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4)
2023(15515)
2022(13314)
2021(12400)
2020(10289)
2019(23911)
2018(23831)
2017(46629)
2016(25272)
2015(28462)
2014(28615)
2013(28801)
2012(26878)
2011(24429)
2010(24682)
2009(22881)
2008(22537)
2007(20197)
2006(18143)
2005(16571)
作者
(75352)
(62349)
(62047)
(58778)
(39564)
(29764)
(28232)
(24371)
(23670)
(22465)
(21242)
(20986)
(19945)
(19884)
(19171)
(19143)
(18444)
(18227)
(17875)
(17836)
(15699)
(15375)
(15040)
(14177)
(14022)
(13938)
(13864)
(13756)
(12640)
(12247)
学科
(113046)
经济(112941)
管理(72950)
(71081)
(57443)
企业(57443)
方法(46408)
数学(40027)
数学方法(39675)
中国(32897)
(31091)
地方(27369)
业经(25914)
(25408)
(22381)
(22146)
(20513)
贸易(20496)
农业(20253)
(19830)
(19027)
银行(18982)
(18283)
(18267)
金融(18266)
技术(17710)
环境(17016)
(16994)
理论(16272)
(15418)
机构
大学(370990)
学院(369479)
(155062)
经济(151777)
管理(146497)
研究(128605)
理学(125590)
理学院(124201)
管理学(122388)
管理学院(121715)
中国(98384)
(80617)
科学(77202)
(71587)
(65219)
(60127)
研究所(58800)
中心(57310)
财经(56547)
(55168)
业大(53526)
北京(51900)
(51245)
(49042)
师范(48580)
农业(46816)
(46537)
经济学(46199)
(44903)
财经大学(41892)
基金
项目(241947)
科学(190331)
研究(179432)
基金(174549)
(151360)
国家(150084)
科学基金(128479)
社会(112889)
社会科(107074)
社会科学(107047)
(94359)
基金项目(92771)
自然(82253)
教育(81292)
自然科(80286)
自然科学(80268)
(79189)
自然科学基金(78856)
编号(73607)
资助(72373)
成果(60116)
(55480)
重点(54148)
(53803)
课题(50969)
(50268)
创新(46879)
教育部(46080)
国家社会(45850)
科研(45536)
期刊
(178603)
经济(178603)
研究(116328)
中国(73225)
管理(56109)
(55038)
学报(54821)
科学(52196)
(52123)
大学(41617)
教育(40571)
学学(39023)
农业(38349)
(37212)
金融(37212)
技术(32219)
业经(30678)
经济研究(28266)
财经(27950)
问题(24020)
(23954)
(19604)
理论(19516)
技术经济(19227)
图书(18965)
(18168)
商业(18130)
科技(17650)
实践(17630)
(17630)
共检索到563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祥新  钟钰  
本文选取进入壁垒、市场主体构成、利润率、规模经济、产能利用率、研发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对2008-2014年我国粮食加工业的市场结构变动与产业发展绩效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粮食加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改革和外资进入背景下,进入壁垒经历了从降低到提高的演变过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趋于下降,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2)中国粮食加工业发展绩效正逐步改善,但是整体水平偏低;3)粮食加工业市场结构的优化改善了产业发展绩效,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推进粮食加工业市场化改革;促进国内粮食企业整合重组;加大规模性粮食企业创新研发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祥新  钟钰  
本文选取进入壁垒、市场主体构成、利润率、规模经济、产能利用率、研发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对2008-2014年我国粮食加工业的市场结构变动与产业发展绩效进行研究,并通过相关系数分析粮食加工业市场结构与产业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改革和外资进入背景下,进入壁垒经历了从降低到提高的演变过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趋于下降,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上升;2)中国粮食加工业发展绩效正逐步改善,但是整体水平偏低;3)粮食加工业市场结构的优化改善了产业发展绩效,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时期,粮食加工业与第一、第三产业联系紧密,保持粮食加工业健康发展,对推进粮食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完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加工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势头,同时也存在产业定位不清、安全问题凸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汉权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对延长粮食生产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粮食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应对措施,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敏  张宇驰  
发展粮食产业经济、促进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是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途径,是破解当前供需矛盾、要素价格矛盾、产业结构矛盾等难题关键手段。为探究合理的粮食加工业产业结构,制定更加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提供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对对省内重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粮食加工业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辽宁粮食加工业发展优化路径及政策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为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是粮食加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未来粮食加工业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量,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提倡科学、合理、适度加工粮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长云  
