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5)
2023(5556)
2022(4934)
2021(4544)
2020(4081)
2019(9303)
2018(9239)
2017(20077)
2016(10423)
2015(12236)
2014(12085)
2013(12448)
2012(12023)
2011(11201)
2010(11211)
2009(10608)
2008(10572)
2007(9366)
2006(8577)
2005(7692)
作者
(31668)
(26682)
(26621)
(25295)
(17073)
(12824)
(12121)
(10123)
(10090)
(9481)
(9082)
(8919)
(8528)
(8417)
(8390)
(8169)
(7817)
(7688)
(7683)
(7682)
(6753)
(6675)
(6553)
(6095)
(6082)
(5886)
(5823)
(5765)
(5401)
(5174)
学科
(52026)
经济(51973)
(34270)
管理(31688)
方法(29036)
数学(27225)
数学方法(27064)
(23847)
企业(23847)
(17005)
中国(14561)
(13014)
农业(11380)
(11222)
(10606)
贸易(10599)
(10368)
(9447)
银行(9435)
业经(9363)
(9055)
(8304)
金融(8303)
(7647)
(7442)
财务(7426)
财务管理(7403)
地方(7293)
(7124)
企业财务(7098)
机构
大学(168618)
学院(166143)
(78571)
经济(77329)
管理(67012)
理学(58214)
理学院(57732)
管理学(57079)
管理学院(56781)
研究(54416)
中国(43493)
(37543)
(34566)
财经(30488)
(30431)
科学(29956)
(27825)
(27380)
经济学(25457)
业大(25130)
中心(24846)
研究所(24506)
农业(23855)
(23818)
经济学院(23354)
财经大学(22839)
北京(21798)
经济管理(19984)
(19029)
(18874)
基金
项目(105929)
科学(84031)
基金(79795)
研究(77214)
(69637)
国家(69120)
科学基金(58766)
社会(52027)
社会科(49555)
社会科学(49548)
基金项目(41466)
(38793)
自然(36668)
自然科(35837)
自然科学(35828)
教育(35635)
自然科学基金(35230)
资助(34402)
(33039)
编号(30670)
(25963)
成果(25308)
重点(23473)
教育部(22662)
国家社会(22637)
(22424)
人文(21894)
(21424)
科研(20372)
(20245)
期刊
(80325)
经济(80325)
研究(50796)
(26800)
中国(26463)
(26362)
学报(25139)
管理(23416)
科学(23015)
大学(19898)
学学(18954)
(18935)
金融(18935)
农业(18180)
财经(16093)
经济研究(13823)
(13759)
业经(13316)
技术(13287)
问题(12276)
教育(11849)
(10886)
理论(9534)
技术经济(9498)
统计(9405)
(9326)
商业(8678)
实践(8454)
(8454)
国际(8255)
共检索到243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丹  陈洁  
对9个省份、11个县市、3400种粮户的调查表明,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正在快速变化,对我国粮食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求缺口也在明显扩大,资源环境压力在明显加大,调动生产粮食积极性的难度在明显增加。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要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包括从提升粮价为主向完善多层级补贴机制转变、从注重保供给向保可持续发展转变、从追求全面保障向保重点转变、从注重平面拓展向集约发展转变、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从家庭作业为主向加强社会化服务转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波  万洁  朱述斌  余冬辉  谈东华  
通过对2005年江西省种粮大户种粮效益非价格因素的实证分析,发现种粮大户种粮效益与粮食经营规模、机收面积和家庭人数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种粮农户的文化水平、性别、年龄等因素相关性不强。这一结果说明当前农村农业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农业投入中劳动力的替代效应逐渐下降;同时,这也是当前政府在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支持与引导的结果,说明当前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政策是有效的。即推动粮食主产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和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主产区的良种补贴和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补贴,有利于种粮大户种粮食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物化水平,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在不同文化水平的粮农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沈尤佳  
探讨粮食安全,不应只关注耕地、劳动力的投入不足,还应关注农业生产方式。乡村工业化的集体模式被彻底否定,中西部工业化终结;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跨区域务工,无法兼顾农业;耕地的集体所有权受到县以上地方政府的侵蚀,耕地流失;集体经济的衰落导致投入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和耕地不足;大资本兼并土地。这些都导致了粮食安全问题。农业雇工只能获得劳动报酬,低于工业雇工的劳动报酬,从而出现农业雇工荒;资本看中的是土地的非农用途,致使耕地流失更迅速,而组建合作社才是正确的途径。合作社既可以有效地避免耕地非农化使用,又可以有效地调动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星焱  李雪  
建立合理有效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是确保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对中国粮食生产价格形成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SVAR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种粮成本利润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因果关系,但不具有短期因果关系;新世纪以来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中,市场粮价已经成为主导因素,种粮成本的影响则十分微弱;粮食生产价格对市场粮价、种粮成本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粮食收购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不通畅,价格形成侧重流通领域、而偏离生产领域等问题,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丹  陈洁  
