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1)
2023(6469)
2022(5397)
2021(5026)
2020(4177)
2019(9543)
2018(9520)
2017(19508)
2016(10284)
2015(11631)
2014(10941)
2013(11088)
2012(10603)
2011(9479)
2010(9663)
2009(9310)
2008(9106)
2007(8313)
2006(7581)
2005(6963)
作者
(28350)
(23629)
(23593)
(22269)
(14778)
(11177)
(10650)
(8914)
(8608)
(8300)
(7895)
(7596)
(7578)
(7470)
(7326)
(7257)
(6930)
(6765)
(6699)
(6535)
(5913)
(5581)
(5565)
(5408)
(5278)
(5231)
(5173)
(5092)
(4676)
(4660)
学科
(46682)
经济(46648)
(32729)
管理(32171)
(24210)
企业(24210)
方法(21111)
数学(19406)
数学方法(19315)
中国(15562)
(14831)
贸易(14822)
(14614)
(14228)
技术(12979)
(12443)
(12261)
(10230)
技术管理(9615)
(9458)
银行(9445)
业经(9314)
(9159)
农业(9038)
(8590)
出口(8581)
出口贸易(8581)
地方(8264)
(7985)
金融(7985)
机构
大学(148917)
学院(148708)
(74723)
经济(73583)
管理(57822)
研究(50738)
理学(49326)
理学院(48886)
管理学(48410)
管理学院(48125)
中国(41583)
(35650)
(31135)
财经(27814)
科学(26595)
(25311)
经济学(25031)
(24960)
(22981)
经济学院(22960)
中心(22564)
研究所(22124)
(21978)
财经大学(20607)
北京(19747)
业大(19299)
(18033)
农业(17986)
(17322)
(16907)
基金
项目(91172)
科学(73063)
研究(69773)
基金(67717)
(58349)
国家(57925)
科学基金(49362)
社会(47730)
社会科(45592)
社会科学(45584)
基金项目(35074)
(34293)
教育(30653)
自然(28573)
(28431)
自然科(27923)
自然科学(27916)
资助(27485)
自然科学基金(27425)
编号(27150)
成果(21940)
(21855)
(21556)
国家社会(21064)
(20965)
创新(20848)
重点(20220)
教育部(18889)
(18827)
人文(18594)
期刊
(80314)
经济(80314)
研究(50550)
中国(28300)
(25830)
管理(23258)
(20922)
学报(18440)
科学(18057)
(17199)
金融(17199)
大学(14838)
经济研究(14813)
农业(14644)
财经(14034)
学学(13901)
技术(13187)
业经(13071)
教育(12446)
(12230)
(12216)
问题(12023)
国际(9917)
技术经济(9624)
理论(8306)
(8194)
商业(8098)
统计(7886)
世界(7800)
(7428)
共检索到232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俞敬忠  
一、能否实现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目标 到本世纪末增产1000亿斤粮食,按常规推算是难以达到的。近五年来,我国粮食总产几乎没有增长,一直在9000亿斤上下徘徊。今后五年一下子要增产1000亿斤,似乎不太现实。如考虑到五年之间还有歉年与平年,增产将更显艰巨。但如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不一样了。事物发展总是波浪式的,粮食生产也不例外,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低速徘徊,又有高速增长,呈现周期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出现过三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改革开放初,多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从明年开始,我国将进入一个持续十多年的人口生育高峰期。据有关资料分析,从1984年起,全国结婚人数开始上升,1984年比上年增加20万对,1985年又比上年增加50多万对,预计从1986年起,每年结婚的人数接近或突破上述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明  
一、粮食直补的政策目标与贴补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项政策必须要有明确的政策目标,它是建立在长远的、战略性目的基础上设定的方向指针,为具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定关键原则。在政策目标指导下政策要划定具体的目的,以便于操作和实施,同时也有利于对政策的绩效评价。粮食直补的政策目标与补贴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78年以来,尽管粮食播种面积略有下降,但通过有效的农田基本建设、增加物质投入、推广优良品种等新技术,粮食总产量已从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1997年的4.94亿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总产的增加,来源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单产的提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伟国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将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正>当地时间2024年8月5日,随着最新报告证实了达尔富尔地区令人心惊的饥荒状况,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敦促立即停止敌对行动,迅速扩大粮食、营养和现金援助以及紧急农业援助的规模,拯救更多生命。这将帮助受冲突影响地区解决当前的迫切需求,同时避免饥荒风险升级或蔓延至苏丹其他地区。综合粮食安全阶段分类(IPC)饥荒审查委员会(FRC)评估认为,在达尔富尔地区法希尔市外的扎姆扎姆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正在发生饥荒。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丽霞  
笔者采用1978年~2012年国内省域面板数据,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模型,借鉴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一种新的测度模型SBM-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核算与分解。实证表明,与GloB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相比,传统的MalMquiSt指数容易导致"技术倒退",致使粮食tFP的估算"被动"提高;我国粮食tFP的空间非均衡性明显,西部地区粮食tFP增长水平最高,东部地区稍低一点,中部地区最低;我国粮食tFP呈上升趋势,且表现出"u"型波动变化特征;我国粮食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在峰  
在国家政策的培育和引导下,我国可能出现的消费增长热点主要有住房消费(包括住房相关商品消费),信息消费(包括电话、电脑及电子设备消费),汽车消费(包括摩托车、三轮车和农用两用车消费),旅游消费、家电消费和文化教育消费六个方面。⒈住房消费。城市居民住房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锦宗  朱瑜馨  赵飞  钱誉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锦宗  朱瑜馨  赵飞  钱誉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张蓬涛  宋玉  
据西北五省区制定的规划或计划,到2010年将累计退耕400×104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4。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例,西北地区将减少粮食产量近400×104t,相当于1996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8。同时,退耕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存在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提高;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局地小生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灾害风险。此外,农业科技进步和工程设施建设的加强,会对保留耕地上的粮食生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北五省区粮食单产的预测并结合人口预测可知,2010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4516.9×104t,在人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卫平  郑风田  
1953—2003年中国主要粮食的TFP都实现了正向增长,但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以1979年为分界点,中国主要粮食产出增长的源泉经历了一场以投入增加为主向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主的粮食生产力革命。1997年以来中国主要粮食产出增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投入要素的下降。从政策角度看,一方面,中国未来要养活自己还主要依赖于粮食生产率的提高,这需要进行一些政策改革以挖掘生产率增长的潜力;另一方面,要提高种粮的收益,建立起可持续的粮食生产投入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海燕  张世英  
本文研究我国26个省份的粮食产量问题,对全国粮食生产数据进行建模,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情况;对26个省份粮食生产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的地区差异;然后利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把26个省份的粮食生产结构情况分为四类,进一步研究粮食生产的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  顾海兵  
一个完整的经济预警系统是由警情、警兆和预警方法组成的。警情,是指预警的对象,是指警的不同状态。警兆,是指对警情具有征兆作用的情报信息。预警方法就是用警兆来预测警情。一个经济预警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当确定警情,其次是分析警兆,最后是选择预警方法。粮食生产预警系统也一样,下面本文就粮食生产预警系统中关于警情的确定作些探讨。 警情的确定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确警情的含义,对警情作出定性描述;二是确定各种警限,对警情作出定量刻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