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8)
2023(13544)
2022(11576)
2021(10638)
2020(8898)
2019(20484)
2018(20370)
2017(39757)
2016(21871)
2015(24972)
2014(25288)
2013(25259)
2012(24214)
2011(22193)
2010(22729)
2009(21505)
2008(21874)
2007(19974)
2006(17957)
2005(16885)
作者
(65946)
(55060)
(55015)
(52409)
(34969)
(26247)
(25249)
(21368)
(20763)
(19870)
(18807)
(18483)
(17698)
(17661)
(17449)
(17096)
(16568)
(16286)
(16052)
(15945)
(14082)
(13732)
(13466)
(12564)
(12517)
(12458)
(12457)
(12378)
(11239)
(11021)
学科
(97155)
经济(97021)
管理(65755)
(62534)
(49049)
企业(49049)
方法(37382)
数学(32530)
数学方法(32275)
中国(30202)
(29841)
(26772)
(24860)
地方(24076)
业经(22417)
农业(19174)
(18831)
银行(18797)
(18725)
贸易(18710)
(18119)
(18079)
(18061)
(17477)
金融(17473)
(16446)
环境(15659)
(15334)
财务(15293)
财务管理(15243)
机构
学院(326972)
大学(326396)
(138965)
经济(135907)
管理(120391)
研究(116604)
理学(101341)
理学院(100168)
管理学(98639)
管理学院(98021)
中国(91159)
(70647)
(69519)
科学(68760)
(60685)
(58170)
研究所(54012)
财经(53057)
中心(53039)
(52503)
(47761)
业大(46771)
北京(45515)
农业(45338)
(43356)
师范(42937)
经济学(42796)
(41571)
(41367)
财经大学(38827)
基金
项目(201457)
科学(157163)
研究(150852)
基金(143413)
(124033)
国家(122934)
科学基金(103493)
社会(95488)
社会科(90404)
社会科学(90378)
(79651)
基金项目(75356)
教育(69007)
(66827)
自然(63635)
编号(62639)
自然科(61977)
自然科学(61958)
自然科学基金(60839)
资助(58672)
成果(53072)
(48210)
重点(46030)
(45461)
课题(44274)
(41561)
(40878)
(39091)
创新(39082)
国家社会(39065)
期刊
(166488)
经济(166488)
研究(104197)
中国(72130)
(55529)
(54699)
学报(49333)
科学(45532)
管理(45520)
大学(37641)
农业(37295)
(36791)
金融(36791)
教育(36778)
学学(35313)
业经(28153)
技术(28134)
财经(26986)
经济研究(26011)
(23193)
问题(22714)
(19168)
(18462)
技术经济(16563)
理论(16462)
商业(15759)
国际(15655)
(15633)
世界(15374)
现代(14953)
共检索到518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红雷  
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启湘  韩松  
加入WTO,我国的粮食流通领域必须遵照多边协议的要求,按既定的进程对外开放。然而历次的改革表明。由于国家的粮食流通政策变动频繁,流通与生产、消费等环节难以形成稳定的经济联系,以致流通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粮食市场的供求矛盾。粮食流通业的弱质性决定了粮食流通利益损失的必然性。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粮食流通利益损失,实现利益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录瑞  刘启文  彭珂珊  王天义  
我国粮食生产自1984登上新台阶后,已经五年徘徊不前,1991年粮食虽然丰收,但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均占有量未达到1984年人均388kg的水平。1992年部分地方洪涝、风雹、干旱等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粮食消费每年增加16.5亿kg,局部地区库存紧张。从1987年开始大量进口粮食,1990年进口粮食达137.2亿kg,而且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的尖锐矛盾无明显缓和。据预测,我国到1995年、2000年和2020年的总人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鸣  宋洪远  Michael Carter  
本文基于动态资产贫困理论,使用20032014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微观数据,运用DEA方法下最新技术EBM模型分析了20092014年河南省小麦生产效率损失情况,然后使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估计了农业补贴对小麦生产效率损失的影响,最后通过工具变量和多种估计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得出:20092014年,虽然河南省小麦生产效率逐年提高,但损失仍然严重;农业补贴会促使受限于资产贫困的农户选择高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从而减少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农业补贴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并且粮食直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林  庞冠琪  王健  
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是国际化背景下世界各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挑战。本文首先构造了在损失规避情景下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政策的内生模型,建立了粮食出口限制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基于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和序次选择模型,利用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2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对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对粮食主产国实施粮食出口限制有实质性的、显著的推动作用。从平均水平来看,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粮食价格每上升1%,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发生比是不实施粮食出口限制的8.79倍。此外,当国际粮食价恪处于高位时,对粮食贸易...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远辉  唐天伟  