基于3400个种粮户的调查表明,如果不将家庭用工计入成本,种粮的相对效益并不低。问题在于,分散小规模生产使得经营主体绝对效益低下并制约了种粮主体积极性。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种粮效益存在着明显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部地区和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种粮效益相对较高,具备较好的粮食生产发展条件。影响粮食生产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成本水平和结构,劳动力的素质、年龄,是否雇工,水利、机械化、金融支持等粮食生产条件,获得社会化服务的便捷性,粮食生产与非粮食生产之间、农业生产与非农经济活动之间的比较效益,农业税改和种粮补贴等。提高种粮效益,应合理扩大经营规模,建立多层次的粮食生产补贴体系,加快培养新型粮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玉周  
粮食补贴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粮食补贴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现阶段我国粮食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收入性补贴促进粮食生产的效应大于生产性补贴,应通过建立粮食补贴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补贴模式以及加大收入性补贴力度等途径,进一步完善粮食补贴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社梅  
当前粮食生产经营方式、技术路线、产品形态等正在逐步改变,这对粮食科技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在判断和分析浙江粮食生产发展方式转变趋势的基础上,从作物育种、栽培技术、机械技术、低碳环保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五大方面指出了粮食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最后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浙江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锦英  韩晓娜  方行明  
2004~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虽然实现"七连增",但随着粮食需求不断增长,供给缺口仍然巨大,而以化肥、农药等生产性资源高投入所推动的粮食产量增长则具有明显的粗放性,不利于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在粮食产量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效率却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模型,利用面板数据来计算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对其要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在粮食产量"七连增"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年均下降了0.7%,而技术进步年均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则成为粮食生产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DEA方法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粮食生产要素投入冗余(即要素投入的粗放性)问题突出。因此,中...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燕  张世英  
本文研究我国26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问题,对全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对26个省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把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结构情况分为四类,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  顾海兵  
一个完整的经济预警系统是由警情、警兆和预警方法组成的。警情,是指预警的对象,是指警的不同状态。警兆,是指对警情具有征兆作用的情报信息。预警方法就是用警兆来预测警情。一个经济预警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当确定警情,其次是分析警兆,最后是选择预警方法。粮食生产预警系统也一样,下面本文就粮食生产预警系统中关于警情的确定作些探讨。 警情的确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警情的含义,对警情作出定性描述;二是确定各种警限,对警情作出定量刻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卫东  穆月英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于粮食生产乃至粮食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008年底中央政府实施大规模投资计划以来,水利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今后要加大水利建设。本文通过分析水利投资和粮食生产的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水利投资能够促进粮食产出,并且大规模投资政策效果显著;运用CGE模型模拟研究水利投资对整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程度,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水利投资的效益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馥棠  
气候变化与我国的粮食生产王馥棠农业生产直接受制于天气气候变化。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气候变化、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有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的趋势,引起了各国政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