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5)
- 2023(7498)
- 2022(6667)
- 2021(6211)
- 2020(5673)
- 2019(13253)
- 2018(13284)
- 2017(26810)
- 2016(15014)
- 2015(17439)
- 2014(17776)
- 2013(18060)
- 2012(17427)
- 2011(16109)
- 2010(16464)
- 2009(15692)
- 2008(16014)
- 2007(14633)
- 2006(12950)
- 2005(11769)
- 学科
- 济(65206)
- 经济(65141)
- 业(39046)
- 管理(38974)
- 方法(32142)
- 数学(28908)
- 数学方法(28638)
- 企(28278)
- 企业(28278)
- 农(20368)
- 中国(18141)
- 财(15913)
- 学(15741)
- 贸(13994)
- 贸易(13989)
- 易(13599)
- 制(13396)
- 农业(13018)
- 业经(12412)
- 地方(11417)
- 银(11402)
- 银行(11359)
- 行(10871)
- 融(10261)
- 金融(10258)
- 和(10012)
- 环境(9502)
- 务(8944)
- 财务(8924)
- 财务管理(8894)
- 机构
- 大学(236730)
- 学院(234115)
- 济(97663)
- 经济(95624)
- 研究(84905)
- 管理(84315)
- 理学(72097)
- 理学院(71158)
- 管理学(69755)
- 管理学院(69318)
- 中国(64458)
- 科学(54354)
- 京(51821)
- 农(47818)
- 所(46388)
- 财(45801)
- 研究所(42347)
- 农业(38271)
- 业大(37935)
- 中心(37575)
- 财经(36480)
- 江(36037)
- 北京(32984)
- 经(32918)
- 范(31731)
- 师范(31398)
- 经济学(30759)
- 院(29630)
- 州(28353)
- 经济学院(28084)
- 基金
- 项目(148157)
- 科学(114199)
- 基金(106460)
- 研究(104596)
- 家(94822)
- 国家(94095)
- 科学基金(77066)
- 社会(64416)
- 社会科(60921)
- 社会科学(60900)
- 省(56798)
- 基金项目(56242)
- 自然(50639)
- 划(49497)
- 自然科(49344)
- 自然科学(49322)
- 自然科学基金(48434)
- 教育(48037)
- 资助(44931)
- 编号(42887)
- 成果(35962)
- 重点(34442)
- 部(33681)
- 发(32467)
- 课题(29736)
- 创(29521)
- 科研(28970)
- 计划(28483)
- 创新(27871)
- 教育部(27797)
- 期刊
- 济(107894)
- 经济(107894)
- 研究(69099)
- 农(43132)
- 中国(42137)
- 学报(41725)
- 科学(37139)
- 财(34133)
- 大学(30084)
- 农业(29448)
- 学学(28461)
- 管理(28306)
- 融(21876)
- 金融(21876)
- 教育(21584)
- 技术(18732)
- 财经(18196)
- 业经(17584)
- 经济研究(17441)
- 业(15955)
- 问题(15735)
- 经(15671)
- 贸(13367)
- 理论(12349)
- 技术经济(12306)
- 版(12239)
- 统计(12061)
- 商业(11406)
- 资源(11402)
- 国际(11161)
共检索到348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落成
建国以来 ,我国粮食生产呈波浪型上了四个台阶 ,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了 2亿t、3亿t、4亿t、5亿t。总的来说 ,粮食产量呈现起伏涨落但缓慢上升的趋势。过去 50年 ,我国的粮食生产及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粮食增长逐渐由以前的单产和总产并重转变为以提高单产为主。其次 ,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的粮食增长主要依赖于水稻增产 ,80年代以后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迅速下降 ,而小麦和玉米所占比重则在上升。第三 ,粮食生产的区域地位也有一些变化 ,北方粮食生产地位上升 ,而南方下降。如果将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 ,粮食增长的中心越来越集中于中部地区。第四 ,粮食的供...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布局变化 原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屈宝香 张华 李刚
该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优化趋势与粮食生产区域结构演变的特点,提出了农作物结构调整需要保证稳定粮食发展、粮食结构调整需要兼顾品种和区域平衡、粮食生产布局需要物流加工产业配套及粮食产业布局要注意水土资源的节约等粮食布局与结构优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粮食 布局 结构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凤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并且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现象。中国粮食生产在供求基本平衡、品种和品质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形势下,根据我国东、中、西部三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玉蓉 刘文杰 邹君
为研究我国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问题,运用虚拟耕地方法和对比方法对我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进行诊断。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粮食产量的虚拟耕地量表征我国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现状,发现其存在"高值区相对集中,低值区相对分散"、区域间差异明显的特点。高值区集中于东北和内蒙古、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丘陵的北部地区;其次,主要从水土资源、自然灾害等方面构建包含8个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粮食生产适宜度进行定量评价。发现我国不同区域间的粮食生产适宜度存在显著差异,区域粮食生产适宜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高适宜度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黄淮海、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区,低适宜度区域...
