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7)
- 2023(6882)
- 2022(6198)
- 2021(5949)
- 2020(5261)
- 2019(12577)
- 2018(12559)
- 2017(26254)
- 2016(14488)
- 2015(17037)
- 2014(17531)
- 2013(17768)
- 2012(17021)
- 2011(15525)
- 2010(15924)
- 2009(15448)
- 2008(15830)
- 2007(14747)
- 2006(13084)
- 2005(12337)
- 学科
- 济(65228)
- 经济(65156)
- 管理(40797)
- 业(40447)
- 方法(31606)
- 企(30599)
- 企业(30599)
- 数学(28516)
- 数学方法(28247)
- 农(20180)
- 中国(18804)
- 财(17823)
- 制(15736)
- 贸(14609)
- 贸易(14602)
- 易(14181)
- 银(13050)
- 银行(13028)
- 学(12463)
- 行(12441)
- 农业(12323)
- 业经(12071)
- 融(11783)
- 金融(11781)
- 地方(11085)
- 务(10476)
- 财务(10448)
- 财务管理(10414)
- 企业财务(9784)
- 体(9462)
- 机构
- 大学(226348)
- 学院(224926)
- 济(98622)
- 经济(96481)
- 管理(84468)
- 研究(77421)
- 理学(70778)
- 理学院(70015)
- 管理学(68966)
- 管理学院(68533)
- 中国(63298)
- 财(49187)
- 京(48599)
- 科学(45035)
- 所(41342)
- 农(40599)
- 财经(38253)
- 研究所(36530)
- 中心(36120)
- 江(35367)
- 经(34380)
- 业大(32299)
- 农业(31980)
- 北京(31758)
- 经济学(30746)
- 范(28322)
- 州(28120)
- 财经大学(28099)
- 师范(28076)
- 经济学院(27968)
- 基金
- 项目(131903)
- 科学(101990)
- 研究(97645)
- 基金(94566)
- 家(81448)
- 国家(80774)
- 科学基金(67333)
- 社会(60434)
- 社会科(57190)
- 社会科学(57168)
- 省(50720)
- 基金项目(49724)
- 教育(45057)
- 划(43137)
- 自然(42562)
- 自然科(41475)
- 自然科学(41459)
- 编号(41396)
- 自然科学基金(40701)
- 资助(40548)
- 成果(35234)
- 部(30674)
- 重点(29726)
- 发(28671)
- 课题(28197)
- 创(26312)
- 教育部(26058)
- 性(25661)
- 科研(25408)
- 人文(25206)
- 期刊
- 济(114613)
- 经济(114613)
- 研究(72068)
- 中国(42448)
- 财(38475)
- 农(37256)
- 学报(33206)
- 科学(30077)
- 管理(29909)
- 融(27935)
- 金融(27935)
- 大学(24700)
- 农业(24664)
- 学学(23159)
- 教育(20672)
- 财经(20118)
- 业经(19153)
- 技术(18676)
- 经济研究(18023)
- 经(17220)
- 问题(16788)
- 贸(14663)
- 理论(13524)
- 业(12568)
- 技术经济(12357)
- 实践(12064)
- 践(12064)
- 国际(12045)
- 商业(11877)
- 统计(11627)
共检索到351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冀名峰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仅要立足于粮食形势的发展 ,更要立足于粮食市场上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市场最基本的国情是 :粮食市场是一个大市场 ,但这个大市场却是由数量众多、规模很小、素质不高的市场主体组成的 ,这使得整个市场表现出严重的同步性问题 ,这极大地影响了市场的稳定和效率。粮改应设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认为 ,解决同步性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改革市场主体 ,重点是改革国有粮食企业。以大城市粮食加工分销系统跨地区收购、兼并、重组和改造粮食大县的粮站粮库和其它收购网点 ,走大型化、集团化、品牌化和一体化的路子 ,则是一条现实的改革途径
关键词:
粮食市场 同步性 改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炳生
我的《我国粮食市场上的价格信号问题》一文在《中国农村经济》1991年第6期发表之后,引起了一些讨论。《中国农村经济》同年第11期发表了夏永祥同志的文章,对我提出的观点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的文章是一篇实证性的论文,只是一种对现状的描绘和某些内在联系的阐述;文中既没有包含对我国现行粮食价格是非优劣的判断,也没有提出任何维护某种政策措施的主张。批评者似乎并没有弄清这个问题。批评者对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价格弹性似乎没弄明白。现对现行的价格体系是否合理以及什么样的价格体系才是合理的问题,再谈一下个人的见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新月 肖国安 施锡铨
中国粮食市场上供求关系反复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机制形成粮食市场价格的潮汐式现象?WTO条件下中国粮食市场竞争格局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拟借用博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履让 蒋修文 肖春阳
目前,我国农业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我国的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但必须供养比美国多3-4倍的人口,那么,我国农业是靠什么力量提高粮食产量以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呢?美国哈佛大学的珀金斯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从1400年到20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数量增长了7-9倍,人均粮食消费量在长时期或者保持不变,或者只是略有增加,而同期我国耕地总数只增长了4倍,粮食总产量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靠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其贡献各占50%左右。自本世纪中叶以后,我国粮食总产量增产途径基本上只是依靠提高单产,并且还要补偿因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下降所造成的负贡献近20%,提高单产所做的贡献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忠海
