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1)
- 2023(10335)
- 2022(9127)
- 2021(8583)
- 2020(7417)
- 2019(17117)
- 2018(17389)
- 2017(34533)
- 2016(19229)
- 2015(22060)
- 2014(22608)
- 2013(22285)
- 2012(21248)
- 2011(19398)
- 2010(19811)
- 2009(18866)
- 2008(18950)
- 2007(17635)
- 2006(15639)
- 2005(14235)
- 学科
- 济(76655)
- 经济(76568)
- 管理(54593)
- 业(51587)
- 企(39589)
- 企业(39589)
- 方法(34177)
- 数学(30399)
- 数学方法(30073)
- 农(25319)
- 中国(23072)
- 财(21668)
- 制(19143)
- 贸(16493)
- 贸易(16487)
- 学(16201)
- 易(16061)
- 农业(15816)
- 银(15388)
- 银行(15357)
- 业经(15348)
- 地方(15251)
- 行(14756)
- 融(13510)
- 金融(13502)
- 策(13085)
- 体(12849)
- 务(12117)
- 财务(12072)
- 财务管理(12038)
- 机构
- 学院(283658)
- 大学(282127)
- 济(118303)
- 经济(115595)
- 管理(105925)
- 研究(98564)
- 理学(89502)
- 理学院(88544)
- 管理学(87028)
- 管理学院(86499)
- 中国(77118)
- 京(60531)
- 科学(59523)
- 财(58498)
- 农(52509)
- 所(51581)
- 研究所(46336)
- 中心(45612)
- 江(45096)
- 财经(44980)
- 业大(42379)
- 农业(41521)
- 经(40498)
- 北京(38626)
- 范(36875)
- 师范(36478)
- 经济学(35687)
- 州(35627)
- 院(34919)
- 财经大学(32815)
- 基金
- 项目(175561)
- 科学(135844)
- 研究(130746)
- 基金(124033)
- 家(107596)
- 国家(106655)
- 科学基金(89161)
- 社会(79869)
- 社会科(75538)
- 社会科学(75515)
- 省(69392)
- 基金项目(64533)
- 教育(60951)
- 划(58604)
- 自然(56433)
- 编号(55776)
- 自然科(55020)
- 自然科学(55000)
- 自然科学基金(53998)
- 资助(52769)
- 成果(47621)
- 重点(39815)
- 部(39630)
- 课题(39248)
- 发(38408)
- 创(35415)
- 性(33932)
- 教育部(33410)
- 科研(33406)
- 创新(33182)
- 期刊
- 济(135618)
- 经济(135618)
- 研究(86882)
- 中国(56594)
- 农(48289)
- 财(44833)
- 学报(43667)
- 科学(39233)
- 管理(38090)
- 大学(32559)
- 农业(32400)
- 教育(32362)
- 融(30998)
- 金融(30998)
- 学学(30596)
- 技术(25109)
- 业经(23291)
- 财经(22351)
- 经济研究(21784)
- 经(19181)
- 问题(18746)
- 业(16703)
- 贸(16188)
- 理论(14755)
- 统计(14240)
- 技术经济(14210)
- 商业(13747)
- 国际(13561)
- 版(13467)
- 实践(13271)
共检索到43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广深 谭莹
粮食安全主体的动力机制包括宏观主体的动力机制、中观主体的动力机制和微观主体的动力机制。通过不同粮食安全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表明,提高种粮收益是确保中央政府在粮食安全博弈中的主动地位的策略选择。确保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一是调动地方政府参与粮食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二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三是提高种粮补贴;四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博弈分析 种粮收益 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东群 王克军 蒋和平
本文通过对多个省份的粮食生产和储备情况调研,对粮食减产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认为今年夏粮减产虽受天气因素突发的影响,但也是多种因素叠加产生的必然结果,包括有效粮田面积与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种粮劳动力短缺,种粮成本上升和种粮利润降低,以及基层农业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从宏观层面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挑战。为此作者提出了新时代应树立新的国家粮食生产安全观、从"以主攻粮食产量为重"的导向转变为"以保证粮食有效供给为重"的导向,以及保障粮食安全三个重点。最后,提出了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贯彻落实粮食提质保量增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建民 孟俊杰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政策,认为这些支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如粮食补贴方法不完善、对粮食主产区补偿不足、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民增收目标没有有效耦合、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度不完善,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政策 绩效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洪兴
本文认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选择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该充分认识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着重处理好进出口贸易与合理保护的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世夫 王雅鹏
在我国粮食安全政策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趋向强制性变迁和以调整利益关系、保护农民利益为核心的渐进性变迁中,粮食安全政策变迁所面临的农业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凸现;坚持粮食生产与流通市场化路径、强化粮食生产资源与环境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完善粮食安全的政策与法制建设和粮食安全机制建设、节约粮食安全成本,是深化我国农业多重转型中粮食安全政策变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政策变迁 路径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耀
