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9)
2023(16622)
2022(14487)
2021(13469)
2020(11423)
2019(26432)
2018(26152)
2017(52017)
2016(27869)
2015(31328)
2014(31156)
2013(30823)
2012(28383)
2011(25437)
2010(25314)
2009(23324)
2008(22740)
2007(19850)
2006(17309)
2005(15076)
作者
(80260)
(66587)
(66378)
(63183)
(42360)
(31987)
(30229)
(26006)
(25233)
(23698)
(22516)
(22442)
(21026)
(20966)
(20709)
(20469)
(19744)
(19719)
(19152)
(19118)
(16375)
(16340)
(16201)
(15134)
(15045)
(14820)
(14660)
(14571)
(13601)
(13188)
学科
(114410)
经济(114283)
管理(80253)
(77415)
(62501)
企业(62501)
方法(56959)
数学(50542)
数学方法(49928)
(30982)
中国(30346)
(29971)
业经(24043)
(23488)
(21918)
贸易(21909)
(21308)
地方(21035)
(20939)
农业(20690)
(18909)
财务(18834)
财务管理(18794)
(18241)
银行(18193)
企业财务(17783)
理论(17561)
技术(17425)
(17382)
金融(17380)
机构
大学(399328)
学院(397341)
(163660)
经济(160408)
管理(157744)
理学(137512)
理学院(136057)
管理学(133597)
管理学院(132876)
研究(130735)
中国(98103)
(84050)
科学(80048)
(75995)
(65158)
(65152)
财经(61883)
业大(60096)
中心(59496)
研究所(59370)
(56461)
(56166)
北京(52609)
农业(51351)
经济学(50419)
(50160)
师范(49654)
(47712)
财经大学(46390)
经济学院(45877)
基金
项目(273154)
科学(215007)
基金(200202)
研究(197355)
(174976)
国家(173590)
科学基金(149217)
社会(125244)
社会科(118840)
社会科学(118813)
基金项目(105764)
(104878)
自然(97904)
自然科(95637)
自然科学(95612)
自然科学基金(93912)
教育(90917)
(88849)
资助(83870)
编号(79564)
成果(63690)
(61138)
重点(60783)
(57369)
(56392)
课题(53878)
科研(52825)
创新(52718)
教育部(52536)
国家社会(52120)
期刊
(169887)
经济(169887)
研究(115489)
中国(69128)
学报(63358)
(57945)
管理(57723)
科学(57582)
(56756)
大学(48490)
学学(45947)
农业(40428)
教育(38963)
(34486)
金融(34486)
技术(34389)
财经(30104)
经济研究(28447)
业经(27877)
(25722)
问题(22922)
(20756)
理论(19735)
技术经济(19599)
统计(19216)
图书(18682)
(18325)
(18149)
科技(18105)
商业(17992)
共检索到568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帆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78—2007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性及其增长趋势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在品种结构、区域分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粮食生产波动均具有非对称特征。粮食产量波动对稻米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东部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河北)的粮食生产波动最为敏感,对粮食单产水平波动最为敏感。未来我国粮食生产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但粮食单产以及由此决定的粮食总产量与目标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依据结论,可以给出我国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若干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栾天虹  
本文结合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这一制度环境,利用博弈模型考察了企业家在进行项目融资时利用外部监督股权的选择以最大化预期总收益的过程。研究发现,投资者法律保护越好,企业家可以容忍(选择)的外部监督股权比例就越高,但在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差的国家和地区,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第二大股东的外部监督股权则由于股权比例相对较低而弱化。文章通过中国投资者法律保护状况的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了第二大股东股权结构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两个理论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娟  马敬桂  
文章以1997—2017年国内的玉米、小麦、稻谷和大豆价格的月度数据为依据,运用ARCH类模型和HP滤波法研究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特征。结果表明:4种粮食价格具有显著的集聚性和非对称性,市场中的信息对不同的粮食价格会带来不同的冲击效果;我国粮食价格在总体上表现出陡升缓降、深度扩张的周期性特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宏杰  刘锐金  杨琳  
采用HP滤波法将1970~2008年间全国、农垦和民营以及三大植胶区的天然橡胶生产数据分解为波动序列和趋势序列两部分,对波动序列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其波动特征,利用趋势序列建立关于时间t的趋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天然橡胶产量波动对农垦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海南的产量波动最为敏感,对单产波动最为敏感;未来中国天然橡胶的增产空间与国家的目标值相差较大,保增长的任务艰巨。最后,提出了促进天然橡胶快速平稳增产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花俊国  
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了1995~2011年我国奶业生产中的主要因素对生产波动性的影响及其区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奶业生产具有"波动中增长、增长中波动"的显著特征。15年发展中,原料奶总产量增长呈现出1.5个波动周期,原料奶价格波动呈现了5个周期。从影响因素看,原料奶产量波动对奶牛存栏敏感度高于平均单产,我国奶业属于数量增长型;原料奶价格波动受进口奶粉价格波动影响高于玉米价格,玉米价格在奶业链中向下游传导存在明显阻滞效应。从区域影响看,华北地区最为敏感和显著,华东和西南地区次之,区域间存在非均衡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方鸿  
