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9)
- 2023(15655)
- 2022(13678)
- 2021(13023)
- 2020(10981)
- 2019(25520)
- 2018(25490)
- 2017(50000)
- 2016(26701)
- 2015(30157)
- 2014(30125)
- 2013(29694)
- 2012(27285)
- 2011(24434)
- 2010(24417)
- 2009(22403)
- 2008(21874)
- 2007(19152)
- 2006(16846)
- 2005(14784)
- 学科
- 济(102229)
- 经济(102108)
- 管理(77499)
- 业(73419)
- 企(60939)
- 企业(60939)
- 方法(52091)
- 数学(45723)
- 数学方法(45056)
- 财(28417)
- 中国(28237)
- 农(26692)
- 制(26390)
- 银(25697)
- 银行(25550)
- 行(24121)
- 学(22790)
- 业经(22088)
- 融(19761)
- 金融(19759)
- 贸(18960)
- 贸易(18943)
- 易(18462)
- 务(18441)
- 地方(18367)
- 财务(18363)
- 财务管理(18314)
- 农业(17606)
- 企业财务(17403)
- 理论(17403)
- 机构
- 大学(379819)
- 学院(376471)
- 管理(150959)
- 济(147916)
- 经济(144571)
- 理学(130755)
- 理学院(129336)
- 管理学(126788)
- 管理学院(126099)
- 研究(121981)
- 中国(97825)
- 京(80851)
- 科学(76191)
- 财(71604)
- 农(61007)
- 所(60653)
- 财经(57904)
- 中心(57128)
- 业大(56841)
- 研究所(55342)
- 江(54158)
- 经(52698)
- 北京(50989)
- 农业(48314)
- 范(47963)
- 师范(47455)
- 院(44861)
- 经济学(44795)
- 州(44643)
- 财经大学(43593)
- 基金
- 项目(259022)
- 科学(203465)
- 基金(189164)
- 研究(186657)
- 家(165198)
- 国家(163893)
- 科学基金(141022)
- 社会(116590)
- 社会科(110503)
- 社会科学(110475)
- 基金项目(100255)
- 省(99879)
- 自然(93743)
- 自然科(91584)
- 自然科学(91559)
- 自然科学基金(89879)
- 教育(86407)
- 划(85005)
- 资助(79256)
- 编号(75852)
- 成果(60804)
- 重点(57600)
- 部(57594)
- 发(53858)
- 创(53309)
- 课题(51450)
- 科研(50324)
- 创新(49774)
- 教育部(49289)
- 大学(48444)
- 期刊
- 济(153930)
- 经济(153930)
- 研究(111720)
- 中国(67116)
- 学报(60708)
- 科学(55031)
- 管理(54675)
- 财(54008)
- 农(53430)
- 大学(46208)
- 融(44316)
- 金融(44316)
- 学学(43592)
- 教育(38278)
- 农业(35838)
- 技术(33194)
- 财经(27934)
- 业经(25272)
- 经济研究(25004)
- 经(23664)
- 问题(20478)
- 理论(19953)
- 图书(18952)
- 实践(18407)
- 践(18407)
- 统计(18326)
- 技术经济(18271)
- 业(17794)
- 科技(17664)
- 版(17193)
共检索到546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娜 胡佳琪 周扬
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会通过风险溢出效应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风险传染,并在整个金融体系内不断传播和扩散,由此风险溢出效应开始作为评估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并运用CoVaR方法,对我国上市银行的风险溢出进行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农、中、建四大行对银行体系整体的风险贡献度较高;城商银行,如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虽然规模较小,但风险贡献程度却超过了部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超过了交通银行。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和监管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肖璞 刘轶 鄢俊华
本文在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特点及所处环境,构建了评价银行系统重要性的指标体系,并利用这些指标对中国 16 家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在第一梯队的是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二梯队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梯队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为实现有效的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应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提高抗风险能力与损失吸收能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监管,严格控制杠杆率,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有效的危机响应机制和处置程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春娜
复杂网络为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系统重要性机构提供了全局性视角,但由于数据获取上的局限,我国银行系统网络构建存在困难。利用贝叶斯方法和2013—2015年银行资产负债数据构建银行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性损失测度指标,并讨论规模与网络中心性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处于银行系统的枢纽位置;同业负债和入度对银行个体风险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资本缓冲和出度增大能够降低局部危机造成的整体损失。因此,规模仍是影响银行系统重要性的主要因素,而银行之间的关联性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唐安宝 尤佳丽 戴利俊
系统重要性银行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金融系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通过选取中国境内上市的14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周股价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运用Co Va R方法对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行计量和识别,结果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属于主要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属于次要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他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北京银行等有跻身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潜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马亚芳