~~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罗屹  李轩复  黄东  武拉平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因此,在重视增产的同时,需要不断关注粮食损失问题。通过回顾现有粮食损失的研究,总结文献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分析表明,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1)减少粮食损失的目的和效果的研究。包括增加粮食供给、保障国家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粮食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以及增加粮食价值链参与者的利润等。(2)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水平估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减少粮食损失的方法研究,包括品种改良、教育培训、改进储存设施等。在对现有研究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展望:未来的研究应向粮食价值链下游环节拓展,对粮食质量损失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关注粮食的最优损失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亚荣  王立娇  
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关系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的重大问题。通过对粮食损失、粮食浪费、环境足迹概念的梳理,明确消费前端三大主粮的损失为评估对象,采用系统性评价方法,对粮食消费前端(包括收获、储藏、加工和运输四个环节)的损失率和损失数量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出粮食损失的环境足迹,探讨减少粮食损失和保护资源环境的策略。研究表明,小麦、水稻和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765%、3.771%和2.920%,消费前端损失率分别为11.665%、12.871%和13.320%。2020年消费前端三大主粮损失的数量总计为7 765万t,其中,小麦损失1 566.03万t,水稻损失2 726.85万t,玉米损失3 472.12万t。碳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0 189万t CO_2e,蓝水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100.95亿m~3,土地足迹的平均估计值为2329.50万hm~2。虽然各环节粮食损失的原因不同,但分析发现提升各环节技术水平是减损的共同路径。因此,建议采取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改善粮食储藏设施与条件、创新发展粮食减损加工技术、推广高效粮食运输设备等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晶  
粮食产后减损不仅是全球关注的重大课题,而且是中国维护粮食安全、实现粮食绿色发展的重大实践。2021年7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国际农业发展基金(IFAD)和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ESCAP-CSAM)共同主办了"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促进中国实现可持续粮食系统转型"的"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独立对话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轩复  黄东  武拉平  
本文利用全国3251个农户的数据,实证研究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主粮收获环节的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农户规模增加,收获环节粮食损失均不断降低。同时,无论是三大主粮总体情况还是水稻和玉米分品种情况,收获期间的异常天气对大规模农户的粮食损失影响均不显著,虫害则显著增加了所有农户的粮食损失。从总体来看,接受过培训的大规模农户的粮食收获环节损失更低;全程机械化收获显著增加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损失;收割时间越长,大规模农户的损失降低,但中小规模农户的损失增加。不断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加强节粮教育培训和虫害防治,天气预报服务以及加强粮食(特别是水稻、玉米的)专用收获机械研发,有利于降低粮食收获环节损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轩复  黄东  屈雪  朱俊峰  
使用全国3251个农户的数据,通过两步法,比较不同收获方式和社会化服务(购买农机服务)对小麦、水稻、玉米三种主要粮食作物收获环节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全人工收获方式,全程机械化收获总体上提高了收获环节损失。分品种而言,增加了水稻损失,但降低了小麦损失;半机械化收获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收获损失。深入研究发现:购买农机服务能够显著减少小麦的收获损失,稳健性检验反映结论仍然保持一致。基于此,对于小麦要进一步推动全程机械化,对于水稻和玉米,要研发适合农户规模的小型农机和专业农机,短期内进一步推进分段机械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张恒春  李婕  武志刚  
采用案例研究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河南地区小麦产后各环节的损失进行了实地测量,并对河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种植小麦的900多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层面小麦产后的损失率约为2.1%,其中产后收割环节损失率为1.6%,显著高于运输、晾晒、存储等其他环节;在最佳收割期收割小麦以及选用质量好的收割机械都对小麦收割损失率的降低有显著作用;存储条件的改善以及存储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农户存储小麦的损失率显著下降。分别从提高机械装备水平、增加产后服务供给以及推广科学储粮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遥  梁颖  赵晶  孔祥斌  刘小刚  张宝芳  
对于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研究国内外多集中于评价其刚性损失,而缺乏对于其隐性损失的评价方法。本项研究利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及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以2008年北京市大兴区农户调研样点数据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粮食生产能力的隐性损失。结果表明:农户的耕地利用比较效益可导致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耕地利用强度的降低。其中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可通过粮食播种面积的变化计算,耕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可通过粮食作物的单产差异计算。同时在大兴区的实例研究中发现,测算样点潜力值呈现出区域分布规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耕地隐性生产能力损失越大,其粮食生产潜力也越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阐述了新时期对粮食物流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指出了当前粮食物流宏观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搞好粮食物流的宏观调控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意在对规范粮食物流秩序、实现粮食流通的良性运作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奎  邓晓虹  
本文从金融控制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金融控制的收益和损失。在我国 ,金融控制带来的收益主要有金融租金和货币发行收益 ,而金融控制的损失主要有利率控制效率损失、不良资产损失和银行管理效率损失。量化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金融控制的收益远小于其损失 ,金融改革迫在眉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