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8)
- 2023(13150)
- 2022(11484)
- 2021(10877)
- 2020(9228)
- 2019(21412)
- 2018(21755)
- 2017(42202)
- 2016(23390)
- 2015(26351)
- 2014(26627)
- 2013(26236)
- 2012(24402)
- 2011(22105)
- 2010(22281)
- 2009(20525)
- 2008(20126)
- 2007(17826)
- 2006(15823)
- 2005(14024)
- 学科
- 济(89550)
- 经济(89443)
- 管理(64833)
- 业(60091)
- 企(48874)
- 企业(48874)
- 方法(41307)
- 数学(35826)
- 数学方法(35348)
- 中国(25679)
- 农(25663)
- 财(23009)
- 学(22397)
- 制(20187)
- 业经(19374)
- 地方(17673)
- 贸(16575)
- 贸易(16567)
- 农业(16246)
- 易(16091)
- 理论(15858)
- 银(15857)
- 银行(15799)
- 行(15114)
- 和(14723)
- 体(14622)
- 融(14395)
- 金融(14386)
- 务(13832)
- 财务(13744)
- 机构
- 大学(338952)
- 学院(336339)
- 管理(129837)
- 济(129528)
- 经济(126539)
- 研究(115216)
- 理学(112183)
- 理学院(110863)
- 管理学(108774)
- 管理学院(108179)
- 中国(85609)
- 科学(73902)
- 京(73606)
- 财(61529)
- 所(59568)
- 农(59284)
- 研究所(54485)
- 业大(52807)
- 中心(50679)
- 江(49429)
- 财经(49168)
- 农业(46846)
- 北京(46761)
- 范(45464)
- 师范(44944)
- 经(44561)
- 院(41784)
- 州(39956)
- 经济学(38201)
- 财经大学(36539)
- 基金
- 项目(226817)
- 科学(176338)
- 研究(164651)
- 基金(162496)
- 家(142914)
- 国家(141742)
- 科学基金(119528)
- 社会(100318)
- 社会科(94841)
- 社会科学(94813)
- 省(88743)
- 基金项目(86509)
- 自然(79047)
- 自然科(77114)
- 自然科学(77089)
- 教育(75820)
- 自然科学基金(75692)
- 划(75564)
- 编号(68141)
- 资助(67709)
- 成果(56690)
- 重点(50978)
- 部(49926)
- 发(48054)
- 课题(47450)
- 创(46344)
- 科研(43573)
- 创新(43297)
- 教育部(42006)
- 计划(41663)
- 期刊
- 济(143914)
- 经济(143914)
- 研究(100229)
- 中国(62077)
- 学报(57863)
- 农(53802)
- 科学(51749)
- 管理(47753)
- 财(44378)
- 大学(42951)
- 学学(40442)
- 教育(39216)
- 农业(37411)
- 融(29047)
- 金融(29047)
- 技术(28933)
- 业经(24236)
- 财经(23498)
- 经济研究(22764)
- 经(19953)
- 问题(19562)
- 业(18337)
- 图书(18144)
- 理论(17265)
- 版(16391)
- 科技(16209)
- 技术经济(15846)
- 实践(15836)
- 践(15836)
- 现代(15195)
共检索到492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风田 普蓂喆
我国社会粮食储备体系中政府储备高企、农户储备萎缩、企业储备式微影响市场机制发挥、增加了社会负担。发达国家社会储备结构调整的经验表明,在保持低政府储备的前提下维持较强的市场调控能力是可能的。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在平衡三种储备类型各自利弊的基础上,我国可通过适当缩减政府储备、提高农户储备能力、增加企业储备自由度来优化储备结构,同时将粮食调控政策的手段从政府储备逐渐剥离转向私人储备,从而保证政府市场调控能力不削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晋 王珏 肖慧琳
作为调节粮食供求的"蓄水池",粮食储备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现有研究为基础,从规范的视角对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优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安排进行了评述,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粮食储备规模、储备体系、储备布局和储备运行机制都存在亟待优化的政策问题,最后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粮食储备 储备体系优化 粮食安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洪燕 贾晋
本文在系统回顾和分析国家粮食储备体系演进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对国家粮食储备的宏观调控模式进行了探讨,从实证层面分析了国家粮食储备宏观调控目标。研究发现,中储粮公司为维护粮价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的后备储备,财政成本巨大,政策调控存在着很多负面效应,存在明显的效率问题。而涉足商业储备更是利用其垄断地位谋取超额利润,对于其他市场主体而言尤显不公平。此外,多元化储备目标导致的巨大储备规模,也压缩了地方储备的空间,增加其储备成本,并可能由于事权划分的不清晰诱导其发生"不作为"的行为取向。因此,出于效率与公平的双重考量,国家粮食储备的目标功能亟待优化。最后,提出政策优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粮食储备 储备目标 储备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红玉
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农民收入渠道多元化和粮食银行的蓬勃发展,使我国民间囤积了巨大的粮食储备。由于缺乏有效机制,这些储备游离于政府掌控之外,处于分散、损耗严重的状态,难以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合理运用粮食储备补贴,可以创建一套创新性民间粮食安全储备模式,有效保护民间粮食储备,增强政府对其调控能力,使其成为政府粮食储备的有力补充。
关键词:
民间粮食储备 粮食储备补贴 粮食银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浩 王文素
粮食储备体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而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曾出现在我国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当中,当前粮食储备体系改革亦可从历史上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问题治理中汲取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清代形成了以"仓庾""常平仓"以及"社仓(义仓)"所构成的粮食储备体系,这一粮储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赈灾济荒、平抑物价以及促进社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在经营方面、管理方面也存在弊端,最终影响到粮食储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也存在管理不善、行政调节与市场化运作相矛盾、粮储体系单一化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清代粮食储备体系,对比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
