业化加剧了劳动力在部门间的资源错配,提高了生产要素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进口依赖,并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其一定程度带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张,进而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国内增加值率具有正向效应;第三,丰裕的劳动力供给在去工业化进程中为制造业有效地补充了劳动力缺口,从而平抑了去工业化的不利影响;第四,基于代表性特征构造的测算指标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已呈现出“过早”去工业化特征,且其将对国内增加值率产生持续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