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6)
- 2023(7872)
- 2022(6977)
- 2021(6505)
- 2020(5843)
- 2019(13604)
- 2018(13859)
- 2017(27540)
- 2016(15457)
- 2015(18071)
- 2014(18623)
- 2013(18509)
- 2012(17695)
- 2011(16123)
- 2010(16481)
- 2009(15736)
- 2008(15823)
- 2007(14698)
- 2006(12844)
- 2005(11686)
- 学科
- 济(62677)
- 经济(62602)
- 管理(41123)
- 业(38575)
- 方法(29785)
- 企(28985)
- 企业(28985)
- 数学(26616)
- 数学方法(26402)
- 农(19908)
- 中国(19047)
- 财(17057)
- 制(16175)
- 学(14304)
- 贸(13056)
- 贸易(13052)
- 易(12695)
- 银(12451)
- 银行(12414)
- 农业(12215)
- 行(11893)
- 业经(11868)
- 地方(11618)
- 体(11279)
- 融(10889)
- 金融(10881)
- 和(9894)
- 理论(9707)
- 务(9463)
- 财务(9424)
- 机构
- 大学(232733)
- 学院(232047)
- 济(94816)
- 经济(92598)
- 管理(83856)
- 研究(81611)
- 理学(70826)
- 理学院(70021)
- 管理学(68763)
- 管理学院(68343)
- 中国(63516)
- 科学(50995)
- 京(50717)
- 财(46662)
- 农(46504)
- 所(43792)
- 研究所(39481)
- 中心(37405)
- 业大(37062)
- 农业(37005)
- 江(36687)
- 财经(36257)
- 经(32645)
- 北京(32442)
- 范(30325)
- 师范(29958)
- 经济学(29080)
- 州(28855)
- 院(28760)
- 财经大学(26539)
- 基金
- 项目(143823)
- 科学(109673)
- 研究(105058)
- 基金(100657)
- 家(88431)
- 国家(87690)
- 科学基金(71834)
- 社会(63298)
- 社会科(59754)
- 社会科学(59734)
- 省(57054)
- 基金项目(53067)
- 教育(48919)
- 划(48355)
- 自然(45642)
- 编号(44982)
- 自然科(44450)
- 自然科学(44432)
- 自然科学基金(43606)
- 资助(42411)
- 成果(38185)
- 重点(32813)
- 部(32288)
- 课题(31445)
- 发(31325)
- 创(28816)
- 科研(27782)
- 创新(27079)
- 性(26956)
- 计划(26860)
共检索到354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娟 王雅鹏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悦 刘合光 孙东升
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任何国家及地区都会将其纳入到本国粮食安全保证体系当中。文章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粮食储备体系的比较框架,将世界主要的粮食储备体系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类型,并对二者的形成机理与运作机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归纳了国外粮食储备体系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设与完善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浩 王文素
粮食储备体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而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曾出现在我国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当中,当前粮食储备体系改革亦可从历史上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问题治理中汲取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清代形成了以"仓庾""常平仓"以及"社仓(义仓)"所构成的粮食储备体系,这一粮储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赈灾济荒、平抑物价以及促进社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在经营方面、管理方面也存在弊端,最终影响到粮食储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也存在管理不善、行政调节与市场化运作相矛盾、粮储体系单一化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清代粮食储备体系,对比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清代 仓储 粮食储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晋 王珏 肖慧琳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粮食储备 储备体系优化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贵林
完善储备调节制度强化粮食安全体系国家粮食储备局王贵林粮食流通体制要适应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最终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即主要依靠市场形成粮食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玉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和粮食银行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民间囤积了巨大的粮食储备。由于缺乏有效机制,这些储备游离于政府掌控之外,处于分散、损耗严重的状态,难以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运用粮食储备补贴,可以创建一套创新性民间粮食安全储备模式,有效保护民间粮食储备,增强政府对其调控能力,使其成为政府粮食储备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
民间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补贴 粮食银行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普蓂喆
我国社会粮食储备体系中政府储备高企、农户储备萎缩、企业储备式微影响市场机制发挥、增加了社会负担。发达国家社会储备结构调整的经验表明,在保持低政府储备的前提下维持较强的市场调控能力是可能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在平衡三种储备类型各自利弊的基础上,我国可通过适当缩减政府储备、提高农户储备能力、增加企业储备自由度来优化储备结构,同时将粮食调控政策的手段从政府储备逐渐剥离转向私人储备,从而保证政府市场调控能力不削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建军 邹亚丽
粮食储备对维护粮食安全和保障社会安定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粮食产供需的时空差异持续加剧背景下,以省域为单元,利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法研究我国近年来区域粮食储备的时空演变和地区差异,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区域粮食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分区域的粮食储备规模确定方式。结果发现:我国粮食储备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高储备区向东北地区扩展,低储备区进一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两者的显著集聚范围逐渐扩大,致使地区差异逐渐增大;区域粮食储备规模与粮食生产能力、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灾害影响、交通条件和社会影响力紧密相关;综合考虑空间效应和相关因素确定区域粮食储备规模,为我国分区域粮食储备研究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会玲 罗伟 马彦
印度粮食储备安全制度主要包括定向公共分配制度、粮食安全计划和最低价格支持制度。从效能、效率两个角度对其绩效分析的结果表明,印度粮食安全制度绩效水平较低,并从政治性企业和地方政府机构的内生性、政治伦理缺失的机会主义,以及技术层面解释制度绩效低的成因,以期对中国粮食储备制度效率的提高有所借鉴。
关键词:
粮食储备 制度绩效 内生禀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笑然
1991年,国务院决定建立专项国家粮食储备制度,这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王雅鹏
我国储备粮运作在平抑粮价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在无法直接获取粮食储备总量的情况下,根据假设条件计算出粮食储备量的增量数据,分析了储备粮规模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关系,发现储备粮在平抑市场粮价波动方面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很显著,储备粮的运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操作"现象。因此,文章建议将粮食储备的目标定位于粮食安全,进一步理顺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的关系,在储备粮运作中引入期货市场机制。
关键词:
粮食储备 粮食价格 粮食安全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三林 米建国
我国国家石油储备的目标规模确定为120天上年净进口量比较适宜。在此总体目标下,我国公共石油储备和商业储备可考虑采取3:1比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宜分三步走:在2010年前,建立以政府储备为主体、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在2010-2015年,逐步过渡到以政府储备和企业法定储备为主、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在2015年以后,最终建立起以政府储备为主导、以机构储备为主体、以商业储备为补充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羽宇 胡小平
为提高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粮食储备管理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储备实行了以中央政府为主的"中储粮"垂直管理制度。本文从政策性粮食储备出库难、托市收购"转圈粮"等问题切入,通过建立"警察与小偷"模型、合谋模型展开相关问题的博弈分析,从而尝试提出改进我国粮食储备垂直管理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中储粮” 出库 “转圈粮” 博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锡东 季发玲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压力,影响了当时的粮食安全标准。北宋农民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富民、地主粮食储备较为可观,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总量存在差距,具备藏粮于富民的特征。宋廷利用制度性和市场性的手段,将粮商作为国家的后备粮仓,灵活地缓解了官民粮食储备差距悬殊的矛盾。粮食流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粮食来源和运输距离揭示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南、北救荒上的不同分配,北方地区的灾荒救济以官方力量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民间力量为主,粮食的性质、流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影响着救荒效果。以北宋时期为鉴,当前我国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耕种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区域性粮食流通,完善重大灾情下的粮食供给体系;树立科学粮食储备观,全方位增强社会戒奢从俭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