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5)
2023(8250)
2022(7167)
2021(6874)
2020(5744)
2019(13348)
2018(13821)
2017(26228)
2016(14573)
2015(16400)
2014(17018)
2013(16530)
2012(15352)
2011(14056)
2010(14510)
2009(13942)
2008(14143)
2007(12777)
2006(11724)
2005(11231)
作者
(40559)
(33461)
(33339)
(32124)
(21185)
(15838)
(15362)
(12762)
(12694)
(12367)
(11328)
(11221)
(11088)
(10841)
(10564)
(10329)
(9966)
(9772)
(9724)
(9716)
(8811)
(8147)
(8142)
(7755)
(7709)
(7667)
(7593)
(7494)
(6735)
(6520)
学科
(54931)
经济(54837)
管理(46701)
(40630)
(34214)
企业(34214)
方法(21274)
(20137)
(18787)
中国(18435)
数学(18222)
数学方法(18043)
(17209)
(13573)
业经(13274)
(12844)
银行(12834)
(12290)
体制(11480)
(11463)
贸易(11455)
(11220)
(10906)
金融(10903)
(10364)
财务(10335)
财务管理(10290)
企业财务(9688)
理论(9658)
农业(9553)
机构
学院(208190)
大学(208067)
(88294)
经济(86264)
管理(75822)
研究(70045)
理学(63272)
理学院(62621)
管理学(61663)
管理学院(61265)
中国(57786)
(49060)
(44629)
科学(37777)
财经(36629)
(35309)
(34518)
(32954)
中心(31954)
研究所(30593)
(30383)
北京(29157)
经济学(27423)
(27382)
师范(27140)
财经大学(26951)
(26910)
业大(25774)
(25057)
经济学院(24603)
基金
项目(119693)
研究(94590)
科学(93653)
基金(85194)
(72258)
国家(71582)
科学基金(60651)
社会(59314)
社会科(56043)
社会科学(56032)
(46151)
教育(45168)
基金项目(43955)
编号(40874)
(38475)
自然(36100)
成果(35666)
资助(35229)
自然科(35148)
自然科学(35140)
自然科学基金(34507)
课题(28889)
(28658)
(28056)
重点(26952)
(25875)
(25428)
(24828)
教育部(24623)
项目编号(24389)
期刊
(108355)
经济(108355)
研究(72635)
中国(48645)
(39736)
管理(31553)
教育(30420)
(28229)
学报(26147)
(25424)
金融(25424)
科学(24750)
大学(21263)
学学(19286)
技术(19026)
财经(18806)
农业(18506)
业经(17801)
经济研究(16977)
(16155)
问题(14577)
理论(13110)
(12519)
实践(11859)
(11859)
国际(10488)
现代(10146)
商业(10078)
图书(9787)
技术经济(9713)
共检索到342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祥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核心是政府及其市场主体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的作用机制。改革开放前,政府影响力在我国粮食价格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迁以不断调适政府对粮食价格水平决定的影响力为主线,经历了从政府直接控制价格水平到间接影响价格水平形成的转折。总体而言,在粮食供求关系偏紧时,往往通过政府强势的价格影响力来实现粮食增产,而当粮食供求关系偏松时,政府强势影响价格的弊端就会累积性呈现。从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及其调整来看,我国一直没有找到粮食供求关系偏松状况下有效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未来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关键是政府在粮食价格水平决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陶幼华  
解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价格工作,坚持贯彻执行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的基本方针,在保持市场粮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历史上所形成的不合理的粮食价格,逐步地、有计划地进行了多次的调整。许多措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然而,这当中也有过疏漏和失误。1950年3月,党中央为了制止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的局面,采取了统一财政经济等一系列措施,稳住了猛烈的涨价浪潮,特别是实行调度粮食,集中抛售,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上涨的粮食价格,安定了人心。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国家粮食商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劲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到本世纪末,粮食生产将先后爬上4500—5000亿公斤两个台阶。实现这个目标,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但经过努力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关键的问题是继续深化以粮食价格改革为中心的整个农产品的价格体系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这对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粮食价格机制是粮食市场经济中最核心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在概述目前我国市场粮食价格演变态势的基础上,从宏观高度出发,提出建立符合国情的、粮食价格体系"顶层设计"的重要设想;并深入阐述了具有创新性"六个必须"的观点,其中特别强调的观点是:"绝对市场化"不适于粮食市场调控,必须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邢孝兵  徐洁香  
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国计民生,是生存之本。它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制约。在WTO框架下,粮食进口关税大幅度下调,外国粮食将大量涌进中国市场。我国政府对粮食价格及其形成机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应对来自世界市场的冲击,增强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夏庆利  
文章认为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近几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主要表现在 :粮食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库存积压严重 ;再次出现“卖粮难” ,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国有粮食企业粮食经营成本过高 ,造成财政补贴不断增加 ,而农民却并没得到“粮改”的好处。作者提出 ,必须充分认识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在“粮改”中的基础地位 ,政府应该充分利用目前粮食充裕 ,调控实力雄厚的有利时机放开粮食市场 ,试行以粮食现货市场决定粮食购销价 ,以期货市场预测远期价 ,以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价作补充的新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稳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超群  王立群  
