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04)
- 2023(12458)
- 2022(11002)
- 2021(10289)
- 2020(8724)
- 2019(20284)
- 2018(20144)
- 2017(39847)
- 2016(21399)
- 2015(24360)
- 2014(24209)
- 2013(24126)
- 2012(22262)
- 2011(20221)
- 2010(20134)
- 2009(18493)
- 2008(18146)
- 2007(15704)
- 2006(13951)
- 2005(12225)
- 学科
- 济(89611)
- 经济(89507)
- 管理(62814)
- 业(61036)
- 企(49229)
- 企业(49229)
- 方法(45147)
- 数学(39978)
- 数学方法(39581)
- 农(24555)
- 中国(24413)
- 财(22170)
- 业经(19456)
- 学(17267)
- 贸(16986)
- 贸易(16978)
- 地方(16877)
- 制(16540)
- 易(16495)
- 农业(16292)
- 技术(14344)
- 理论(14162)
- 银(13912)
- 银行(13877)
- 务(13854)
- 财务(13785)
- 财务管理(13755)
- 和(13645)
- 环境(13587)
- 行(13215)
- 机构
- 大学(313593)
- 学院(311438)
- 济(127775)
- 管理(126738)
- 经济(125122)
- 理学(110698)
- 理学院(109568)
- 管理学(107871)
- 管理学院(107314)
- 研究(100740)
- 中国(75381)
- 京(66475)
- 科学(61179)
- 财(59214)
- 所(49702)
- 农(49033)
- 财经(48355)
- 业大(46256)
- 中心(45387)
- 研究所(45206)
- 经(44042)
- 江(43210)
- 北京(42105)
- 范(39855)
- 师范(39499)
- 经济学(38630)
- 农业(38595)
- 院(36481)
- 财经大学(36129)
- 州(35417)
- 基金
- 项目(212371)
- 科学(167164)
- 研究(156833)
- 基金(154491)
- 家(133918)
- 国家(132829)
- 科学基金(114358)
- 社会(98680)
- 社会科(93638)
- 社会科学(93616)
- 基金项目(82306)
- 省(82186)
- 自然(74157)
- 自然科(72374)
- 自然科学(72359)
- 教育(72071)
- 自然科学基金(71067)
- 划(69066)
- 资助(64447)
- 编号(64427)
- 成果(51663)
- 部(47751)
- 重点(46916)
- 发(44873)
- 创(44225)
- 课题(43638)
- 创新(41205)
- 教育部(41149)
- 科研(40484)
- 人文(40425)
- 期刊
- 济(134810)
- 经济(134810)
- 研究(92961)
- 中国(53191)
- 学报(46898)
- 管理(45799)
- 农(43491)
- 科学(43115)
- 财(41750)
- 大学(35894)
- 学学(33738)
- 教育(33646)
- 农业(30903)
- 技术(27307)
- 融(26323)
- 金融(26323)
- 财经(23148)
- 业经(22543)
- 经济研究(22027)
- 经(19630)
- 问题(18375)
- 理论(16744)
- 技术经济(15871)
- 图书(15755)
- 业(15491)
- 实践(15269)
- 践(15269)
- 科技(14659)
- 商业(14425)
- 现代(14176)
共检索到443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蒲明 王雅鹏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蓝海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形势下,仍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技支撑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现状 挑战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文杰 冯中朝
采用C-D生产函数,测度耕地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地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影响其实质就表现在耕地流失上:包括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降低。详细剖析了耕地流失的途径,鉴于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数量有限,开发的难度极大,得出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途径,只能是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最后提出减少耕地隐性流失、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流失 C-D函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辛岭 高睿璞 蒋和平
[目的]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认清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统计数据,对2004—2015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及排序。[结果](1)与非主产区比较,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物质装备水平、资源禀赋水平和粮食产出能力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从200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非主产区降低得更快。(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004—2015年间,主产区及全国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4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产区5个一级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各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有3个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排名提高较快的有3个省;排名下降较快的有2个省。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 2004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和技术等潜力,而且粮食生产要向低碳化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辉 罗锋
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1978~2008年、1978~1992年、1993~2008年三个阶段的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一直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播种面积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在逐渐上升;化肥施用量在1992年前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1992年后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相关;受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影响。为稳固和提升广东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积极保护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以及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关键词:
广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鹭茵
粮食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中央指出,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而要解决粮食问题,立足点应建立在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上。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切实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尹成杰
本文在分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内涵的基础上 ,认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强调要正确估计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制约因素 ,进而提出了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内涵 制约因素 措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红
我国自 1996年粮食丰收以后 ,粮食生产持续徘徊低迷 ,2 0 0 3年下半年出现粮食连续减产 6年以来粮价首次大幅上扬 ,这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切 ,粮价大起大落的原因在于粮食供应水平的高低 ,而粮食供应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小的反映。目前 ,制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因素较多 ,只有对各项约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如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探索 ;提升农户生产组织化程度 ,提高农业生产力等 ,才能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保护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一、我国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根据自然经济特点和粮食生产状况,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东北、冀鲁豫、长江流域、西北、西南、东南、京津和青藏等粮食主要生产区域的格局。其中的一些区域,基本支撑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形成了决定性的粮食生产和供给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