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7)
- 2023(7142)
- 2022(6192)
- 2021(5791)
- 2020(5001)
- 2019(11267)
- 2018(11239)
- 2017(23037)
- 2016(12529)
- 2015(14419)
- 2014(14409)
- 2013(14426)
- 2012(14089)
- 2011(13025)
- 2010(13305)
- 2009(12792)
- 2008(12517)
- 2007(11634)
- 2006(10796)
- 2005(10086)
- 学科
- 济(49213)
- 经济(49149)
- 管理(35162)
- 业(33743)
- 企(24818)
- 企业(24818)
- 方法(20588)
- 数学(18237)
- 数学方法(18021)
- 农(17366)
- 中国(16858)
- 财(13714)
- 制(12970)
- 贸(12746)
- 贸易(12739)
- 易(12438)
- 银(11004)
- 银行(10979)
- 农业(10833)
- 行(10657)
- 学(10352)
- 策(10324)
- 业经(10292)
- 融(9332)
- 金融(9331)
- 地方(8657)
- 及其(8413)
- 税(8213)
- 税收(7868)
- 收(7815)
- 机构
- 学院(188850)
- 大学(188107)
- 济(81830)
- 经济(80014)
- 研究(71489)
- 管理(68653)
- 理学(57570)
- 理学院(56929)
- 中国(56695)
- 管理学(56031)
- 管理学院(55685)
- 科学(42377)
- 京(41306)
- 财(40844)
- 所(38642)
- 农(37183)
- 研究所(34666)
- 中心(31738)
- 财经(30925)
- 江(30144)
- 农业(29568)
- 业大(27962)
- 经(27944)
- 北京(27075)
- 院(25540)
- 经济学(24496)
- 范(24216)
- 师范(23908)
- 州(23696)
- 财经大学(22736)
- 基金
- 项目(113742)
- 科学(87793)
- 研究(83273)
- 基金(80817)
- 家(71522)
- 国家(70868)
- 科学基金(58129)
- 社会(50848)
- 社会科(48071)
- 社会科学(48060)
- 省(43790)
- 基金项目(41075)
- 教育(38129)
- 划(38069)
- 自然(37662)
- 自然科(36713)
- 自然科学(36697)
- 自然科学基金(36048)
- 资助(35415)
- 编号(34513)
- 成果(29830)
- 部(26131)
- 重点(25922)
- 发(25517)
- 课题(24877)
- 创(22874)
- 性(21837)
- 科研(21789)
- 教育部(21653)
- 创新(21463)
共检索到304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乐 邹文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居民粮食消费经历了不得温饱、基本温饱、总体小康以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4个阶段。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粮食在不同用途、品种结构和城乡消费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粮食消费的趋势进行了研究。中长期内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升级,渐趋多元化;粮食消费需求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口粮、种子用粮稳中趋减,饲料粮、工业用粮快速增长;稻谷、小麦消费需求呈下降趋势,玉米、大豆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最后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农业科技推广、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农业补贴制度实施、生物能源开发及海外农业资源利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消费 现状 趋势 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道亮 卢凤君
应用二维评判方法,划分了我国各地区粮食供求的余缺类型,分析了各类型地区粮食的流量、流向及其在地区间粮食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外推了未来我国地区间粮食贸易格局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现我国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 地区间贸易格局 控制对策 中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邹凤羽
随着土地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包括粮食科技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时代理念。本文在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粮食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粮食科技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以生物技术和精细化工为工艺技术方向,集成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相互渗透;注重粮食资源的综合利用,注重信息、智能、绿色、生态技术在粮食科技中的应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声俊
我国粮食的现状、预测与对策丁声俊一、全国粮食生产格局大变从本世纪80年代初期始,改革开放空前解放出发展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力。短短15年,我国粮食由3000亿公斤跃上3500亿公斤,再上4000亿公斤,又破4500亿公斤大关,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国荣 李冀
1949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解放初期不发达的商品经济下的小范围、小数量的自由流通;二是五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下的全国性大批量计划调拨;三是八十年代末期粮食调拨体制的改革调整,以及多种区域流通形式出现。这种发展过程是我国粮食流通体制调整,改革的必然结果。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会相应出现新的粮食区域流通形式,这些形式对中国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非凡 施国庆 吴志华
目前,我国有关粮食物流中心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粮食物流规划的重要内容,并且诸多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已经投入运行或正在建设当中。未来几年,我国的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将更强调对现有粮食物流资源的整合提升,并且功能型区域粮食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将推动粮食物流中心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但在未来粮食物流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政府、市场中介和行业协会、大企业在物流中心体系中的作用,注重培养粮食物流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物流中心技术。
关键词:
粮食 物流中心 特点 趋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樊琦 刘满平
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美元汇率不断贬值的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飙升,给全球通胀带来了较大压力,粮食逐渐成为全球投机资本追逐的重要目标之一。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粮食金融化属性日益凸显,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因此,研究和探讨粮食金融化趋势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一、粮食金融化趋势1.全球范围内货币流动性充裕。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一直维持较低的利率水平,不同国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伟国
我国粮食生产趋势受激励因素、制约因素、波动因素的共同作用,呈现上升与波动相交织的形态。近年粮食生产将稳定增长,至2000年,5000亿kg的目标可望实现。还提出了为实现粮食目标而应采取的各项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增长形态,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笑涓 曲长祥
21世纪我国粮食消费的新趋势张笑涓曲长祥一、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消费的简要回顾回顾我国粮食消费的历史过程,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1978年前后的差异性。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整个经济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有些是根本性改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粮食消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苑林娅
今年我国夏粮丰收,粮食增产目标有望实现,库存仍可弥补供需缺口,中国粮食安全和国民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只要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进一步利用非耕地,推广科技成果,我国的粮食生产潜力便可挖掘。未来二三十年,我国粮食进口依存度在10%以内,不会产生危机。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趋势 预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宏结 俞蕊
我国已经连续5年粮食产不足需:去年世界粮食又大幅减产——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不利情况使人不免产生这些疑问:我国目前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呢?会不会出现粮食短缺?世界粮食市场能满足中国的粮食缺口吗? 一、我国目前会出现粮食危机吗?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清保
近年来,中国各地相继兴办一些粮食批发市场,尤其是作为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的龙头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对深化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粮食商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就目前来讲,中国粮食市场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与流通落后、运行不畅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粮食流通不畅的症结关键还是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存在缺陷。本文主要介绍当前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惠源
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大国,米面加工能力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米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加工企业规模和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工业化生产和加工装备水平提升。但在产业规模化、产业链建设、粮食资源高效利用及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对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初加工产能相对过剩、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主食品工业化水平不高;主要成因为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展望了中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前景,要更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关键装备自主化率水平,加...
关键词:
粮食加工 科技 产业结构 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