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5)
- 2023(7999)
- 2022(6608)
- 2021(6305)
- 2020(4971)
- 2019(10905)
- 2018(10829)
- 2017(20934)
- 2016(11068)
- 2015(12469)
- 2014(11702)
- 2013(11617)
- 2012(10909)
- 2011(9921)
- 2010(10114)
- 2009(9749)
- 2008(9434)
- 2007(8685)
- 2006(7858)
- 2005(7082)
- 学科
- 济(43167)
- 经济(43126)
- 业(38860)
- 管理(38522)
- 企(31549)
- 企业(31549)
- 方法(17253)
- 技术(16038)
- 中国(15782)
- 农(15535)
- 数学(14432)
- 数学方法(14330)
- 业经(12460)
- 技术管理(11907)
- 制(11139)
- 财(10138)
- 农业(9968)
- 银(9438)
- 银行(9422)
- 行(9132)
- 贸(8948)
- 贸易(8937)
- 易(8764)
- 体(7711)
- 融(7693)
- 金融(7692)
- 划(7352)
- 策(7349)
- 学(7316)
- 地方(7189)
- 机构
- 学院(161086)
- 大学(159012)
- 济(70376)
- 经济(69070)
- 管理(64634)
- 理学(55306)
- 理学院(54806)
- 管理学(54228)
- 管理学院(53914)
- 研究(52229)
- 中国(42172)
- 财(33594)
- 京(33134)
- 科学(28934)
- 财经(26280)
- 所(25235)
- 江(24618)
- 农(24538)
- 经(23825)
- 中心(23686)
- 研究所(22464)
- 业大(21533)
- 经济学(21265)
- 北京(21050)
- 范(19817)
- 师范(19631)
- 州(19595)
- 财经大学(19452)
- 经济学院(19206)
- 农业(19108)
- 基金
- 项目(101414)
- 科学(81484)
- 研究(79672)
- 基金(72667)
- 家(62348)
- 国家(61795)
- 科学基金(53247)
- 社会(51948)
- 社会科(49290)
- 社会科学(49280)
- 省(41012)
- 基金项目(38342)
- 教育(36424)
- 划(33753)
- 编号(32662)
- 自然(31486)
- 自然科(30757)
- 自然科学(30749)
- 自然科学基金(30240)
- 创(27963)
- 资助(27721)
- 成果(26623)
- 创新(25071)
- 发(23209)
- 课题(22955)
- 部(22734)
- 重点(22707)
- 国家社会(21500)
- 制(21273)
- 业(20973)
共检索到247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颖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组织形式是分散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组织方式,这种组织方式对粮食生产造成一系列约束,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势在必行。粮食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途径是实行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培育粮食专业生产者,构建稳健的粮食供给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创新 规模经营 实现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布 吴凯 陈印军 肖碧林 陈学渊 王小平 王勇 万富世
初次制定了我国粮食生态的七区区划方案;利用"农业综合预测法"分析预测了2020年各粮食生态区域的增产潜力,判断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能迈上6亿吨台阶;在综合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粮食发展的思路,点明了各区域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 粮食生态区划 潜力 6亿吨 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云峰
目前我国农村大都实行的是一村一户或一家一户单元生产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目标的要求,尽管近几年进行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并在创新上还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而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农民和农业 生产组织缺陷 创新障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熊文武 刘水长
北京市粮食生产实现高效的十条途径北京市农经站熊文武,刘水长(-)调整结构1.调整粮经结构(1)调整依据:①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对粮改经有迫切要求,调减粮田是大势所趋。②粮食是一种弹性很小的特殊商品,以粮食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不能动摇,调减粮田必须既积极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汤丹 汤浩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作为市场机制微观主体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组织形式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企业只有不断改变生产的组织形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即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与经济全球化间存在着一种内生性的关系;另一方面,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也必须服从一定条件的约束,根据自身特定条件而不断演进,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生产组织形式 内生性 演进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志远 李尚红
随着改革的深化,我国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国际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我们在反思现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成败得失的同时,不得不探求适合我国现代农业企业制度发展的新思路。本文从分析美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与特点入手,分析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的模式和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对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积极效应。最终得出结论:要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我国国情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农村),必须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即构建符合中国国情与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特点的现代民营农场制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远东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农户制下的小农生产。我国农村经济已逐步步入以专业化、分工合作、竞争为标志的现代经济运作机制,小农生产的农户制生产组织制度框架与现代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不论是农户制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是当前大力推广的农户制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农场制是取代农户制的最佳方式。以农场制为基础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农业生产方式 规模经营 农户制 农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廖西元 方福平 王志刚
本文从农民层面,对粮食生产发展核心长效机制及其实现途径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农民增收机制是粮食生产发展的核心长效机制,而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促进规模增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志敏 王树安
:为了满足未来 1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并同步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我国的粮食生产必须依靠高产农田 ,走集约化多熟超产之路。建议尽早开展不同熟制地区粮食作物超高产耕作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关键词:
多熟种植 粮食作物 超高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海 李尚红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时俱进。与农业生产合作社相比,公司制民营农场更有利于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在法律制度的构建上,为了协调公司制民营农场破产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之间的冲突,应当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后的退出机制;为了控制公司制民营农场的内部人控制,应当完善内部人的监督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鹏飞 吕铁
本文以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产业的演变历程为基础,利用历史友好模型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学习、市场需求增长与波动对生产组织形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当市场需求保持线性增长时,决定主导性生产组织形式是否会从垂直一体化转向专业化的关键因素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垂直一体化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2)当市场需求以周期性波动的方式增长时,处于追赶位置的专业化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是推动主导性生产组织形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3)在市场需求增速出现周期性波动的条件下,如果产业领先者的技术创新能力与追赶者的技术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对差距保持不变,那么产业景气周期从谷底向平稳趋势位置恢复的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锋正 刘新平 刘向晖
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省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种植面积"稳中有扩",粮食产量"稳中有增",高产农作物种植比例较大,但在粮食安全视角下,河南省还存在耕地面积有限、产量增长乏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深化强农惠农政策,恪守耕地红线,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河南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富余 王大为 陈晓云 孙大为 吕立涛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坚持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辽宁省是国家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提升粮食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水土资源 农业科技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是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生存性资源,各个国家或地区都非常重视自身的粮食安全,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保障粮食安全更是意义重大。一、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的客观环境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流通体制的放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亿吨迅速上升至1984年的4.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珂珊
陕西中部地区是重要的粮食产区。防御各种农业灾害对本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通过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干旱、雨涝、霜冻、大风、冰雹,病虫草鼠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並寻找灾害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