清代 仓储 粮食储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本文认为,无论从实际供应的变化还是从预期供应的变化看,粮食储备的增量与存量都可能影响当年粮食市场价格,并且可能解释某些不能用生产和进出口数量来解释的市场价格变动。在无法直接获取粮食储备总量的情况下,比较准确地估算粮食储备规模的变化,进而分析储备规模变动与粮食价格变动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粮食储备平衡粮食市场长期供求波动与价格波动的机制,同时也有利于比较正确地认识粮食安全形势,制定更符合实际的生产、贸易与储备协同的粮食政策。
关键词:
粮食储备 粮食总供给 价格波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悦 刘合光 孙东升
粮食储备体系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任何国家及地区都会将其纳入到本国粮食安全保证体系当中。文章建立了一个用于分析粮食储备体系的比较框架,将世界主要的粮食储备体系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类型,并对二者的形成机理与运作机制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归纳了国外粮食储备体系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建设与完善中国粮食储备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娟 武拉平
农户粮食储备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有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多,但有关农户粮食储备问题的研究文献甚少,笔者从农户粮食储备概念、衡量标准、储备量估算、品种结构、储备动机、影响因素、农户粮食储备模型、对粮食市场和粮食安全的影响和作用、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对我国农户粮食储备问题进行系统综述,最后提出农户粮食储备有待于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户 粮食储备 储备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娟 王雅鹏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粮食供求平衡和市场价格平抑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粮食调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表现在能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灾害变化所引发的粮食生产遭灾减产、能应对世界粮食价格异动和对我国粮食市场及供求平衡冲击以及调节区域粮食供求平衡、缓解国内粮食供求矛盾。当前,我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粮食储备体系及管理制度,储备能力和储备技术水平不断增强,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粮食储备体系中仍然存在有对储备粮功能认识不足,储备结构、布局不合理,储粮基础设施落后,农户储备条件落后,各储备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力等问题。接着分析了影响粮食储备的主要相关因素,如粮食产量、粮食消费需求、粮食价格...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锡东 季发玲
当前,我国仍存在耕地数量降低、农民务农数量减少和种粮收益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到个人、思想到行动两个层面上采取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我国宋代粮食市场突出特点是地区间转运贸易发达,随着北宋粮食贸易的日渐活跃,百姓获得粮食渠道的拓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家的粮食储备压力,影响了当时的粮食安全标准。北宋农民的赋税负担十分繁重,富民、地主粮食储备较为可观,官方与民间的粮食储备总量存在差距,具备藏粮于富民的特征。宋廷利用制度性和市场性的手段,将粮商作为国家的后备粮仓,灵活地缓解了官民粮食储备差距悬殊的矛盾。粮食流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不同的粮食来源和运输距离揭示了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在南、北救荒上的不同分配,北方地区的灾荒救济以官方力量为主,南方地区则以民间力量为主,粮食的性质、流通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影响着救荒效果。以北宋时期为鉴,当前我国应切实关注民生问题,构建多种形式的土地耕种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区域性粮食流通,完善重大灾情下的粮食供给体系;树立科学粮食储备观,全方位增强社会戒奢从俭意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柯炳生
中国农户粮食储备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中国农业大学柯炳生引言本文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问卷调查情况,对中国农户的粮食储备问题作一分析:⑴推算出中国80年代初期以来农户的结转粮食储备数量。中国农户储备的数量是不断增长的,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志华 施国庆 胡荣华
本文阐述了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概念及其演变 ,并依据比格曼成本效率模型的基本 思想 ,运用 8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可供量资料 ,对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规模进行了测算。 作者分析认为 ,按照社会可承受 2 %的粮食可供量波动 (价格波动约 8% )和控制粮食储备 成本的标准计算 ,中国粮食安全储备的适度规模为 48872千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储备规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昊 甘宇
本研究以地方政府粮油物资储备的财政支出衡量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在2009年后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支出在全国粮食储备支出中的比重急剧下降,并且在地方粮食储备支出中,主产区占了很大比重。2009—2014年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而在2015—2017年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不存在显著的自相关性。这表明,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责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方政府在粮食储备上的观望状态。基于传统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常住人口规模、城镇人口比重和粮食产量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交通状况对地方政府的粮食储备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辉 尚星佩
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储备资产的结构以及风险管理日渐重要。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澳元、加元以及石油和黄金等八个代表性的储备资产的日收益率数据,通过使用两次绝对偏差模型(MAD模型)计算资产的最优配置,使用VA R-GARCH模型进行配置资产的风险管理,可进一步优化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结构,满足外汇储备管理的安全性原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