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9)
2023(12648)
2022(10831)
2021(10245)
2020(8781)
2019(20684)
2018(20529)
2017(40534)
2016(21585)
2015(24856)
2014(24917)
2013(24713)
2012(22883)
2011(20640)
2010(20551)
2009(19351)
2008(19367)
2007(17435)
2006(14950)
2005(13532)
作者
(63412)
(52969)
(52961)
(50516)
(33586)
(25505)
(24463)
(20850)
(19972)
(18830)
(17811)
(17740)
(16684)
(16608)
(16607)
(16342)
(16170)
(15577)
(15322)
(15293)
(12960)
(12930)
(12916)
(12070)
(12035)
(11826)
(11790)
(11572)
(10786)
(10423)
学科
(94193)
经济(94097)
管理(62248)
(60717)
(48806)
企业(48806)
方法(48080)
数学(42582)
数学方法(42139)
(27206)
贸易(27190)
(26422)
(25474)
中国(24585)
(24413)
业经(18851)
(18717)
(16585)
地方(16500)
(16038)
银行(16008)
农业(15955)
(15299)
(15130)
(15126)
金融(15123)
财务(15082)
财务管理(15044)
企业财务(14161)
(13480)
机构
大学(320447)
学院(320386)
(141769)
经济(139161)
管理(125988)
理学(108674)
理学院(107589)
管理学(105905)
管理学院(105312)
研究(105298)
中国(81878)
(66314)
(65017)
科学(61380)
(52978)
(52930)
财经(52487)
中心(49483)
研究所(47696)
(47666)
(46854)
业大(46650)
经济学(44433)
农业(41967)
北京(41449)
经济学院(40528)
财经大学(39112)
(38602)
师范(38209)
(37860)
基金
项目(209934)
科学(165552)
基金(154651)
研究(152035)
(134499)
国家(133454)
科学基金(114547)
社会(97580)
社会科(92754)
社会科学(92729)
基金项目(81651)
(80679)
自然(74326)
自然科(72631)
自然科学(72609)
自然科学基金(71317)
教育(70255)
(68264)
资助(64438)
编号(61228)
成果(48873)
(48009)
重点(47178)
(44928)
(43618)
教育部(41370)
课题(41177)
科研(41017)
国家社会(40945)
创新(40879)
期刊
(149120)
经济(149120)
研究(92142)
中国(54219)
(50006)
学报(47413)
(46694)
管理(45615)
科学(43641)
大学(36217)
学学(34458)
(32033)
金融(32033)
农业(31953)
技术(27889)
财经(26307)
教育(25858)
经济研究(24970)
业经(24663)
(22708)
(22606)
问题(21744)
国际(19250)
(17320)
统计(16966)
技术经济(16747)
理论(16618)
商业(16574)
(15062)
实践(14868)
共检索到468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王军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钟  张小蒂  
本文利用近年来小麦和稻米贸易的统计数据对粮食进口贸易中的“大国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大国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才会显现。中国目前粮食产品的外贸依存度较低 ,即使考虑到“大国效应” ,中国粮食进口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高度关注粮食安全保障并不排除中国利用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 ,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恰可进一步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和抗击市场波动的能力 ,无疑会更有利于中国粮食安全保障。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致陆  李先德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爽  冯晓帆  
在中国食糖贸易常年逆差、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笔者利用1992—2019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对中国食糖主要进口国家市场势力进行测度。检验结果表明:泰国在食糖定价中具有较强话语权,市场势力较强;中国食糖主要进口国家市场势力均较为显著;中国自身对食糖的需求显著影响了从巴西、澳大利亚与韩国进口食糖的价格;且食糖出口大国成本联动变化。针对实证结果,建议将食糖进口分散至多个国家,包括部分中美洲产糖小国以减轻大国垄断风险;革新技术以在国际食糖成本联动上升时规避风险;在对外贸易保障措施作用较小的情况下将政策向生产方倾斜,给予更便利金融及技术支持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溶花  曾福生  
笔者运用CMS模型分析了入世以来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进口引力是影响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对我国粮食进口波动也有重要影响。在入世过渡期,我国粮食进口增长主要源自进口引力;在波动徘徊期,世界粮食市场变化下的结构效应成为我国粮食进口波动的主因;金融危机以来,引力、结构效应共同刺激了我国粮食进口的增长,但市场与商品结构效应均不显著。应加强粮食进口宏观管理,稳定粮食进口来源,调整粮食进口品种结构,并加快完善我国粮食贸易的技术性措施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於娟  程杰  谭霖  武拉平  
利用我国加入WTO以来的大豆贸易月度数据,采用季节调整、单位根检验等方法,研究美国大豆加工量(主要指压榨量)、出口量及其库存量与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关系。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美国大豆当月净出口量与我国大豆当月进口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主要因为美国大豆净出口行为与我国大豆进口行为存在一定的时滞,滞后2期的美国大豆净出口量增加1 t,可导致2个月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0.24 t;美国大豆压榨量与我国大豆进口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因为各国大豆压榨需求存在一定的同步性,且其对我国大豆进口也存在一定时滞性。美国大豆及其豆制品的库存量会限制美国大豆出口能力,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大豆进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从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现状及粮食进口贸易的现状出发,在理论上定性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分析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锐  王新华  李援亚  