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粮食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 ,但过分的政府干预将增大粮食安全成本 ,导致效率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粮食安全制度和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 ,并就粮食流通的市场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流通体制 市场化改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光强
粮食安全的政策分析模型表明,粮食安全政策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至关重要因素,但是,不断变迁的粮食安全政策必须服从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规律,并且粮食安全政策还必须保持它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政策 市场均衡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伟光 罗庆成
对若干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分析浙江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潘伟光罗庆成一、粮食安全政策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粮食主要出口国。它的粮食安全政策基本上较为稳定,大体上有这样几个方面:(1)价格支持政策。这项政策是从本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磊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主要有粮食生产总量和增速的波动、粮食消费的增长、粮食贸易逆差的加大和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的存在使得粮食安全评价非常有必要。本文从粮食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和流通安全三个方面构建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二阶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定量的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状况稳定,粮食消费安全呈现下降趋势,粮食流通安全下降幅度最大,由此引起粮食总体安全状况不断恶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粮食净进口量的增加和粮食流通成本的变动。调整我国粮食生产结构和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燕枝 王美霞 王创云
评价粮食安全有四个较重要的指标,即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产量波动指数、粮食储备率和粮食自给率。本文利用熵值法对该四个指标赋权,构建粮食安全系数方程,得出我国粮食安全系数年度间波动较大、国家粮食安全还需高度重视的结论,因而减少我国粮食安全系数波动的核心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储备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淼
201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达到54 641万吨,增产2.9%。[1]尽管如此,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大问题,全球的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很严重,粮价维稳已成为各国的头等大事,2010年全球玉米价格暴涨了52%,小麦上涨了49%,黄豆上涨了28%。[2]有些问题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有些问题是人为造成的,这使全球经济陷入一种十分不稳定的状态。当今全球社会十分害怕粮食价格上涨,有些人把这些问题摆在与金融危机同一个位置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世夫
不同的补贴依据决定直接补贴政策效率的高低以及直接补贴政策目标实现的程度。我国直接补贴政策依据选择由于理论上不明确,使得实践中出现了“二种类型,四种模式”。我国直接补贴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则是次级目标。因此,根据国际上直接补贴政策依据选择的基本类型,尤其是根据我国直接补贴政策的首要目标,我国直接补贴政策依据应该以我国粮食安全为依据,从我国粮食安全包括的范围出发,构建高效的直接补贴政策体系。
关键词:
直接补贴 粮食安全 补贴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董林 李娟 李春顶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持续紧张的俄乌冲突导致全球粮食供给趋紧、需求和价格双升,粮食安全恐慌席卷全球,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的不确定性和变局。虽然短期内中国粮食市场受俄乌冲突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从长期来看,粮食进口成本攀升、市场结构性矛盾、贸易格局失衡和生物质能抢粮等,给中国粮食市场安全和农业强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周期性,供给和价格冲击容易诱发粮食市场系统性风险,导致政策调控失效和市场失灵。面对严峻的粮食安全局势,应统筹协调内外部关系,发挥宏观调控能力,防范和化解外部冲击的风险和威胁;以科技创新和法制保障,促进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转化,全面增强粮食安全自主掌控力和粮食安全治理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伟良 方梦佳
1.实行农业补贴,扶持粮食产业。近几年来,中国的几个重要贸易伙伴实际运用的农业国内支持总额略有下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美国生产者补贴等值(PSE)总额从2004年的432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233亿美元,欧盟则稳定在1000亿欧元左右,日本和韩国也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逐渐放弃了农业补贴政策,相反,美国的新农业法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