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725)
2022(1538)
2021(1526)
2020(1414)
2019(3324)
2018(3580)
2017(8083)
2016(4345)
2015(5247)
2014(5279)
2013(5570)
2012(5398)
2011(5034)
2010(5192)
2009(5276)
2008(5234)
2007(4802)
2006(4496)
2005(4231)
2004(3675)
作者
(13910)
(11364)
(11195)
(10758)
(6986)
(5329)
(5265)
(4344)
(4146)
(4081)
(3706)
(3673)
(3641)
(3544)
(3459)
(3398)
(3339)
(3301)
(3278)
(3241)
(2920)
(2816)
(2752)
(2637)
(2621)
(2538)
(2486)
(2463)
(2215)
(2166)
学科
(19699)
经济(19680)
管理(11665)
(11079)
方法(10193)
数学(9736)
数学方法(9659)
中国(8057)
(6959)
(6900)
企业(6900)
(5918)
(5246)
贸易(5242)
(5182)
(5109)
银行(5107)
(5049)
(4953)
农业(3801)
(3778)
(3710)
金融(3710)
税收(3588)
(3564)
(3464)
(3239)
制度(3235)
业经(3109)
(3056)
机构
大学(72255)
学院(71956)
(33678)
经济(33031)
管理(26782)
研究(24254)
理学(22524)
理学院(22320)
管理学(22025)
管理学院(21895)
中国(21005)
(17822)
(15839)
财经(13877)
科学(13114)
(12775)
(12476)
(12331)
研究所(11194)
中心(10694)
北京(10629)
经济学(10427)
(10263)
财经大学(10246)
农业(9920)
业大(9641)
经济学院(9579)
(8390)
(8363)
师范(8298)
基金
项目(38108)
科学(29176)
研究(29110)
基金(27331)
(23345)
国家(23172)
科学基金(18706)
社会(18201)
社会科(17270)
社会科学(17267)
基金项目(14156)
(13864)
教育(13076)
编号(12738)
资助(12141)
(12014)
自然(11107)
成果(10917)
自然科(10767)
自然科学(10762)
自然科学基金(10544)
(9349)
(8423)
课题(8416)
重点(8365)
教育部(7825)
(7733)
人文(7663)
社科(7585)
国家社会(7389)
期刊
(38551)
经济(38551)
研究(24777)
中国(11745)
(11438)
(11346)
管理(9876)
(9615)
金融(9615)
学报(8812)
科学(8374)
农业(8156)
业经(6990)
大学(6864)
财经(6846)
经济研究(6661)
学学(6474)
问题(6338)
技术(5869)
(5842)
(5770)
教育(5419)
理论(5312)
实践(4808)
(4808)
统计(4746)
国际(4636)
商业(4564)
技术经济(4158)
经济问题(3892)
共检索到113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吕新业  王济民  
本文通过对我国过去、现在粮食供给的状况及生产潜力分析,论述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关系进行预测,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战略。结论是: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将日趋紧张,品种结构失衡会不同程度出现,但不会出现大的缺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胡非凡  
本文在对粮食消费因素、生产因素、进口因素进行趋势性分析基础上,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进行供需预测认为,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生产与进口量分别为6.93亿吨、6.44亿吨与0.49亿吨。为保障粮食安全,应积极实施国家食物安全新战略,积极改善进口粮食环境条件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系统做好粮食产能的预警与调控工作。
[期刊] 预测  [作者] 刘明  
1994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与分析刘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粮食是国家重要物资和居民生活必需消费品,粮食供需状况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1994年是我国粮食购用价格放开的第二个年头,粮食的市场化将直接影响粮食...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晋  
粮食供需中长期综合预测朱晋(杭州商学院310035)我国是产粮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进口粮食较多的国家之一。1983年以前,我国粮食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1983年以后,主要是产量“多多少少”的波动,而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从1984年开始,连续几年出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据预测,“八五”时期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可保持平衡。主要是确保总量增长与品种结构调整之间的矛盾可能突出。在贯彻“高产、优质、高效”的方针和“大稳定、小调整”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粮食生产可望实现在优化结构基础上保持总量一定的增长。 1、粮食需求趋势 我国粮食需求主要包括城乡居民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工业用粮、国家储备和出口等部分。具体来看,种子用粮近年来基本保持在200亿公斤左右,工业用粮在100亿公斤左右,在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宝民  
通过建立粮食需求预测指标体系,从口粮、饲料粮、种子粮、工业用粮及粮食损耗角度实现了粮食需求预测。并采用基于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灰色预测模型、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成功实现了粮食供给预测。最后,在粮食供需综合分析中,确认了粮食供需缺口的存在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毅夫  陈锡文  梅方权  胡鞍钢  陈锡康  
中国粮食供需前景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1.粮食生产前天今后中国人口将以每年1500万的数量增长,到2030年预计会达到16亿。同时,中国的经济将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不断改善,吃肉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随之增加。而因人口和经济增长,住房、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陆  
从现阶段我国的供需格局分析,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异和结构差异,并且随着我们饮食结构、人口分布和消费观念的调整,也逐渐朝着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整体来说,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上升,我国的粮食供给基本充足,但随着资源要素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以及近两年社会形势的变动,也面临了巨大的增产压力,需要通过储备和进口来进行平衡。因此开放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也逐渐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相应的要求建构粮食安全政策,为民生提供最大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声俊  
我国粮食的现状、预测与对策丁声俊一、全国粮食生产格局大变从本世纪80年代初期始,改革开放空前解放出发展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力。短短15年,我国粮食由3000亿公斤跃上3500亿公斤,再上4000亿公斤,又破4500亿公斤大关,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苗世修,察志敏,黄秉信  
1990年我国粮食生产在上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出人意料地获得大丰收,然而,由于供销、储运和消费环节不能适应年度性的大幅度增产,一些地方出现了卖粮难问题。粮食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大局,怎样认识当前局部地区年度性卖粮难问题和粮食供求关系问题,值得审慎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钰  秦富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需求状况,从总量、品种和区域角度归纳出我国粮食供需的特征、趋势及成因,提出了粮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水资源短缺和农民种粮效益低的挑战。为此,需要健全耕地保护制度,建立水资源政策保护体系,协调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细分四大粮食品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培红  方修琦  马玉玲  田青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伟力  
"十一五"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和增速目标均超额完成,《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也于去年提前实现,但粮食自给率却远远低于规划目标。今年1~4月,粮食进口同比增长43.3%,粮食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展望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将快速增加,但生产受到诸多限制,利用国际市场调剂的空间亦非常有限。因此,需要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尽快扭转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业余化局面,促进农业对外投资,突破土地和资源供给瓶颈,强化管理,充分挖掘潜力,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一、粮食卖难性质及原因分析 1、怎样看待“卖粮难”问题 “卖粮难”是区域性、结构性和低水平的。多年来,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情况,使我国的粮食生产逐步形成了华北黄淮海平原的小麦、玉米集中产区,东北三江平原的玉米、大豆集中产区,华南及长江中下游的稻谷集中产区,西北黄土高原的小麦、杂粮集中产区。这些区域性种植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