继大豆之后,近几年我国谷物进口增长迅猛,这引发了关于粮食安全、进口风险的广泛担忧。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大豆及谷物进口增长趋势及原因,然后采用1992-2013年的数据,运用有界协整的方法,分析我国大豆及谷物的进口需求以及弹性。研究发现,我国大豆和谷物的进口需求与收入、国际国内相对价格在长期都具有稳定均衡的联系,但是大豆比谷物更为显著;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大豆的进口需求对价格和收入都富有弹性,价格弹性比收入弹性大,国际国内相对价格下降,大豆进口需求将显著增长。同样,我国谷物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相对价格下降,谷物进口需求将不断增长;但是在长期基本缺乏收入弹性,收入的拉动作用存在着限值。因此无论长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鹏飞  
选取SITC(REV.3)2631的棉花产品,基于买卖双方视角,运用修正的Song-Marchant-Reed模型,测度了中美棉花双边贸易中中国和美国作为买方与卖方分别拥有的国际市场势力大小。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买方国际市场势力(5.8%)小于美国的卖方国际市场势力(10.3%)。研究发现,较高的棉花生产成本、较高的美棉市场份额和国内涉棉企业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不利于中国买方国际市场势力的构建。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在中美棉花双边贸易中掌握国际定价权,增强买方国际市场势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量占世界食糖进口规模的比重不断攀升,因此食糖的进口贸易有可能存在大国效应,鉴于此,本研究采用VAR模型,就其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模型、变量,以及数据的平稳性进行介绍分析,构建出了平稳的VAR模型,然后运用脉冲响应分析技术和方差分解技术。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食糖进口贸易不存在大国效应。本研究还发现:(1)无论是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对国内食糖价格的影响非常大。(2)短期内,国内外食糖的价差,是导致短期内中国食糖进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长期来看,中国食糖进口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食糖产需的缺口。(3)长期内,随着食糖国际价格的上涨,将会对中国食糖进口规模产生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国食糖的贸易条件,扭转当前食糖进口激增的局面。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指出不仅要认识到国际贸易大国效应发生的条件,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大国效应的两面性。具体到食糖进口管理政策上,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食糖进口规模和所允许的食糖对外依存度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食糖市场和国际食糖产业资源。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长和  钟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焕璐  贺妍婷  张超群  
文章基于2008年~2017年国际大豆进口贸易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国际大豆进口贸易网络的整体密度、相对点度数、邻接距离以及聚类系数,并用QAP分析法研究国家间贸易情况与边境和使用货币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国际大豆进口贸易网络密度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美国、荷兰、加拿大、德国在贸易网络中占重要地位,中国的网络中心地位仅次于荷兰,位居第二;网络中贸易国家间邻接距离较小,聚类系数较高;国家间更倾向于与边境不相邻的国家进行大豆贸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徐雪高  
自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量逐年快速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国外大豆符合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满足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和畜牧业豆粕消费需求,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箭双雕之策。大豆大量进口对粮食总量安全有正的显著影响,但对粮食结构安全有负的影响,总的来看是正的影响。此外,我国在入世时已对大豆进口政策作出相关承诺,因此,我国没有必要也没有较好措施来限制大豆进口。但是,我国仍需保证一定的国内供应,要对大豆产业进行政策扶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超  张明杨  
本文基于我国大豆供给的Stackelberg均衡市场,探讨转基因大豆进口贸易禁令对大豆市场均衡、生产者福利、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以及谁是最终受益者与禁令实行的机会成本。研究表明,长期分析中,禁令的实行没有帮助传统大豆生产者,损害了消费者福利,真正受益的是土地租金等生产要素。此外,通过转基因大豆进口贸易虚拟耕地的测算,可以判断禁令的实行严重威胁了我国粮食安全。最后,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生产者和消费利益视角,本文从实施有效的虚拟耕地战略、加强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安全审批、严格落实强制性标签制度和加强转基因技术的风险评估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