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69)
2023(2926)
2022(2559)
2021(2460)
2020(2254)
2019(5140)
2018(5466)
2017(10825)
2016(6291)
2015(7169)
2014(7333)
2013(7647)
2012(7534)
2011(6856)
2010(7057)
2009(7070)
2008(6969)
2007(6683)
2006(6098)
2005(5613)
作者
(21562)
(17937)
(17717)
(16863)
(10842)
(8546)
(7954)
(6829)
(6656)
(6514)
(6072)
(5796)
(5772)
(5765)
(5541)
(5536)
(5502)
(5290)
(5244)
(5102)
(4626)
(4612)
(4494)
(4208)
(4122)
(3953)
(3925)
(3833)
(3793)
(3669)
学科
(23572)
经济(23548)
管理(15918)
(14764)
方法(11190)
(10715)
企业(10715)
数学(10344)
数学方法(10266)
中国(9460)
(7487)
(7386)
(6908)
(6294)
银行(6267)
(6050)
(5959)
贸易(5955)
(5891)
(5878)
(4669)
金融(4669)
(4443)
(4334)
业经(4329)
农业(4224)
税收(4153)
(4131)
(4114)
制度(4110)
机构
大学(98159)
学院(97656)
(38844)
经济(37889)
研究(36132)
管理(32704)
中国(28780)
理学(26861)
理学院(26561)
管理学(26076)
管理学院(25920)
科学(22985)
(22225)
(21418)
(21397)
(20215)
研究所(18230)
农业(17305)
业大(16865)
财经(16417)
中心(15577)
(15207)
北京(14833)
(14660)
(12672)
(12280)
经济学(12098)
财经大学(12088)
(12051)
(11586)
基金
项目(56589)
科学(41581)
基金(38896)
研究(38748)
(35867)
国家(35626)
科学基金(27282)
社会(22141)
(21968)
社会科(20913)
社会科学(20906)
基金项目(20157)
(19686)
自然(18246)
自然科(17677)
自然科学(17663)
教育(17531)
自然科学基金(17307)
资助(17078)
编号(15886)
成果(14215)
重点(13664)
(12686)
(12621)
计划(12201)
课题(11868)
科技(11476)
科研(11186)
(10934)
创新(10426)
期刊
(46090)
经济(46090)
研究(31241)
学报(20295)
(19695)
中国(19125)
科学(15693)
(15313)
大学(14179)
学学(13599)
农业(13345)
管理(12498)
(12235)
金融(12235)
教育(9021)
财经(8312)
经济研究(7734)
业经(7544)
技术(7362)
(7245)
(7100)
问题(7088)
(6668)
理论(6079)
国际(5700)
实践(5506)
(5506)
业大(5308)
统计(5250)
商业(5002)
共检索到155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仁  王显国  卜耀军  吕林有  赵艳  高凯  张玉霞  刘庭玉  
为建立我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推荐施肥系统,本研究检索了我国紫花苜蓿施肥研究相关文献,提取其中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磷处理和缺磷处理产草量数据,采用零散试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研究了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西北荒漠绿洲和南方地区等六大自然区域和全国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及推荐施磷量。结果表明:我国紫花苜蓿土壤有效磷(Olsen-P)第1~10级指标依次为≥40.3、19.7~40.3、9.6~19.7、4.7~9.6、2.3~4.7、1.2~2.3、0.6~1.2、0.3~0.6、0.2~0.3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洪仁  穆尼热·买买提  沙吾列·沙比汗  卜耀军  乔楠  
为给西北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测土施肥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对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氮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北荒漠绿洲区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氮第1~7级丰缺指标为≥77、57~77、42~57、31~42、23~31、17~23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源  王赞  高洪文  刘贵波  
在京郊地区于2003-2005年进行了紫花苜蓿配合施肥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为形状指标,测定并分析了不同磷钾肥处理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合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的产量(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超然  何树斌  白雪纯  王涛  张君红  冯魁亮  夏宇康  
以单播青贮玉米(Zea mays)为对照,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下,测定了第一年早熟、晚熟青贮玉米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 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 MBP)、土壤地表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两品种青贮玉米根际土壤全N含量在套种当年显著增加(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华锋  介晓磊  郭孝  刘世亮  鲁剑巍  董县中  肖金帅  化党领  刘芳  
