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5)
- 2023(13053)
- 2022(11172)
- 2021(10473)
- 2020(9147)
- 2019(21291)
- 2018(21130)
- 2017(41757)
- 2016(22301)
- 2015(25436)
- 2014(25359)
- 2013(25115)
- 2012(23125)
- 2011(20678)
- 2010(20569)
- 2009(19255)
- 2008(19015)
- 2007(16870)
- 2006(14509)
- 2005(12911)
- 学科
- 济(93227)
- 经济(93119)
- 管理(65060)
- 业(64699)
- 企(51347)
- 企业(51347)
- 方法(47232)
- 数学(42195)
- 数学方法(41678)
- 农(27352)
- 中国(25601)
- 财(25035)
- 业经(19749)
- 贸(18346)
- 贸易(18339)
- 农业(18091)
- 易(17900)
- 制(17866)
- 学(17102)
- 地方(15866)
- 务(15831)
- 财务(15767)
- 财务管理(15728)
- 企业财务(14899)
- 银(14841)
- 银行(14806)
- 技术(14440)
- 理论(14237)
- 行(14095)
- 和(13868)
- 机构
- 学院(323164)
- 大学(322885)
- 济(136631)
- 经济(133945)
- 管理(128296)
- 理学(111520)
- 理学院(110412)
- 管理学(108530)
- 管理学院(107931)
- 研究(102362)
- 中国(78751)
- 京(66721)
- 财(63135)
- 科学(61529)
- 农(53021)
- 财经(51030)
- 所(50771)
- 中心(48564)
- 业大(47740)
- 江(46585)
- 经(46403)
- 研究所(46046)
- 经济学(42503)
- 农业(41858)
- 北京(41523)
- 范(40362)
- 师范(39916)
- 经济学院(38718)
- 财经大学(38074)
- 州(36966)
- 基金
- 项目(215737)
- 科学(170504)
- 基金(157658)
- 研究(157606)
- 家(136862)
- 国家(135759)
- 科学基金(117062)
- 社会(100565)
- 社会科(95444)
- 社会科学(95416)
- 省(84261)
- 基金项目(83631)
- 自然(75761)
- 自然科(74010)
- 自然科学(73988)
- 教育(73726)
- 自然科学基金(72668)
- 划(71108)
- 资助(64927)
- 编号(64631)
- 成果(51501)
- 部(48919)
- 重点(48412)
- 发(46061)
- 创(45383)
- 课题(43356)
- 创新(42455)
- 教育部(42294)
- 科研(41989)
- 国家社会(41898)
共检索到460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蒲明 娄方舟
本文基于1991—2011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粮食单产与劳动投入和种粮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粮食单产与劳动投入和种粮收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劳动投入和种粮收益是影响粮食单产的重要原因,粮食日劳动用工量每变化1%会引起粮食单产变化2.12%;粮食日纯现金收益每变化1%会引起粮食单产变化0.89%,但粮食生产的单位劳动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种粮的比较效益明显偏低。基于上述实证结论,本文提出增加种粮的比较效益,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等提高粮食单产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单产 粮食日用工量 粮食日纯现金收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中伟 王宇露
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中,科技具有基础性效应,优质增产效应,节约效应和产业化效应,未来需从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明晰研发目标和方向,突出研发重点;完善推广体系和增强农民科技采用意识四方面促进科技支持效应发挥。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科技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形势下,仍应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国家相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的责任,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田面积,加强农田基础条件建设,增强科技支撑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突出抓好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现状 挑战 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蓝海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蒲明 王雅鹏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辛岭 高睿璞 蒋和平
[目的]通过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认清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优势、劣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方法]从农业生产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个方面14项具体指标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和统计数据,对2004—2015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及排序。[结果](1)与非主产区比较,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物质装备水平、资源禀赋水平和粮食产出能力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从可持续发展能力来看,主产区和非主产区从2004年以来呈下降趋势,非主产区降低得更快。(2)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2004—2015年间,主产区及全国的资源禀赋水平、物质装备水平、粮食产出能力、政策支持水平4个一级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主产区5个一级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各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较高且保持稳定的有3个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排名提高较快的有3个省;排名下降较快的有2个省。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生产的现状,提出保护和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 2004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上逐年提高。其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则呈下降趋势。12年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排序呈现动态的变化。因此,要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土地和技术等潜力,而且粮食生产要向低碳化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李文琦
本文以"四化"同步发展的角度入手,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影响要素为基础,着重分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主要内涵对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作用机制,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四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作用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联度 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辉 罗锋
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1978~2008年、1978~1992年、1993~2008年三个阶段的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一直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播种面积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在逐渐上升;化肥施用量在1992年前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1992年后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相关;受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影响。为稳固和提升广东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积极保护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以及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关键词:
广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鹭茵
粮食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必须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这是保证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粮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量的21%左右,中国的大国效应决定解决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中央指出,靠国际市场保不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解决。而要解决粮食问题,立足点应建立在自己的粮食生产能力上。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没有稳定可靠的粮食安全。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要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切实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