关键词:
粮食 虚拟耕地 生产布局 中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封永刚 张俊亮 王炬
基于31个省市区粮食和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系统刻画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粮食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集中;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的同时东北稻谷重要性逐渐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北方和中部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华北和华中集中;粮食、稻谷和玉米的重心向东北移动251.20km、286.45km和106.14km,但小麦重心移动方向不明显且距离也较短;粮食及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均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粮食、小麦、玉米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增强,稻谷生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空间布局 生产集中度 空间集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谭智心 曹慧 陈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集中化程度在波动中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其中小麦的集中化程度最高,稻谷最低。粮食区域布局的变动主要表现为粮食主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部地区集中和转移。南方稻谷优势区域继续稳固、东北稻谷重要性凸显,小麦产区逐渐向中部地区集中,玉米产区逐渐向东北和中原地区集中。本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科技、地理环境约束、区域差异和人地矛盾等因素是造成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布局演变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春 陆文聪
中国的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区域特征明显,了解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Moran I指数及Panel Data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省级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毛昭庆 袁媛 董云峰 李梁 张晓娇 董晓波
【目的】探析云南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布局,为推进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云南省粮食安全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129个县(市、区)2000—2020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生产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地区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重心模型等测度指标,探讨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演变路径以及重心迁移轨迹。【结果】在时间上,云南省2020年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较2000年增长29.16%,云南省粮食生产高产量、中等产量和低产量区域分别呈现出扩张、略微上升和缩减态势。在空间上,云南省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升,但区域差异逐渐扩大;2012年以后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态势;云南省前40个产粮大县决定了全省粮食生产布局,但生产专业化趋势并不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呈块状集中分布,以滇东集聚、滇南和滇西北稳产最为显著;云南省粮食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迁移,迁移速度不断变缓;宣威市、镇雄县、会泽县、罗平县、广南县和砚山县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在专业化上都具有优势,是云南省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结论】云南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差异明显,其空间演变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种植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合理优化粮食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粮食主产县利益补偿长效机制,是优化云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怡 王兆华
利用197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对数线性函数分阶段实证分析了中国花生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经济体制下花生生产布局变化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无论在哪种经济体制下,花生生产布局均受到自然资源、经济效益比和消费需求等因素的显著正向影响。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因素对花生生产布局变化影响较大。其中,科技进步对花生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但非农就业机会对花生生产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目前中国花生良种补贴政策对花生生产并未起到显著影响。基于上述研究,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花生生产布局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
花生生产布局 变化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粮食生产既是产生能量物质,也是消耗能源的过程。在当今全球性能源紧缺、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从能源视角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值核算出发,对主要投入的能源要素进行无量纲整合,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随机前沿(SF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并进一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粮食生产能源效率变化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能耗上升但相应能效却呈现周期式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
关键词:
能源 粮食生产 生产效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宁
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变化问题进行分析,以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延缓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成本 市场经济体制 小农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明利 李志军
本文从分析我国粳稻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入手,测算并分析了不同地区粳稻生产的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总区域比较优势,研究了当前粳稻生产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粳稻生产 区域布局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邝婵娟 朱忠玉 曾建强
我国40多年来粮食生产跨上7个台阶,粮食增产的潜力在于科技的进步,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提高复种指数等。在地域生产布局上应充分发挥产大于需类型区粮食的生产优势,特别是东北、黄淮海,长江中游三大余粮区,挖掘产需趋向平衡类型的生产潜力,提高产小于需类型区粮食的自给水平。提出了粮食增产的主要措施。经过努力,本世纪末,我国粮食能再增产5000万吨是能够实现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生产 消费 形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禾军
本文依据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划分了我国未来粮食增产潜力大的区域;并以县域为基础计算了我国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程度,有约44%的县域技术进步低于全国水平。最后提出了科技兴粮的重点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