研究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对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配施肥料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13.70%~28.71%,且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氮磷钾肥和微肥,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磷、锰、钼、硼、钴、硒的含量,促进紫花苜蓿粗脂肪、铁、铜、锌含量的提高,且氮磷钾肥、微肥、有机肥三者配施效果最好,显著优于未施肥处理,导致了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在肥力水平不高的土壤上,对初种植的紫花苜蓿应合理配施氮磷钾肥、微肥和有机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华锋  肖金帅  郭孝  介晓磊  刘世亮  化党领  鲁剑巍  刘芳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黄河滩区紫花苜蓿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饲草产量,与未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饲草产量增幅为8.62%~30.92%,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配施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粗脂肪、磷等的含量,且氮、磷、钾肥配施效果显著优于单施;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无氮浸出物含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屈皖华  李志刚  李健  
为探讨施用有机物料对宁夏沙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当地易得的杨树(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枝条、玉米(Zea mays)秸秆、牛粪为原料,通过桶栽方法研究了有机物料单施和配施对宁夏沙化土壤碳氮含量、酶活性及紫花苜蓿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添加对照相比,单施和配施有机物料(除牛粪外)均使土壤的碳、氮组分含量(除无机氮外)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单施牛粪处理增加了土壤的无机氮,土壤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最高,但是土壤C/N(有机碳/全氮)及微生物C/N(土壤微生物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鹏飞  潘新雅  卫先伟  王智  
为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系解剖结构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特征,探明根系解剖结构变化对磷吸收效率的影响,本研究以12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在对照(0.5 mmol·L~(-1)NH_4H_2PO_4)和低磷胁迫(0.05 mmol·L~(-1)NH_4H_2PO_4)下,测定苗期根系中柱面积、皮层面积、皮层细胞层数等根系解剖结构特性。低磷胁迫抑制了各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和磷吸收效率,不同品种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相对生物量和相对磷吸收效率,将供试品种划分为高产耐低磷、高产磷敏感、低产耐低磷和低产磷敏感型四大类型,这4类品种在低磷胁迫下均表现出皮层面积、中柱面积和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等趋势;与其他3种类型相比,高产耐低磷型品种的皮层细胞层数下降幅度较大,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增大幅度较大,这有助于提高根系横向吸收效率,同时次生木质部面积下降幅度较低,保证了较强的轴向运输能力。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和皮层细胞层数(P <0.01)与磷吸收效率显著正相关。调控次生木质部面积、皮层细胞层数和通气组织占皮层百分比是紫花苜蓿根系解剖结构响应低磷胁迫的主要途径,其中次生木质部面积是影响磷吸收效率最关键的解剖结构性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亚娟   姜智英   胡蕊梅   魏洁   刘艳君  
磷矿粉是一种难溶性磷肥,一般认为其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效果不好。苜蓿(Medicago sativa)利用难溶性磷的能力较强,为探索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苜蓿的施用效果,本研究以3种不同品位磷矿粉PRⅠ、PRⅡ、PRⅢ为磷肥源,以水溶性磷肥过磷酸钙为对照(CK),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阿尔冈金’(M1)、‘陇东苜蓿’(M2)、‘金皇后’(M3)进行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矿粉处理下紫花苜蓿两茬的生长、营养品质、磷素的吸收利用以及土壤磷素含量。结果表明,第2茬收获时PRⅠ处理下M1和M3的株高明显高于CK,PRⅢ处理下M2的株高明显高于CK。M1两茬干重均表现出PRⅠ磷矿粉处理最高,两茬总生物量干重达到8.61 g,比CK高46.9%,3个磷矿粉处理下M2第1茬、第2茬和总生物量干重均高于CK,磷矿粉处理对M3的生物量没有明显作用。PRⅠ和PRⅢ处理显著提高了第2茬M1的粗蛋白含量,PRⅢ处理M1和M2紫花苜蓿的粗脂肪含量均高于CK。第1茬磷矿粉处理中PRⅡM3处理的钙含量达到最高值,为2.18%,与CKM3处理差异不显著(P> 0.05),第2茬PRⅠM1和PRⅢM2处理的钙含量最高,均为1.56%。