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0)
- 2023(15086)
- 2022(12443)
- 2021(11672)
- 2020(9652)
- 2019(22408)
- 2018(22637)
- 2017(43681)
- 2016(23952)
- 2015(27387)
- 2014(27880)
- 2013(27383)
- 2012(25170)
- 2011(22793)
- 2010(22857)
- 2009(21134)
- 2008(20786)
- 2007(18881)
- 2006(16850)
- 2005(14882)
- 学科
- 济(94700)
- 经济(94590)
- 管理(68233)
- 业(62803)
- 企(50471)
- 企业(50471)
- 方法(40734)
- 数学(34952)
- 数学方法(34608)
- 中国(30091)
- 农(28857)
- 财(23299)
- 业经(22416)
- 学(21013)
- 制(20895)
- 地方(19588)
- 农业(18150)
- 贸(17459)
- 贸易(17446)
- 银(16888)
- 银行(16844)
- 易(16805)
- 理论(16593)
- 行(16151)
- 融(15878)
- 金融(15870)
- 和(15600)
- 体(15083)
- 环境(14335)
- 技术(14323)
- 机构
- 大学(346334)
- 学院(345187)
- 济(135379)
- 管理(133692)
- 经济(132210)
- 研究(117538)
- 理学(114294)
- 理学院(113022)
- 管理学(111114)
- 管理学院(110487)
- 中国(89767)
- 京(75828)
- 科学(72326)
- 财(64919)
- 所(59675)
- 农(58643)
- 研究所(53897)
- 中心(52781)
- 江(51983)
- 业大(51894)
- 财经(51204)
- 北京(48428)
- 经(46369)
- 范(46204)
- 农业(45982)
- 师范(45726)
- 院(42719)
- 州(42165)
- 经济学(39951)
- 财经大学(37886)
- 基金
- 项目(227492)
- 科学(177038)
- 研究(169381)
- 基金(161928)
- 家(141083)
- 国家(139875)
- 科学基金(118710)
- 社会(103575)
- 社会科(97845)
- 社会科学(97815)
- 省(89180)
- 基金项目(85889)
- 教育(77859)
- 自然(76576)
- 划(74966)
- 自然科(74702)
- 自然科学(74683)
- 自然科学基金(73309)
- 编号(71520)
- 资助(66552)
- 成果(59087)
- 重点(50731)
- 部(49944)
- 课题(49539)
- 发(48562)
- 创(46752)
- 创新(43583)
- 项目编号(43514)
- 科研(43061)
- 教育部(42420)
- 期刊
- 济(156339)
- 经济(156339)
- 研究(107134)
- 中国(70628)
- 学报(55323)
- 农(54143)
- 管理(50505)
- 科学(49805)
- 财(47723)
- 教育(44034)
- 大学(41724)
- 学学(38769)
- 农业(37389)
- 融(33364)
- 金融(33364)
- 技术(30685)
- 业经(27609)
- 财经(25086)
- 经济研究(25013)
- 经(21359)
- 问题(21197)
- 图书(20728)
- 业(18701)
- 理论(18285)
- 商业(16813)
- 实践(16703)
- 践(16703)
- 技术经济(16277)
- 现代(16055)
- 科技(16012)
共检索到522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琴华
粮食流通市场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粮食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为了建立全国一体化的粮食市场 ,必须对各层次流通主体进行整合。结合市场化现状和建设的要求 ,本文认为 ,在一体化的粮食市场框架下 ,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主体建设的重点为 :通过粮食行业组织的结构调整改造国有粮食企业 ,培育基本的市场主体 ;加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 ,填补粮食初级市场和部分批发市场主体的缺位 ;正确定位和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主体的职能。
关键词:
粮食流通 市场化 整合 市场主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趋向渐进式发展。市场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主线。当前应努力塑造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完善粮补改革若干政策,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市场化 直接补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课题组
一、目标模式 我们在对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初级的粮食“市场主体运行,国家宏观调控”模式和“一五”至“六五”时期(1953—1985年)高度集中的粮食统购统销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市场主体运行,国家宏观调控”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取消国家定购,粮食流通彻底实现市场化;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取消行政定价;把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彻底推向市场,使粮食生产者、经营者真正成为独立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东昌
文章强调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粮食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在我国当前存在的多个严峻条件的刚性约束之下,粮食的生产流通改革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以对粮食生产流通所需要素的科学评估为依据,以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为核心,以按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各类企业为市场主体,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为基本保障,形成良性运行模式,以尽快解决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组织问题,达到粮食生产及流通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目的。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市场化 粮食主产区 市场主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凤羽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粮食库存压力加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进口增多,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和部分品种供求失衡,实行直接价格支持政策面临的困局;分析了当前国家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支持政策,探索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须向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要逐渐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农业是弱质性产业,需要国家不断增强财政支持和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邹凤羽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增长,粮食库存压力加大,国内外粮价倒挂,粮食进口增多,国内粮食阶段性供大于求和部分品种供求失衡,实行直接价格支持政策面临的困局;分析了当前国家调整和改革粮食流通支持政策,探索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须向市场化进一步推进,要逐渐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同时,农业是弱质性产业,需要国家不断增强财政支持和加强宏观调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苏健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录平
建国以来,我国适时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推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从缩小计划管理范围、扩大市场调节比重,半放开到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逐步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粮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粮食购销新体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粮食购销政策也要适应新形势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今后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如何?笔者从完善粮食市场体系、规范粮食市场秩序、健全粮价形成机制、改善宏观调控四个方面作了浅显的探讨,起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
粮食 购销政策 演变 市场化 取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宁自军
2001年,国务院对包括浙江省在内的8个主销区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项改革要求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可调控库存和财政支农力度,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必将对销区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具有浙江"粮仓"之称的嘉兴市为例,就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粮食购销市场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衡量指标 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亦林 铙小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经勇 黄焕文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重大的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任何一个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本文就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以及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与粮食购销市场化的互动关系,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购销市场化 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焕文 许经勇
以国家干预为特点的粮食保护政策,必然会扭曲市场运行机制,削弱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这就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粮食贸易新体制,实现主要由政府调节粮食供求向主要由市场调节粮食供求的转变。最终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
关键词:
粮食购销 改革目标 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