我国稻谷生产具有显著的波动中增长的特征,按照"波谷—波峰—波谷"的周期划分方法,大致呈现出四个波动周期,目前正处在第四个周期当中。从品种结构、区域分布来看,稻谷生产波动在品种和区域方面呈现非一致性,品种结构中早稻和双晚稻产量的波动更加剧烈。区域分布上,东北、华东地区稻谷产量的波动要更剧烈一些。从关联程度来看,我国稻谷总产量对早稻、中稻与一季晚稻产量(尤其是早稻)的波动较为敏感,对华东、华中地区(尤其是华东)稻谷产量的波动较为敏感。另外,整体上看,我国稻谷生产量受播种面积和单产波动影响的程度几乎相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江六一  丁家云  周正平  
本文以中国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待宰活猪平均价格为研究对象,根据蛛网模型理论,基于Census 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从我国宰活猪平均价格月度数据中分离出不规则变动、季节变动、周期变动和趋势变动并分析其总体波动情况和波动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待宰活猪价格每年5-9月份和12月份以后是季节性上涨,每年2-5月份和10-11月份是季节性下跌;我国待宰活猪价格每38个月左右出现一次周期性涨跌变化;我国猪肉价格增长趋势与CPI有关,CPI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带动待宰活猪价格上涨2.8个百分点。最后,针对我国待宰活猪价格这些变化规律,提出稳定我国猪肉价格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葛静芳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提高粮食生产率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1978-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借助HP滤波法分离粮食生产气候产量的基础上,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方法测度了中国粮食生产是否考虑气候因素两种情形下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指数。研究结果揭示:(1)气候产量围绕"0"值水平线,呈倒"U"型波动特征,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序列DEA分析表明是否考虑气候因素对于测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考虑气候因素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更低,气候因素加重了技术效率恶化程度,但却推动了技术进步;(2)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地区差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叶明华  
为从定量视角检验中国粮食是否实现稳定增产,通过收集1978—2009年12个主要产粮省份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计算各省粮食单产,同时构建H-P滤波分解模型,测算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并对短期波动的收敛性进行Mann-Whitney检验。研究发现:就长期趋势来看,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自1978年以来保持持续、稳定增产,但是进入2000年以后粮食增产趋势趋于平缓;就短期波动来看,粮食生产波幅总体较为稳定,但自2004年以来粮食短期波动呈现收敛性,粮食增长强度弱于上世纪80年代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印军  尹昌斌  
本文应用粮食生产波动性测定方法对红黄壤地区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前期的粮食波动性进行了测定,指出了红黄壤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越发达粮食生产波动性越大,并且这种波动性趋于扩大。最后作者就弱化该区域粮食生产波动提出了三条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汪莹  
中部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1978-2008年其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平均为30.33%。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采用粮食生产波动指数,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波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并且具有波动频繁、周期短、幅度大等主要特点。针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特性,系统分析了政策导向及粮食价格、耕地总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物质和技术投入、粮食流通体制等经济社会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结合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实际,从加强耕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大财政对农业支持力度和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粮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本文利用波动指数测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从自然波动和经济波动两个方面,描述了其波动特征。1978—2002年间,粮食经济波动引起的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高于自然波动引起粮食生产下降的幅度。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农业投入、宏观经济政策、自然灾害和粮食流通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璐  车维汉  
本文实证结果表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尚未脱离世界主周期运行,其中除中国与印尼外,东亚其他国家(地区)存在共同周期,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反向波动明显,但与东亚国家(地区)存在较强的协同波动趋势;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本文设定的三个时间段中表现不一;东盟四国存在次区域经济周期,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其协动性在逐渐加强。东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应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