PRⅠ和PRⅢ处理可显著提高第2茬M1和M2的磷吸收效率,PRⅠ能显著提高第1茬M1和M2的磷利用效率,而PRⅡ均显著提高了3个紫花苜蓿品种第2茬的磷利用效率。除PRⅡM1处理外,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磷含量,且3个品种均表现出在PRⅠ和PRⅢ处理下的土壤全磷含量高于PRⅡ,相比施肥前,磷矿粉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M3的土壤的有效磷含量低于M1和M2。因此,磷矿粉在石灰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生长、营养品质和磷素吸收利用可超过或达到与过磷酸钙相当的水平,其效果因磷矿粉品位和苜蓿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本研究条件下,PRⅠ磷矿粉,M1和M2品种表现出较好的施用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艳梅  张前兵  苗晓茸  刘俊英  于磊  马春晖  
【目的】解磷细菌(PSB)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PSB和AMF对苜蓿生长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明确PSB与AMF的相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紫花苜蓿人工栽培及其高效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用4株菌,分别为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巨大芽孢杆菌(Bm)和枯草芽孢杆菌(Bs),以及能与苜蓿根系共生的摩西管柄囊霉(Fm)和幼套球囊霉(Ge),并将这两类菌双接种,分别为BmBs、BmFm、BmGe、BsFm、BsGe、FmGe,以加灭活菌为对照(CK),共计11个处理。测定接菌处理后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苜蓿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土壤pH、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单接种菌和双接种菌对苜蓿的应用效果。【结果】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为接菌处理显著高于CK(P<0.05),土壤pH、全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与CK相比,苜蓿地下生物量、株高和茎粗在单施解磷细菌Bm和Bs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8.57%—24.49%、8.59%—21.33%和3.86%—9.54%,在单施丛枝菌根真菌Fm和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9.15%—27.35%、2.51%—18.60%和4.59—8.58%,双接种BmBs、BmFm、BmGe、BsFm、BsGe、Fm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7.66%—41.62%、7.44%—34.56%和5.58%—26.61%。单施Fm和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均显著大于单施Bm和Bs处理(P0.05);双接菌处理中,Fm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最长,且显著大于其他施菌处理(P0.05),地下生物量与苜蓿磷呈正相关不显著(P>0.05),与土壤全磷呈负相关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指标之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对苜蓿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的接菌处理前3位排序为BmFm、BmGe和FmGe处理。【结论】PSB和AMF同时接种,对苜蓿植株生长发育和磷营养促生效果优于单一接种PSB或AMF,其促进作用的大小与PSB和AMF的种类有关。从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植株的磷营养及地下生物量指标综合考虑,解磷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m)与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m)同时接种(即BmFm处理),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和磷营养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BmGe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声旺  魏世强  袁馨  曹生宪  
【目的】探讨混种模式下植物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联合修复、积累效应。【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法,对比研究油菜、紫花苜蓿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土壤中芘、菲的去除效果与修复机制。【结果】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混种模式下芘、菲的修复效果明显超过单种模式。油菜、紫花苜蓿联合种植70d后,土壤中菲、芘平均去除率为75.06%、68.22%,分别比二者单独种植时高出43.26%、40.38%和11.03%、16.29%,强化效果明显。植物本身能够吸收与累积在一定量的菲和芘,累积量与土壤中菲、芘的添加浓度正相关。相同污染水平下,茎叶部积累量低于根部、菲小于芘、混种模式低于单种模式。在植物-微生物系统中,微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春亮  李淑英  张怀文  杨学文  辛晓平  杨桂霞  唐华俊  
