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2)
- 2023(3786)
- 2022(3318)
- 2021(3155)
- 2020(2716)
- 2019(5965)
- 2018(6246)
- 2017(13185)
- 2016(6888)
- 2015(8048)
- 2014(8177)
- 2013(8347)
- 2012(8091)
- 2011(7337)
- 2010(7493)
- 2009(7400)
- 2008(7316)
- 2007(6680)
- 2006(6107)
- 2005(5563)
- 学科
- 济(27644)
- 经济(27611)
- 业(18100)
- 管理(17858)
- 方法(13927)
- 企(12504)
- 企业(12504)
- 农(12404)
- 数学(11699)
- 数学方法(11644)
- 中国(11006)
- 贸(10067)
- 贸易(10063)
- 易(9857)
- 制(7432)
- 市场(6612)
- 银(6530)
- 银行(6520)
- 财(6497)
- 行(6350)
- 业经(6089)
- 产品(5887)
- 农业(5763)
- 教育(5697)
- 出(5214)
- 和(5180)
- 学(4984)
- 融(4796)
- 金融(4792)
- 理论(4532)
- 机构
- 学院(108393)
- 大学(107018)
- 济(47367)
- 经济(46431)
- 管理(38800)
- 研究(33188)
- 理学(32855)
- 理学院(32515)
- 管理学(32144)
- 管理学院(31948)
- 中国(27513)
- 财(24192)
- 京(22183)
- 财经(19006)
- 科学(18397)
- 经(17028)
- 所(16865)
- 农(15615)
- 江(15447)
- 经济学(15178)
- 研究所(14809)
- 中心(14711)
- 范(14686)
- 北京(14591)
- 师范(14575)
- 财经大学(14002)
- 经济学院(13705)
- 业大(13128)
- 州(12884)
- 农业(12589)
- 基金
- 项目(60129)
- 研究(46796)
- 科学(46404)
- 基金(42556)
- 家(35413)
- 国家(35018)
- 社会(30016)
- 科学基金(29157)
- 社会科(28182)
- 社会科学(28175)
- 省(23176)
- 基金项目(22007)
- 教育(21873)
- 编号(20750)
- 划(19096)
- 资助(17647)
- 成果(17570)
- 自然(16966)
- 自然科(16512)
- 自然科学(16508)
- 自然科学基金(16195)
- 部(14151)
- 课题(13837)
- 重点(12943)
- 发(12918)
- 项目编号(12471)
- 性(12343)
- 教育部(12328)
- 人文(12154)
- 社科(12054)
共检索到16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喆
马克思曾经在《序言、导言》中对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但马克思的研究限于时代和研究出发点的需要止步于物质产品和物质资料的生产与消费问题的解释,关于精神文化产品消费马克思并没有进行过太多的专门论述。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用马克思关于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有机体理论研究我国目前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问题,并且针对我国精神文化产品消费方面的一些现状作出了理论剖析和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涂亚峰
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理性精神积淀的研究是正面回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暗含学理问题的破题之举。在哲学史上,唯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方使文化理性精神问题成为一个科学的命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文化理性精神积淀主要包括:"科学"理性精神、"发展"理性精神以及"和谐"理性精神。这些文化理性精神,贯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中,汇入世界历史大潮,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 文化理性精神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南平 谭琼
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按发展阶段可分为早期的消费需求观、发展期超越经济理性的消费观、成熟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批判观,以及不断完善的消费伦理观。应用该理论解析我国低碳消费问题,能为我们倡导低碳消费和促进低碳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同时,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危机中消费问题的本质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一定偏离,这需要我们辩证对待。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合理应用生态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理论成果,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我国低碳消费水平。
关键词:
生态马克思主义 消费思想 低碳消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赟
自由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关注的对象,自由不仅是衡量人类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还是人类在实践生活与工作中努力奋斗的目标。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的自由并不是坐享其成的,要经过不断斗争,克服阶级、民族以及自我存在于社会的种种限制,在各种异化现象的影响下去努力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发展与进步使人类社会产生异化现象,这阻碍了人类自由的获得与实现,进而提出通过斗争、革命来克服各种异化现象以实现人类的自由。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繁荣
对《资本论》及手稿中的国家职能观点、生态理论等的分析发现,生态职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题中之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生态公共利益、生态系统的全球共享性等思想,这些均要求各国政府发挥其生态职能;本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生态职能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合理的生态规划、举办生态公共工程、引导生产方式向生态化转变等。
关键词:
《资本论》 政府生态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繁荣
对《资本论》及手稿中的国家职能观点、生态理论等的分析发现,生态职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职能理论的题中之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包含着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生态公共利益、生态系统的全球共享性等思想,这些均要求各国政府发挥其生态职能;本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生态职能的具体内容包括政府合理的生态规划、举办生态公共工程、引导生产方式向生态化转变等。
关键词:
《资本论》 政府生态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建刚
鲁迅终生奉行“拿来主义”。他很早就着手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随着文学革命运动向革命文学运动转变,他的翻译重心逐渐转向苏俄文论及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对苏俄文艺政策与无产阶级文学、“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等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除了“硬译”相关著作之外,鲁迅还撰写了大量的“译序”或“译后记”。这些文字及其对译著的“挑选”展现了鲁迅逐步走向马克思主义并最终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过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付粉鸽 李强
学界前此多从外缘性的角度分析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这种看法有其盲点,它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置于对立状态,我们更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亲和性。日本学者沟口雄三的"基体论"为我们从内在性的视角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发。民本主义作为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基体",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形态,而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群众观点、群众史观,都是在此一基体影响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如何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民本主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念,依然能够发挥其文化基因的作用。
关键词:
基体论 民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非 戴蕾
根据马克思消费和流通理论,本文认为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农民消费力较低和农村流通网络发展滞后。为了启动农村消费,政府应当实施的政策包括:(1)提高农民个人消费力的收入政策和价格补贴政策,以及提高农村社会消费力的分配政策;(2)通过推动城市连锁经营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的流通网络,节约农民购买消费品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文菊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迅速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在某一层面上,是因为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通变思维,以及关系本位文化模式,与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及其实践生成论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通变 关系本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志兵
本文从差异与同一的角度,以哈贝马斯、鲍德里亚、亨廷顿的文化话语为典型案例,探析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西方所经历的"文化转向"问题。无论哈贝马斯、鲍德里亚,还是亨廷顿,都立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现实,要么通过文化介入(符号革命)的方式来宣判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无效,要么通过文明冲突的模式致力于全球政治新秩序的重建,本质上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冷战现实及其观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不仅以其真理性、正义性具有时代意义,而且是同资本主义文明对话的现实力量。面对文化差异,我们应该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原则,全方位地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文化 差异 对话 互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邓鹏
红色文化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度契合,其物质性、制度性和精神性面向,可分别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感知认知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 信仰教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善侃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即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由认知、接受到力行的过程,也是大众提升文化自觉的过程。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德性自觉是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必需的文化自觉的三项主要内容。历史自觉是大众认知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前提。理论自觉是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决条件。德性自觉是大众力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保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圣明
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研究了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类型、消费力的涵义与类型、资本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对资本主义消费经济学家理论进行批判,并从消费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消费能够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消费的新常态等五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消费的进步性。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消费 社会主义消费 中国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