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7)
- 2023(12829)
- 2022(11050)
- 2021(10160)
- 2020(8866)
- 2019(20252)
- 2018(20029)
- 2017(39117)
- 2016(21562)
- 2015(24265)
- 2014(24266)
- 2013(24016)
- 2012(22381)
- 2011(20467)
- 2010(20534)
- 2009(19537)
- 2008(19637)
- 2007(17788)
- 2006(15710)
- 2005(14327)
- 学科
- 济(85408)
- 经济(85272)
- 管理(67276)
- 业(62961)
- 企(50800)
- 企业(50800)
- 方法(39793)
- 数学(35463)
- 数学方法(35137)
- 财(27278)
- 农(25090)
- 中国(23805)
- 制(22875)
- 业经(18740)
- 学(18459)
- 贸(18402)
- 贸易(18396)
- 易(17952)
- 务(16560)
- 财务(16517)
- 财务管理(16472)
- 银(16060)
- 银行(15996)
- 农业(15976)
- 企业财务(15624)
- 行(15208)
- 体(14938)
- 融(14140)
- 金融(14136)
- 地方(14097)
- 机构
- 大学(320961)
- 学院(318527)
- 济(132184)
- 经济(129484)
- 管理(120156)
- 研究(108916)
- 理学(103573)
- 理学院(102406)
- 管理学(100782)
- 管理学院(100200)
- 中国(83642)
- 科学(68176)
- 京(67379)
- 财(64855)
- 农(63091)
- 所(57155)
- 业大(52256)
- 研究所(51796)
- 财经(51059)
- 农业(50335)
- 中心(49971)
- 江(48204)
- 经(46240)
- 北京(42237)
- 经济学(40931)
- 范(38749)
- 院(38708)
- 师范(38199)
- 财经大学(37809)
- 州(37640)
- 基金
- 项目(210181)
- 科学(163651)
- 基金(153213)
- 研究(147144)
- 家(136401)
- 国家(135289)
- 科学基金(113529)
- 社会(93973)
- 社会科(89065)
- 社会科学(89037)
- 基金项目(81703)
- 省(81639)
- 自然(74925)
- 自然科(73138)
- 自然科学(73110)
- 自然科学基金(71843)
- 划(69848)
- 教育(67181)
- 资助(62175)
- 编号(58400)
- 重点(47955)
- 成果(47699)
- 部(46968)
- 发(44396)
- 创(43665)
- 科研(41248)
- 创新(41025)
- 制(40807)
- 课题(40228)
- 计划(40174)
- 期刊
- 济(143444)
- 经济(143444)
- 研究(91093)
- 中国(59848)
- 学报(57471)
- 农(56716)
- 财(51508)
- 科学(49486)
- 管理(42556)
- 大学(42183)
- 学学(40235)
- 农业(37659)
- 融(30973)
- 金融(30973)
- 教育(26625)
- 财经(25923)
- 技术(24872)
- 业经(23820)
- 经济研究(23363)
- 经(22180)
- 问题(20142)
- 业(19979)
- 贸(16866)
- 版(16629)
- 理论(15944)
- 技术经济(15558)
- 商业(15157)
- 科技(14694)
- 业大(14425)
- 统计(14289)
共检索到469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和平 王爽
我国粮食"十三连增"后,高库存问题异常突出,成为我国三大主粮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的重要原因,对粮食市场调控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构建粮食库存与粮食价格波动之间的动态关系,说明相对于价格库存状况能更快地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如果政府只是简单的进行价格控制,并利用库存调节来达到平稳价格的目的,那么当库存达到最大容量后,供求关系最终会通过价格的下跌体现出来。在结合分析了我国当前库存水平高企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后,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合理调节库存,促进形成较为完善的粮食价格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2010年的国际粮价飙升尚未出现拐点,未来还有一定上涨空间。虽然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价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输入性压力。从中长期看,我国粮价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成本推动型涨价压力。从短期看,我国粮食供求是"紧平衡",粮食市场参与主体普遍存在涨价预期,粮食生产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快速转化为粮价上涨动力。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今年我国粮食"保供稳价"面临压力。
关键词:
粮食供给 粮食需求 粮食价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刘长全
以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价及玉米临时收储价为基石的粮食流通体系和收储制度亟待调整与改革,但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改革举措必将触动现存利益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将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职能从中储粮剥离出来,使中储粮回归为单纯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放松对顺价销售的固守,但仍应注意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对接,同时要创新农企贷款模式,增加企业的购粮能力。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去库存 粮食流通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晓山 刘长全
以稻谷、小麦最低价收购价及玉米临时收储价为基石的粮食流通体系和收储制度亟待调整与改革,但改革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机制改革和政策性粮食去库存与国有粮食企业的利益存在冲突,改革举措必将触动现存利益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应将中央储备粮的收购、销售职能从中储粮剥离出来,使中储粮回归为单纯的企业。国家有关部门已放松对顺价销售的固守,但仍应注意竞拍底价政策要与市场对接,同时要创新农企贷款模式,增加企业的购粮能力。
关键词:
收储制度 去库存 粮食流通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拉平 胡建青
在对我国粮食类价格体系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市场收购价格、国家定购价格和消费价格以及它们之间的差价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未来一年粮价总体将出现稳定略升的态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守海