调查了北京顺义区河南村紫花苜蓿(WL323)的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产量、土壤水分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刈割产量动态年内随茬次下降,年产量则受气候变化影响波动较大,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水分含量成为产量变化的直接原因;同时,0~20 cm土层的速效氮含量波动升高,说明了紫花苜蓿的土壤改良较强,但短期种植效果不易保证;0~20 cm土层中的速效磷含量在4年后降低很多,说明了紫花苜蓿的种植能降低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实际生产中应注意补充磷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明雪  张玉霞  丛百明  夏全超  田永雷  张庆昕  张冬梅  
[目的]探究不同水磷组合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水磷组合。[方法]以紫花苜蓿品种‘骑士T’和‘公农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水分处理为主区:设置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8和12 d(用W_1、W_2和W_3表示),灌水方式为指针式喷灌,每次灌溉量为水分入渗到距土表30 cm处;以磷肥施用量为副区:设置P_2O_5施用量为50,100和150 kg/hm~2(用P_1、P_2、P_3表示),并设置不施磷肥为对照(CK),于封冻前期挖取紫花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SP)含量,翌年测定越冬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相同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CAT、POD、SOD活性和越冬率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公农1号’根颈在P_3处理下的POD活性除外),‘骑士T’根颈SP白含量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而‘公农1号’根颈SP含量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相同磷肥施用量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随着灌水时间间隔的增加表现为持续增长的变化趋势,POD、SOD活性以及SP含量和越冬率则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骑士T’根颈CA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公农1号’根颈CAT活性呈持续增加的趋势。W_2P_2处理的总体效果最好,其‘骑士T’根颈MDA含量较CK降低51.84%,CAT、POD和SOD活性、SP含量及越冬率较CK分别增加了45.12%,58.11%,21.98%,38.18%和59.50%;‘公农1号’根颈MDA含量较CK降低51.18%,CAT、POD和SOD活性、SP含量及越冬率较CK分别增加了83.56%,59.65%,42.03%,62.06%和55.0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T、POD、SOD活性,SP含量和越冬率相互之间多为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各指标与MDA含量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时适宜的水磷组合为灌水时间间隔8 d、磷肥(P_2O_5)施用量100 kg/hm~2,其降低紫花苜蓿丙二醛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效果总体最优,并可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栗振义  张绮芯  仝宗永  李跃  徐洪雨  万修福  毕舒贻  曹婧  何峰  万里强  李向林  
【目的】筛选耐低磷苜蓿品种及与耐低磷密切相关的性状指标,进一步为紫花苜蓿耐低磷机制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对2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24 d龄的幼苗分别进行常磷(500μmol·L(-1) KH2PO4)和低磷(5μmol·L(-1) KH_2PO_4)处理,30 d后检测各品种的茎叶干重(SLW)、株高(PH)、根干重(RW)、根冠比(RS)、总根长(TRL)、根表面积(RSA)、全磷含量(TP)、磷利用率(PUE)、酸性磷酸酶活性(ACPA),并计算各指标的耐低磷系数。进一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甘霖  蒋朝  刘彩凤  庞晓攀  刘慧霞  
灌溉和磷添加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稳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磷添加量(0、64、127和191 mg·kg~(-1))和灌溉量(40%~45%、60%~65%和80%~85%土壤饱和含水量)互作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粗、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以期证实灌溉和磷添加互作时是否存在最佳理论组合。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大,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和叶片数均呈增加趋势,茎粗及其第1茬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第2茬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大后相对稳定趋势;而其磷肥农学效率则随灌溉量增加呈先相对稳定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磷添加量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叶片数、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呈增加趋势,分枝数和茎粗先增加后降低;而其磷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大后相对稳定趋势。灌溉与磷添加互作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第1茬和第2茬的株高、分枝数、茎粗、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