最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发展迅速,对粮食作为加工原料的需求高速增长;许多粮食主产区在发展粮食加工业方面,更是雄心勃勃。粮食加工业对粮食需求快速增长的现象,在玉米加工业上表现得尤其突出。2001年,我国玉米加工业加工转化的玉米仅为1250万吨,2005年增加到2300万吨以上,增长了84%;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蓝海涛  
尽管当前我国粮食加工业利用外资尚未影响粮食产业安全,但外资利用中的突出问题正在加速累积影响未来粮食产业安全的隐患。对外资粮食加工企业是否会影响粮食产业安全的认识分歧较大,缺乏遏制外资垄断粮食加工业的具体抓手,外商投资管理存在缺陷,未能培育出抗衡外资企业的本土企业。建议调整粮食加工业的行业定性,防止粮食加工业形成垄断型市场格局,加强外资企业监管,加快培育本土粮食加工企业集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祁华清  缪书超  
当前,我国粮食加工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成为粮食加工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东南亚作为世界粮食重要产区,粮食加工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机遇。我国粮食加工企业走向东南亚发展,既能解决国内产业困境,也能为粮食加工业发展找到新出路。粮食加工产品出口、投资建厂、租地种粮等方式都可成为粮食加工企业走向东南亚的途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决策,选择合理的"走出去"方式,以期在东南亚得到更好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红  
一、提高粮食生产潜力的途径1、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增产潜力。根据我省的土地资源特点与水资源潜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粮食作物结构调整应稳定和适当增加高油大豆种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专用玉米种植面积,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今后农产品精深加工要选择专用性品种。比如玉米就有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程叶青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的辨证关系。认为玉米加工业发展引起粮食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改变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但是其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粮食增产具有积极影响。由于玉米加工业自身特点和粮食消费结构的限制,以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流通体制改革与物流体系建设等,吉林省玉米加工业发展对国家中长期粮食安全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构建合理的玉米加工业体系和加强粮食安全基地建设是保证吉林省玉米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与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惠源  
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大国,米面加工能力和产量均居世界之首。米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总体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加工企业规模和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工业化生产和加工装备水平提升。但在产业规模化、产业链建设、粮食资源高效利用及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对中国粮食加工科技与产业发展中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主要问题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初加工产能相对过剩、粮食加工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主食品工业化水平不高;主要成因为基础研究薄弱,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展望了中国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前景,要更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关键装备自主化率水平,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闫晗  乔均  杜蓉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我国政府针对粮食行业实施的重要政策。基于2008-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法、面板Tobit模型以及变系数模型,聚焦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加工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价格"倒逼"和保障粮食加工业可获得粮食数量变动趋势稳定的方式,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综合技术效率提高;由社会发展程度不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对粮食加工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影响为负,中、西地区影响为正。因此,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我国短期内应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取消东部地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力度;长期而言,我国应全面实现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创新建立粮食生产保险制度和加工粮食专项储备制度等促进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业发展的政策,强化相关配套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兴林  
粮食加工是农业生产的最后环节,又是饮食消费的必要前提,一般说来,它应包括种植、收割后的脱粒和食品加工前的磨制等。我们权且把脱粒(包括简单的去壳行为)称为粮食的初加工,而把脱粒、仓储与食品加工之间的磨制称作粮食的精加工。中国古代,它们同属粮食加工业的范畴,却有着不同的发展态势。对古代粮食初、精加工技术的认识,引起了我们对中国农业发展中有关问题的再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