本文利用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考察了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四类粮食品种国内外价格的传递关系,并发现,不论是从长期整合还是短期波动的角度,国际粮价的变动,都会在相当程度上输入到我国,其中尤以大豆为甚,玉米和大米次之,小麦虽然最低,但也不容忽视。进一步的模拟计算揭示了国际粮价波动后国内四种粮价的变动轨迹。文章接着利用配对Johansen检验考察了国际粮价输入的原因,并发现某些战略性粮食品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的价格输入并不主要来自直接贸易因素,而是通过大豆和玉米等间接贸易实现的。因此直接贸易干预难以有效阻止国际粮价的冲击,文章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国内外市场 整合关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国达 尹靖华
本文采取联立方程模型,引入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对"国际粮价波动——粮食贸易成本——粮食贸易利得——国内粮食缺口(粮食供需缺口为粮食生产、粮食储备和粮食净进口之和与粮食需求量的差额。本文仅考察粮食产量与需求量的差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92—2011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小麦、稻米价格波动增加1%,导致我国小麦缺口增加0.25%,稻米缺口下降0.007%;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增加1%,通过影响大豆出口和进口利得,分别使国内大豆缺口扩大0.13%和缩小0.11%;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缺口的贸易传导途径和效应不显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建华 张锐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加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舜臣 王金秋
"去库存"是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高库存既是当前粮食收储体制机制的"果",亦是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因"。考虑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反复性特征,梳理粮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去库存"历史,可为当前的粮食"去库存"改革提供有益借鉴。粮食"去库存"应兼顾粮食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间的发展实际,从全产业链角度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推进,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三去一降一补 粮食收储体制改革 粮食安全
[期刊] 改革
[作者]
武舜臣 王金秋
"去库存"是当前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粮食高库存既是当前粮食收储体制机制的"果",亦是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的"因"。考虑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反复性特征,梳理粮食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去库存"历史,可为当前的粮食"去库存"改革提供有益借鉴。粮食"去库存"应兼顾粮食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间的发展实际,从全产业链角度实现粮食流通市场化推进,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三去一降一补 粮食收储体制改革 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化勇 钟钰
当前,需要转换思维重新认识我国粮食安全的内涵,数量过多、匹配需求弱是另一种的不安全、不正常,尤其是库存压力过大,已严重影响到未来粮食生产。由于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欲在短期内解决当前病灶,应充分发挥贸易流通政策的调控作用。基于当前国内粮食市场形势,未来我国粮食政策大体会向以下方向转变,即从以往注重供需两个维度平衡向"产需+进口"三元平衡转变、从以往注重主粮品种平衡向主粮杂粮互动转变、从收储企业顺价销售向择价随价经营转变、从对农民实施的生产收入合一补贴向价补分离转变。
关键词:
高库存 粮食安全 政策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树全 高旻
在综述国内外粮价与粮食贸易关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为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国内外大豆、玉米、小麦、大米这4种粮食作物的进出口量和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粮食作物的国内外现货价格对其贸易量所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国内大豆的进口与大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具有较为显著的"大国效应",小麦的进口与玉米的出口对其国际价格的反馈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粮食价格 粮食贸易 大国效应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公茂刚 王学真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07年之后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较大。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由季节性波动和随机性波动引起,其中随机因素影响更大。四类主要粮食品种的国际价格水平都与价格的波动幅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即价格越高,波动越大。四类粮食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大米、玉米、小麦三者在价格波动幅度上显著正相关,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则与大米、玉米、小麦三者的波动幅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当粮食价格较高时,应警惕粮价大幅波动;当某一类粮食价格大幅变动时,应警惕其他粮食的价格及整体粮食价格的大幅波动。
关键词:
国际粮价 波动规律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辛宏艳 么鹏 安春明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中国粮食缺口越来越大,需要大量从国际市场进口,中国的粮食市场越来越受到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中国粮食价格与世界粮价息息相关。本文探究了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影响机制,并且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保证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控制进出口量相对平衡等对策。
关键词:
国际粮食价格 波动 传导机制 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光远
一、粮价改革的反复说明我们对粮食供求特点的认识尚不清楚 我国价格改革自粮价始,而粮价改革又是反复最多的改革。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其中粮价比1978年提高了20.72%,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1984年,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面对大好形势,国家于1985年再次进行粮价改革,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