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1)
- 2023(10602)
- 2022(9146)
- 2021(8320)
- 2020(7332)
- 2019(16901)
- 2018(16638)
- 2017(32728)
- 2016(18142)
- 2015(20534)
- 2014(20573)
- 2013(20572)
- 2012(19114)
- 2011(17451)
- 2010(17568)
- 2009(16818)
- 2008(16782)
- 2007(15300)
- 2006(13327)
- 2005(11829)
- 学科
- 济(77151)
- 经济(77072)
- 管理(51379)
- 业(50843)
- 方法(39237)
- 企(38745)
- 企业(38745)
- 数学(35695)
- 数学方法(35366)
- 农(22855)
- 中国(20385)
- 财(19955)
- 贸(16644)
- 贸易(16640)
- 学(16247)
- 易(16226)
- 业经(15554)
- 制(14982)
- 农业(14905)
- 地方(13255)
- 银(12509)
- 银行(12454)
- 务(12101)
- 财务(12077)
- 财务管理(12040)
- 环境(11938)
- 行(11828)
- 企业财务(11342)
- 和(11210)
- 技术(11127)
- 机构
- 大学(276269)
- 学院(274840)
- 济(114367)
- 经济(112119)
- 管理(104947)
- 研究(94115)
- 理学(91048)
- 理学院(90017)
- 管理学(88509)
- 管理学院(88021)
- 中国(70659)
- 科学(61136)
- 农(58323)
- 京(58195)
- 财(51725)
- 所(50150)
- 业大(48034)
- 农业(46875)
- 研究所(46002)
- 中心(42944)
- 财经(41832)
- 江(40264)
- 经(37872)
- 北京(36336)
- 经济学(35103)
- 范(33800)
- 师范(33314)
- 院(33130)
- 经济学院(32135)
- 州(31693)
- 基金
- 项目(183966)
- 科学(142322)
- 基金(132822)
- 研究(126055)
- 家(119140)
- 国家(118172)
- 科学基金(98471)
- 社会(79951)
- 社会科(75850)
- 社会科学(75820)
- 省(72660)
- 基金项目(70829)
- 自然(65831)
- 自然科(64261)
- 自然科学(64232)
- 自然科学基金(63064)
- 划(62086)
- 教育(57224)
- 资助(54744)
- 编号(49863)
- 重点(42028)
- 部(40637)
- 发(39687)
- 成果(39297)
- 创(37735)
- 计划(36782)
- 科研(36350)
- 创新(35480)
- 课题(34330)
- 教育部(33583)
共检索到390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世军
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未来的粮食生产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粮食生产的三个主要特征,并从两个方面探讨了未来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生产 消费 形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玉周
粮食补贴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粮食补贴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现阶段我国粮食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收入性补贴促进粮食生产的效应大于生产性补贴,应通过建立粮食补贴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补贴模式以及加大收入性补贴力度等途径,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关键词:
粮食补贴 粮食生产 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治华
价格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张治华1979年以后,我国开始对长期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逐步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将剩余粮食在市场上出售,从此开始自觉运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和刺激粮食生产。经过十几年的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易鹏 段豫川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相关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建立粮食产量与大宗粮食种类各自产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宗粮食种类的冲击对粮食总产量的传递效应及其分别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程度,从增加粮食总产量的角度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海清 王波
在现实的经济体制、政策和资源条件下,农户收入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农户收入和粮食生产之间存在着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的冲突;同时,现实粮食流通体制和农地制度束缚和制约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单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关键词:
粮食政策 粮食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卫东 穆月英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于粮食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008年底中央政府实施大规模投资计划以来,水利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今后要加大水利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水利投资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水利投资能够促进粮食产出,并且大规模投资政策效果显著;运用CGE模型模拟研究水利投资对整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水利投资的效益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青华 陈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谭忠昕 郭翔宇
2004—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十二连增,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并未呈现显著正向增长,反而出现了较大波动。2016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减少,但粮食生产效率反而有所提高。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我国三大区域和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测度,发现我国粮食生产存在效率较低、生产要素投入冗余或不足、粮食生产要素配置未能达到最优配置等问题。超效率DEA投影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投入要素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投入严重不足,耕地红线问题需要被高度关注。保障我国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需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粮食平衡区"横向协调机制;除经济直补外适当考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和补偿,探讨实施粮食虚拟水战略;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实现对农业劳动力不足的补充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优化粮食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粮食产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粮食生产既是产生能量物质,也是消耗能源的过程。在当今全球性能源紧缺、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从能源视角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值核算出发,对主要投入的能源要素进行无量纲整合,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随机前沿(SF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并进一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粮食生产能源效率变化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能耗上升但相应能效却呈现周期式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
关键词:
能源 粮食生产 生产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志红 谢东辉
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气候旱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受灾面积、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年均降水量等。通过选取2000~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些因素与气候旱区粮食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及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孔祥斌 张安录 张雪靓 祁凌云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