198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粮食市场持续疲软已逾两年,而且现在仍未有走出疲软的迹象。粮食作为价格波动性很强的农产品,竟表现出如此的单向变动趋势,对此进行探讨,显然十分重要。本文在描述我国粮食市场持续疲软状况的基础上,揭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川
粮食价格是一个突出而又敏感的问题,粮食价格的波动受到生产、气候、社会、经济以及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从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两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粮食价格的影响因素。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不同因素对我国不同品种粮食价格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大豆、玉米的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生产成本、国际价格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较显著;而小麦、水稻的市场价格受国家粮食价格政策的影响较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秀青
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粮食市场自2009年2月份开始有所回升,总体运行平稳。本文首先回顾2009年粮食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其次从粮食政策、生产成本、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市场的运行环境;最后对2010年的国内粮食市场走势进行了判断分析。
关键词:
粮食市场 价格特征 运行环境 趋势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邹新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川 赵俊晔 钟永玲
该文利用风险价值法,以我国小麦、玉米、粳稻、早籼稻、晚籼稻、大豆的市场价格为研究对象,度量了我国粮食市场的风险大小,评估了我国粮食市场风险的发生程度。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市场是一个风险发生频率较高的市场,并且还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风险的发生大小有所不同,其中大豆的市场风险值最大,其次为玉米、粳稻、早籼稻、晚籼稻,小麦的市场风险值最小;粮食市场价格下跌风险与市场价格上涨风险的发生频率基本相当,两者同等重要,在重点关注粮食价格上涨风险的同时,更应重视粮食价格下跌所产生的风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晶 鲁清
我国的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鉴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笔者认为应该从供求时间序列的整体角度来评价粮食安全。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供给和需求进行了测算,并根据粮食供求的增长趋势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粮食 供给 需求 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资灿
粮食市场价格走势由市场上供求双方力量来决定。粮食的供给来源包括国内生产和国外进口两部分,需求也包括两大块,即国内消费和出口。粮食生产。有关模型预测结果显示:1998年粮食生产总体上仍将保持稳定,可望与1997年持平,但不同品种的生产波动会较大,夏粮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国安
一、粮食供求市场价格变动分析 1.完全竞争粮食供求市场的价格波动。完全自由竞争粮食供求市场,价格和产量不存在任何人为的限制,但供给量变动存在时滞,粮食生产者以目前市场价格作为决定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翁鸣
中国粮食价格刚性上涨与国际粮食价格不断走低,导致国内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粮食价格,并使中国粮食市场产生挤压效应。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中美两国小麦和玉米生产成本与国际粮食海运费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效应主要源自国内外粮食生产成本变化,特别是国内人工成本占比大而且增长幅度大,国内土地成本上升幅度明显,而国际粮食海运费用下降促使进口粮食到岸完税价格进一步降低。同时,鉴于粮食市场挤压效应的负面作用,本文测算了2015年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情况下粮食进口关税下调空间,其结果是,中国主要粮食品种进口关税下调空间非常有限。
关键词:
粮食市场 挤压效应 生产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介跃建
利用GTAP模型定量评价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重点分析在国际和国内不同的粮食市场条件下我国粮食贸易格局变化。结果表明 :中国的粮食市场的变化主要由国内的需求所决定。在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会超过供给增长 ,从而导致市场粮食价格相对上升。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粮食供给出现波动时 ,国内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均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有利于加强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在入世后的环境下 ,我国不会面临重大的国家食物安全风险。但国内市场粮食价格的较大幅度波动会导致农民收入的不稳定 ,因而需要考虑采用适当的措施来稳定农民的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