从系统整体出发,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诱发机制进行分析,考察系统外部冲击和系统内部传染两种诱因作用下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构造出银行的内部脆弱程度指标,以反映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对单家银行的影响程度;并在测算系统性风险时同时考虑了相关银行和其存款客户遭受的损失,根据这两方面的损失采用夏普利值计算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以此评估各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及其与其他银行的关联性是影响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薇 张勇 王运玺
首先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视角对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剖析,其次引入动态CoVaR方法对我国部分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测度,得到在险价值与银行资产规模密切相关;但条件在险价值与银行资产规模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部分中小银行由于风险抵抗能力不高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可能较大,应纳入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同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银行自身风险VaR、不良贷款率以及宏观经济波动与CoVaR具有负相关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若鹏
系统重要性银行是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当局为解决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问题制定的监管体系。作为G20主要成员国,我国秉承国际监管导向,并契合国内实际,初步构建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体系,这对于完善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控能力、资本安全边际以及危机应对与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琦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它被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定义为由于规模、复杂度与系统相关度,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根据2009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广子 李藐
2018年11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规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由"全球系统重要性"发展到"国内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欧阳资生 莫廷程
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股票日收益率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估计广义CoVaR模型,即将CoVaR模型的条件由q分位点下的收益率等于VaR推广至最多等于VaR。在此基础上分别度量了上市商业银行对整个金融市场体系和上市商业银行对其他上市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普遍高于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各个上市商业银行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严兵 张禹 王振磊
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识别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本文采用多变量极值模型,运用国内14家上市银行股票市场日收益率数据,对各上市银行的系统重要性做了静态和动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与银行规模基本一致,几大国有控股银行系统重要性排序靠前。金融危机以来,所有银行的系统性影响指数(SII)和附带破坏指数(CDI)值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表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增大。总体上看,不同时期国内银行SII值和CDI值计算结果均远高于相关研究中以国外银行为样本的计算结果。这一方面说明防范系统性风险应成为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银行业体系可能存在自身的特殊性。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银行 极值理论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宋效军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显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令国际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凸显。大型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本机构利益的最大化,所做出的经营决策往往可能是个体理性的,但因为没有考虑自身经营所产生的外部性,在系统层面上就并不理想。而且鉴于道德风险成本以及预期政府支持所形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高江健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首要任务就是评估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动态和国际比较,然后结合巴塞尔委员会提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和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方法。根据此方法,确定了目前中国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并研究了危机前后各银行系统重要性及来源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
系统重要性 银行 指标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林胜 闫晗 边鹏
面向金融稳定理事会2018年发布的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研发、推广、应用、投入、影响、基础、风控7个方面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金融科技指数,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科技能力进行微观评估,比较并分析各银行、各国、各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亚洲、北美地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排名总体领先,各项金融科技能力一级指标排名领先的银行也以亚洲、北美地区居多。总结金融科技指数排名领先银行和地区的特点,得出以下启示:加强对金融科技的政策引导;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力度;提升对金融科技的研发、应用、推广能力;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市场培育和客户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