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76)
- 2023(11765)
- 2022(10422)
- 2021(9813)
- 2020(8268)
- 2019(19045)
- 2018(19179)
- 2017(37383)
- 2016(20481)
- 2015(22990)
- 2014(23066)
- 2013(23017)
- 2012(21085)
- 2011(19140)
- 2010(19215)
- 2009(17753)
- 2008(17245)
- 2007(15008)
- 2006(13304)
- 2005(11746)
- 学科
- 济(84661)
- 经济(84577)
- 管理(58553)
- 业(53523)
- 企(43068)
- 企业(43068)
- 方法(39219)
- 数学(34422)
- 数学方法(34100)
- 中国(22957)
- 农(22640)
- 地方(19739)
- 财(19653)
- 学(18405)
- 业经(17708)
- 环境(16689)
- 制(15033)
- 农业(14999)
- 贸(14841)
- 贸易(14834)
- 易(14395)
- 和(14142)
- 银(13043)
- 银行(13006)
- 理论(12675)
- 技术(12635)
- 行(12442)
- 划(12350)
- 融(12003)
- 金融(12001)
- 机构
- 大学(297454)
- 学院(296026)
- 管理(118490)
- 济(116540)
- 经济(113978)
- 理学(103211)
- 理学院(102023)
- 管理学(100383)
- 管理学院(99859)
- 研究(98939)
- 中国(72004)
- 京(63876)
- 科学(63258)
- 财(53196)
- 所(50183)
- 农(47828)
- 研究所(46020)
- 业大(45519)
- 中心(43877)
- 财经(43384)
- 江(41786)
- 北京(40386)
- 范(39909)
- 师范(39590)
- 经(39294)
- 农业(37943)
- 院(35844)
- 经济学(34530)
- 州(34438)
- 财经大学(32284)
- 基金
- 项目(204924)
- 科学(160562)
- 研究(149247)
- 基金(147946)
- 家(129232)
- 国家(128219)
- 科学基金(109222)
- 社会(93058)
- 社会科(88146)
- 社会科学(88121)
- 省(80501)
- 基金项目(79934)
- 自然(71634)
- 自然科(69832)
- 自然科学(69817)
- 自然科学基金(68536)
- 划(67955)
- 教育(67614)
- 编号(61657)
- 资助(60360)
- 成果(49183)
- 重点(46001)
- 部(45030)
- 发(44403)
- 创(42190)
- 课题(41892)
- 创新(39398)
- 科研(39137)
- 教育部(37972)
- 人文(37556)
- 期刊
- 济(126153)
- 经济(126153)
- 研究(86494)
- 中国(49414)
- 学报(47468)
- 科学(43679)
- 农(43014)
- 管理(41556)
- 财(36644)
- 大学(35001)
- 学学(33025)
- 农业(31110)
- 教育(30737)
- 技术(24090)
- 融(23547)
- 金融(23547)
- 业经(21720)
- 财经(20137)
- 经济研究(19785)
- 问题(17205)
- 经(17016)
- 理论(15541)
- 图书(15377)
- 业(15183)
- 资源(14845)
- 科技(14641)
- 实践(14404)
- 践(14404)
- 技术经济(14244)
- 商业(13713)
共检索到418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史琛 金涛 李在军 李欣
[目的]运用生态效率的方法,评判粮食生产能否协调好口粮保供、粮农保收和生态保育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政策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以生产力和赢利性双重目标为约束,以碳排放和农田污染为非期望产出,运用DEA-SBM模型,以粳稻主产省为测评对象,分析我国粮食连年丰产期粳稻生态效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诊断生态效率的短板。[结果]2004—2018年,我国粳稻生态效率年平均值为0.858 4,无明显上升趋势,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东北稻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长江中下游稻区的江苏、安徽,以及西南稻区的云南,粳稻生产处于生态相对高效水平,华北稻区和西北稻区则处于生态相对低效水平;生态效率损失主要由农化物资及排灌费的高投入,以及非期望产出的高冗余造成。[结论]我国粳稻实现高产的环境代价仍较大,全国粳稻生态效率地域差异明显,未来粳稻生产可适当向生态相对高效区域集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永强 王荣 蒲晨曦 王珧 彭有幸
[目的]我国粳稻产量现阶段呈连续增长的态势,然而粳稻生产效率却存在无效率或波动剧烈的现象,研究我国的粳稻生产效率,有助于提升和稳定中国粳稻区域生产效率和水平从而间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法]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13个粳稻生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分别从时间和区域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粳稻生产技术效率在时间趋势上逐渐趋于平稳,但是在2004—2007年间存在短暂的波动;在区域上主要是西南和东北粳稻生产区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西北区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河南、湖北、宁夏3个省份出现技术无效率,但规模报酬都处于递增的状态,仍有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力,应通过减少要素投入冗余来改变其无效率状态。[结论]粳稻生产技术无效率主要是由于种子费用、农药费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冗余造成的;若将来在保持纯技术效率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规模效率水平会进一步提升我国粳稻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粳稻生产区域规划、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3方面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辉 吴雅南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略低于传统粮食种植效率,效率水平有待提升。(2)我国不同省份及地区之间粮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及东部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水平较低。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呈现出集聚特征。(3)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且σ收敛特征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粮食绿色发展意识、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辉 吴雅南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略低于传统粮食种植效率,效率水平有待提升。(2)我国不同省份及地区之间粮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及东部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水平较低。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呈现出集聚特征。(3)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且σ收敛特征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粮食绿色发展意识、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成金华 孙琼 郭明晶 徐文赟
采用2000-2011年的统计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生态效率的演化格局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中国生态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表明:我国生态效率平均水平处于0.854-1.050之间,整体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从区域层面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000-2011年生态效率的平均值依次为1.821,0.559和0.381,生态效率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格局,具有明显的"俱乐部收敛"现象。从省级层面看,生态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生态效率较低的省区则集中于西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远权 张德钢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1995—2009年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并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从省际和区际层面衡量了我国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结果显示,我国金融效率整体水平较低,金融效率区域差异不大。金融效率及效率差异都呈现出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其中2002年是转折点。2002年后,各地区金融效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金融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区域金融效率差异的分解结果显示,区域内金融效率差异是区域金融效率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平均贡献率超过了75%。