本文从供给侧视角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和创新、管理制度五大要素入手,选取1978-2016年全国统计数据利用PLS结构方程模型对我国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土地对粮食价格影响最大且具有直接的正效用,资本对粮食价格具有直接的负效用,劳动力、技术和创新、管理制度对粮食价格有间接效用。结合我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的背景,从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科学管理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敏芳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商品,其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市场中供求双方利益。构建合理科学的粮食价格机制,能够有效防范价格的大幅波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粮食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虽然可以发挥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也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对粮食价格的调控作用,同时建立农业合作组织、加强信息发布,从而真正解决粮食市场的"买贵卖难"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韩志荣  
建立和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新机制韩志荣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发展农业生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农产品价格不断提高,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与其他各项农业政策相互配合,促进了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一步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和完善粮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予新  
协调与粮食价格有关的诸多矛盾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经济机制。健全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以市场为主导,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价格杠杆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效率。粮食价格调控目标的实现,要求政府和市场形成互为补充、有机耦合的关系。"二力耦合式"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运行方式是:基础的市场和辅助的政府有机衔接;内生的市场和外生的政府内外呼应;微观的市场和宏观的政府相互结合;直接的市场和间接的政府良性互动;正常时的市场和异常时的政府互为分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敏  
粮食价格形成和运行机制分析●严敏●赵昌文如果说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主要是从质的方面强调政府和市场在粮食价格形成中的作用程度;那么,粮食价格运行机制则更多地是在量的方面反映粮食价格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对此,文章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分析探讨。严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敏智  
一、建立市场主导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其一,粮食主管部门应在将政策调控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基础上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新机制。粮食问题事关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生存问题,故而粮食价格具有显著的社会学价值和政治学意义。各级政府的粮食主管部门应当将粮食问题纳入到政府的行政管辖范围内,通过综合运用政策手段和法律手段以及财政手段和税收手段的方式,来深度影响粮食价格的形成过程,并确保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娟  任晓娜  
2004年以来,"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在保护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策的实施,粮食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开始显现、成本"地板"抬升的挤压越来越明显。本研究从政策实施和政策变化角度出发,对我国粮食价格形成和波动机制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综述,发现现有文献存在缺乏对分品种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差异的研究,缺少对大豆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政策实施前后对比的研究;对粮食价格调控目标和社会福利变动的研究和评价较少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贞琴  
“七五”期间,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几年的徘徊,后两年有明显增长。1990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4350亿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这几年中,随着粮食生产和供求的变化,粮食政策也发生了很大变革,对粮食生产和供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和供求的平衡,有必要通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春雨  王锐  
基于2010年1月~2014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协整检验研究了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对我国粮食价格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国际大宗粮食商品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现,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价格的影响时滞作用大约为9期,受汇率的影响时滞作用为7期,而国际期货价格大约要经过12期才能对国内现货价格产生最大影响;方差分解结果说明期货市场价格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作用最重要。因此,必须加强期货市场的价格研究,促进国内农业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