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1)
2023(7050)
2022(6004)
2021(5681)
2020(4705)
2019(10338)
2018(10336)
2017(21354)
2016(11343)
2015(12713)
2014(12758)
2013(12673)
2012(11987)
2011(11079)
2010(11308)
2009(10890)
2008(10532)
2007(9705)
2006(8947)
2005(8262)
作者
(32287)
(26867)
(26831)
(25697)
(17004)
(12579)
(12403)
(10116)
(10115)
(9727)
(8983)
(8674)
(8642)
(8533)
(8332)
(8316)
(8001)
(7922)
(7830)
(7748)
(6708)
(6526)
(6485)
(6227)
(6202)
(6037)
(6015)
(5816)
(5273)
(5259)
学科
(46873)
经济(46826)
管理(33384)
(32583)
(22552)
企业(22552)
方法(20223)
数学(18686)
数学方法(18462)
(17592)
中国(15467)
(12945)
(11714)
贸易(11708)
(11545)
(11454)
农业(11128)
业经(10020)
(9996)
银行(9992)
(9685)
(9385)
(8093)
(8069)
金融(8069)
地方(7886)
税收(7763)
(7713)
及其(7488)
环境(7223)
机构
学院(168420)
大学(164344)
(76726)
经济(75193)
管理(64480)
研究(57416)
理学(54610)
理学院(54103)
管理学(53340)
管理学院(53023)
中国(47401)
(38360)
(34654)
科学(31332)
财经(29320)
(28884)
(26698)
(26460)
中心(26387)
(25684)
研究所(25519)
经济学(23115)
北京(22505)
业大(21773)
财经大学(21464)
(21075)
师范(20937)
经济学院(20898)
农业(20887)
(20679)
基金
项目(100280)
科学(79150)
研究(77644)
基金(72212)
(61496)
国家(60943)
科学基金(51788)
社会(49421)
社会科(46913)
社会科学(46907)
(38310)
基金项目(36634)
教育(35446)
编号(33248)
(32166)
自然(31668)
资助(30902)
自然科(30868)
自然科学(30859)
自然科学基金(30273)
成果(27107)
(23110)
课题(22774)
(22662)
重点(22082)
(20231)
(20141)
国家社会(20075)
教育部(19938)
人文(19722)
期刊
(91124)
经济(91124)
研究(56356)
中国(30533)
(26370)
(24999)
管理(24194)
(21774)
金融(21774)
科学(19741)
学报(19143)
农业(17627)
业经(16932)
教育(16818)
经济研究(16262)
大学(15500)
学学(14588)
技术(14288)
财经(13933)
(12022)
问题(11920)
(11039)
商业(10132)
国际(9539)
理论(9501)
统计(9051)
技术经济(8831)
(8577)
实践(8559)
(8559)
共检索到263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方  纪飞峰  
2008年以来,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飞涨,发生饥饿粮荒,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粮食自给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然而,随着我国将迎来15亿人的人口峰值对粮食需求量的巨大推动,以及城镇化率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对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及结构的重要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在未来三五十年是否依然可以继续保持乐观形势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影响要素,构建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变化的可能情景,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粮食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伟国  
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粮食的产销变动趋势又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粮食预警预报系统”的一项阶段性报告,主要通过统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反映我国粮食产量、消费量、合理储备量的中长期变动趋势(1995-2020年),并作出相应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长云  张艳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伟国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将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陆伟国  
The essay works out a long and medium-range forecast model of China's grain consumption. The model shows that China's grain consumption wil reach ,5244 hundred million kilograms up to year 2000. The gap betwee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s about 144-244 hundred million kilograms and the deficiency rate is 2.8-4.7%.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grain consumption will show a strong tendency of increase 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grain will maintain a status of fragile equilibrium in a long period of Yime. So the grain consumption should be put under sensible control.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其友  米健  高明杰  
粮食中长期消费需求预测是粮食经济、粮食安全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估计了4个人均粮食消费需求函数方程;通过时间序列分析确立了2030年和2050年中国的人口、收入、价格和工业用粮比例等重要参数;结合上述参数和估计结果,对中国的长期粮食消费需求进行了不同情景的预测和模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中国粮食消费总需求将稳步增长,到2030年为5.6亿~5.8亿t,到2050年为6.1亿~6.5亿t;3种主要农作物的消费份额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玉米的消费份额增加,水稻和小麦的份额减少。中国的粮食政策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灵活调整。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风  孙瑾  
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影响粮食需求变化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要准确地预测我国中长期粮食需求的变化,往往存在很大的困难。而对中长期粮食需求变化趋势的不同判断,不仅关系到我国粮食和农业政策的现实选择,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发展乃至宏观经济政策的战略取向。本文就中长期我国粮食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专门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祖国补  潘耀国  
一、我国粮食前景严峻,必须以长期的观点看待粮食问题 农村改革以来,粮食问题上有些变化是始料未及或没有估计透的。在农村改革以前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粮食处于短缺状态。我国人民吃饭问题长期未能妥善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几年之内这一目标奇迹般地实现了,而且相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卖粮难”的新问题。事情变化之快,主要是由于农村政策的改革,使农民久被压抑的积极性得到释放,使多年积累的生产力发挥了空前的巨大效应。但是,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是否真的研究透彻了,显然仍不能划上句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彬  
由于收入提高、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压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中长期的粮食产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目前,从国外进口粮食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因此,有关中长期我国粮食进口的问题,有必要给予关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一杰  邸菲  辛岭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晋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朱晋(杭州商学院310035)我国是产粮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进口粮食较多的国家之一。1983年以前,我国粮食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1983年以后,主要是产量“多多少少”的波动,而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从1984年开始,连续几年出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希成  徐芳  
1.着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产粮大县。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的实施,稳步提升了我国粮食优势产区的生产集中度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7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集中度已分别达到98%、80%、70%和59%。但是,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的实践中,粮食主产区的范围比较宽泛,无法完全按照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生产的要求将粮食生产的财政扶持资金集中到具有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的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