关键词:
金融效率 度量 区域差异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长期以来 ,我国水稻种植以籼稻为主 ,粳稻比重很小 ,近 2 0年来 ,我国粳稻生产发展很快 ,在今天农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 ,粳稻产业仍然勃勃生机。本文将运用供求分析系统 ,从粳稻的整个产业角度进行分析 ,以揭示其发展的诱致因素和变动规律 ,为我国粳稻产业迎接入世挑战、走向新的辉煌提供决策建议。
关键词:
粳稻产业 供求分析系统 国际竞争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祎琛
本文根据资金流向,从动员储蓄的效率、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以及资金使用的效率三个方面选取若干评价指标,建立了区域金融效率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对2005-2011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金融效率进行了计量估计,同时引入了标准差指标对三大区域间金融效率差异进行度量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总体金融效率分布为: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三大地区间金融效率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区域金融效率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标准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范秋芳 刘兰廷
中国各区域间能源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利用区域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四大区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个区域不同指标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有很大差距,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中国大部分地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主要制约着中部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关键词:
能源利用效率 区域差异 能源利用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维祥 李露 郑金辉 刘程军
文章通过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出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分析了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差异,构建了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非线性门槛模型,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生态福利地区间差异比绿色创新地区间差异小。东部沿海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最高,黄河中游地区的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生态福利绩效均值最高的省份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均值最低的是东北地区;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影响存在复杂的非线性机制及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只有达到一定的环境规制门槛才能提高生态福利。在环境规制强度ER≤0.120时,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影响虽然呈现负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当0.1200.188时,绿色创新对生态福利的影响系数有所降低,正向推动作用有所弱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李志军
本文从分析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入手,测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粳稻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总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了当前粳稻生产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粳稻生产 区域布局 粮食安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郎萱 丁生喜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我国西部12个省份的工业生态效率的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探究工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并运用Tobit模型甄别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西部整体的区域失衡问题有所缓解,西南—西北地区区域间差异有所下降,但西南地区内部差异远大于西北地区,且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部分交叉重叠问题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西南地区内部差异总体表现为缩小态势,西北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并且两地区均存在极化现象和梯度效应;(4)经济发展水平、工业聚集度、对外开放程度对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的促进作用明显,而环境规制、城镇化水平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全面客观真实地反应了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为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生态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名勇 郑丽楠
文章基于中国1997—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和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纯技术效率对于综合效率的贡献大于规模效率的贡献。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而研究期内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及其时间变化相对不大,同时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呈一定的收敛趋势,东北地区呈一定的发散趋势。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但空间正相关性呈减弱态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任胜钢 蒋婷婷 李晓磊 袁宝龙
区域生态效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的重要路径,而有效的环境规制体系是促进区域生态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2008—2013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工具分为强制型、市场型和自愿型,检验了各类环境规制对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东、中、西部地区的强制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2)东、中部地区的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3)东、中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西部地区的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并不显著。这表明,"波特假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康建华
文章以全国九大城市群为研究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测度各地区2003-2015年金融生态环境以及信贷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离差均值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显示金融生态环境与信贷配置效率的差异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因此笔者认为未来区域发展应当注重改善金融生态坏境,进而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全面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