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0)
- 2023(15821)
- 2022(13769)
- 2021(12737)
- 2020(10818)
- 2019(24626)
- 2018(24392)
- 2017(47088)
- 2016(25961)
- 2015(28663)
- 2014(28377)
- 2013(28285)
- 2012(26028)
- 2011(23654)
- 2010(23492)
- 2009(21561)
- 2008(21132)
- 2007(18435)
- 2006(16210)
- 2005(14123)
- 学科
- 济(98852)
- 经济(98741)
- 管理(72758)
- 业(68826)
- 企(55078)
- 企业(55078)
- 方法(47403)
- 数学(41547)
- 数学方法(41110)
- 农(28549)
- 中国(27086)
- 财(25543)
- 学(25378)
- 业经(21918)
- 地方(19198)
- 贸(19176)
- 贸易(19168)
- 环境(19055)
- 农业(18975)
- 制(18729)
- 易(18646)
- 技术(16309)
- 银(16245)
- 和(16231)
- 银行(16164)
- 务(16034)
- 财务(15972)
- 财务管理(15945)
- 理论(15572)
- 行(15419)
- 机构
- 大学(375459)
- 学院(373349)
- 济(144464)
- 管理(143548)
- 经济(141380)
- 研究(128617)
- 理学(125539)
- 理学院(124041)
- 管理学(121753)
- 管理学院(121108)
- 中国(93065)
- 科学(85765)
- 京(80343)
- 农(73567)
- 所(66910)
- 财(65839)
- 业大(64537)
- 研究所(61814)
- 农业(58542)
- 中心(56961)
- 财经(53869)
- 江(52934)
- 北京(50297)
- 经(49079)
- 范(48605)
- 师范(47981)
- 院(46545)
- 经济学(43337)
- 州(42929)
- 财经大学(40313)
- 基金
- 项目(263348)
- 科学(204847)
- 基金(190845)
- 研究(182516)
- 家(171123)
- 国家(169782)
- 科学基金(142941)
- 社会(114278)
- 社会科(108330)
- 社会科学(108298)
- 省(103215)
- 基金项目(102700)
- 自然(96815)
- 自然科(94468)
- 自然科学(94435)
- 自然科学基金(92741)
- 划(88263)
- 教育(82848)
- 资助(77943)
- 编号(72462)
- 重点(59721)
- 成果(57240)
- 部(57020)
- 发(55845)
- 创(54371)
- 科研(51345)
- 计划(51256)
- 创新(50875)
- 课题(49924)
- 教育部(47478)
- 期刊
- 济(151843)
- 经济(151843)
- 研究(104368)
- 学报(71749)
- 农(65714)
- 中国(64292)
- 科学(61894)
- 大学(52110)
- 学学(49708)
- 管理(49572)
- 财(46955)
- 农业(45695)
- 教育(35565)
- 融(29310)
- 金融(29310)
- 技术(28153)
- 业经(26277)
- 财经(25615)
- 经济研究(24653)
- 业(23648)
- 经(21798)
- 问题(20932)
- 科技(19871)
- 业大(19452)
- 版(19161)
- 资源(17619)
- 理论(17567)
- 图书(17456)
- 技术经济(17171)
- 商业(16736)
共检索到524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庆尧 张旭青 孟祥海
对我国2000—2019年省级粮食种植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在考虑区域之间的空间效应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平均值起伏较大,省际之间的空间效应显著存在。增加农业技术人员能够显著地促进本地区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提高;农业产值占比、财政支农力度对邻近省份的粮食种植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从总效应来看,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粮食种植生态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农民受教育年限、农业产值占比和财政支农力度对粮食种植生态效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为此,应加强区域之间粮食生产的合作和交流;引导农户关注粮食质量,自觉控制石化类要素投入量;推广高效种粮方式,保障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粮食种植 生态效率 空间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余兆鹏 艾主河 朱勤勤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大任,目前却面临着粮食产能与生态足迹不匹配甚至产生矛盾的问题。文章基于2007—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产能问题,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粮食产能和生态足迹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生态足迹指数空间正相关显著,同时存在空间异质性,粮食产能空间关联性不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地区,高-低聚集区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安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辉 吴雅南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略低于传统粮食种植效率,效率水平有待提升。(2)我国不同省份及地区之间粮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及东部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水平较低。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呈现出集聚特征。(3)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且σ收敛特征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粮食绿色发展意识、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辉 吴雅南
论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碳排放视角构建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水平评价体系,运用SBM模型、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收敛性分析等工具对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时空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但略低于传统粮食种植效率,效率水平有待提升。(2)我国不同省份及地区之间粮食生态效率水平差异较大,西部及东部地区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水平较低。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呈现出集聚特征。(3)我国粮食种植生态效率总体基尼系数波动下降,地区间差距是导致粮食种植生态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且σ收敛特征明显。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加强粮食绿色发展意识、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政策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耕地生态足迹 粮食安全 空间自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选登 高佳琳
耕地生态足迹可以定量评价耕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而耕地的生态状况影响长远粮食安全保障。基于2018年粮食主产区各省份省域截面数据,利用"区域公顷"耕地生态足迹模型计算耕地生态足迹,采用熵值法测算粮食安全水平,运用莫兰指数进一步分析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和粮食安全水平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空间负自相关;粮食安全水平与人均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其中,高—高聚集区分布在黑龙江,低—低聚集区分布在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苏,高—低聚集区分布在河南、山东;粮食安全水平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存在显著的空间负自相关,高—低聚集区分布在山东;降低耕地生态足迹是提高粮食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耕地生态足迹 粮食安全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苏祯
本文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的历史数据,全面分析了1995—2008年农户的粮食种植面积与粮价的相关性,并利用2006—2008年的农户面板数据构建农户种粮面积的供给反应模型,测算当前农户种粮面积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从历史变化来看,农户粮食种植面积变化与粮价波动相关,同时不同地区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当前农户种粮自价格弹性并不大。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政策措施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步增长。
关键词:
农户 粮食价格 种植面积 供给反应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文章基于碳源与碳汇双重视角,利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1993—2020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收敛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效率“高高”集聚范围正逐渐超过“低低”集聚范围。(2)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自西向东呈“U”型增长,自南向北持续上升,空间上形成以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四川盆地为重心的分布格局,区域效率差异表现出“快速缩小—相对稳定—不断扩大—缓慢缩小”的演变趋势。(3)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受农作物种植结构、农村人力资本、财政支农水平、农业受灾率等10类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粮食主产区 碳源 碳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依婷 穆月英 张哲晰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到长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2)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3)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4)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依婷 穆月英 张哲晰
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反映农业生产中水利用和粮食产出的相对变化,关系到长期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粮食生产水足迹作为水资源投入指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全要素粮食生产用水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19年31省份粮食生产水足迹平均增长4.5%,其中玉米、水稻生产水足迹呈上升态势,增幅主要来自中部地区;(2)区域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呈东、西、中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西南地区与南部沿海较高,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较低,省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向“高耗水—低效率”和“低耗水—高效率”水平跃迁的态势;(3)节水技术、水土匹配度、城镇化水平和化肥价格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这些因素的区域异质性是造成用水效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4)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可通过技术溢出、要素流动、生产集聚和价格传导产生空间相互关联和溢出。据此,提出深挖用水效率提升潜力,充分发挥区域互馈效应,实现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鲁庆尧 王树进
在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情况下,选取我国省域农业的总化学需氧量和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农业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关性,构造了农业生产的经济环境指数,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经济环境指数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我国省域经济环境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化肥施用强度、畜禽养殖产值比重、农业技术水平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率对经济环境指数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