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3)
- 2023(9913)
- 2022(8943)
- 2021(8470)
- 2020(7168)
- 2019(16883)
- 2018(17085)
- 2017(33906)
- 2016(18345)
- 2015(20833)
- 2014(20906)
- 2013(20934)
- 2012(19251)
- 2011(17422)
- 2010(17275)
- 2009(16008)
- 2008(15523)
- 2007(13441)
- 2006(11942)
- 2005(10481)
- 学科
- 济(73218)
- 经济(73136)
- 管理(53494)
- 业(50617)
- 企(41047)
- 企业(41047)
- 方法(36505)
- 数学(32116)
- 数学方法(31808)
- 农(20529)
- 中国(20340)
- 财(18528)
- 业经(15765)
- 学(15196)
- 制(14113)
- 贸(14042)
- 贸易(14035)
- 地方(13729)
- 易(13669)
- 农业(13195)
- 和(12036)
- 银(11947)
- 银行(11913)
- 环境(11850)
- 技术(11777)
- 理论(11501)
- 务(11432)
- 财务(11373)
- 行(11367)
- 财务管理(11351)
- 机构
- 大学(267373)
- 学院(265133)
- 管理(109216)
- 济(106062)
- 经济(103764)
- 理学(95179)
- 理学院(94198)
- 管理学(92776)
- 管理学院(92314)
- 研究(85448)
- 中国(63726)
- 京(57065)
- 科学(53092)
- 财(48986)
- 所(42615)
- 农(41926)
- 业大(40226)
- 财经(39884)
- 研究所(38861)
- 中心(38090)
- 江(36463)
- 北京(36311)
- 经(36199)
- 范(34215)
- 师范(33941)
- 农业(33075)
- 经济学(31049)
- 院(30856)
- 州(30274)
- 财经大学(29772)
- 基金
- 项目(180542)
- 科学(141261)
- 研究(133459)
- 基金(130502)
- 家(112963)
- 国家(112046)
- 科学基金(95875)
- 社会(82594)
- 社会科(78252)
- 社会科学(78230)
- 基金项目(70546)
- 省(70008)
- 自然(62660)
- 自然科(61113)
- 自然科学(61100)
- 教育(60521)
- 自然科学基金(59997)
- 划(58995)
- 编号(55835)
- 资助(53859)
- 成果(44851)
- 部(40266)
- 重点(39636)
- 发(38065)
- 创(37340)
- 课题(37226)
- 创新(34795)
- 科研(34500)
- 项目编号(34413)
- 教育部(34356)
- 期刊
- 济(113611)
- 经济(113611)
- 研究(79157)
- 中国(43837)
- 学报(40188)
- 管理(38938)
- 农(37585)
- 科学(37427)
- 财(34155)
- 大学(30247)
- 学学(28401)
- 教育(27611)
- 农业(27020)
- 技术(22335)
- 融(21717)
- 金融(21717)
- 业经(19708)
- 财经(18672)
- 经济研究(18004)
- 问题(15779)
- 经(15694)
- 理论(15041)
- 图书(14629)
- 实践(13982)
- 践(13982)
- 技术经济(13278)
- 业(13064)
- 科技(12919)
- 现代(12503)
- 商业(12486)
共检索到376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玉强 贺伊琦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关键词:
粮食直接补贴 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强 贺伊琦
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运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楠 张凡凡 陈学军
本文以2006-2016年粮食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其粮食生产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剔除环境影响后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效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主要由规模效率偏低所致;从区域分布来看,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两边逐级递减趋势,但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省份之间的差距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明显,维持一定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而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阻碍粮食生产效率。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价格 粮食生产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健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物质成本的投入为主。与机械化生产相比,化肥等化学和人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能与小规模农户经营的体制相适应;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省际间耕地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且其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近15年来,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却在下降。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高产需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娜 高瑛 王咏红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对6大粮食主产省份1995—2012年粮食能耗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各项能耗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河南、河北、江苏和黑龙江技术效率较高,山东和四川技术效率较低;在规模报酬方面,河南多个年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份则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各项能耗最优调整量均较高;6省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最低;2020年各能源要素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并对如何优化能源要素的配置比例、提高粮食生产能源转化效率、化解由于能源滥用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利国 王慧芳
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文章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历史演变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黄淮海流域和东北三省各粮食主产区耕地面积、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和粮食单产1980-2003年间变化态势及粮食生产的相关因素相关性等方面研究,揭示了各区域20多年来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变化规律,最后结合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提出了发展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生产态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黄晓玲
我国农业用水存在供需矛盾加剧、水资源过度开发、用水效率低下、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着粮食安全。本文以13个粮食主产区为例,构建了包含水、耕地、劳动力、资本等粮食生产要素的粮食生产函数,并对粮食生产中水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粮食产量与农业用水量正相关,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主产区水资源投入每增加1%,粮食产量增加1.96%。受水资源限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将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水资源利用 粮食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余兆鹏 艾主河 朱勤勤
我国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障粮食安全的大任,目前却面临着粮食产能与生态足迹不匹配甚至产生矛盾的问题。文章基于2007—2016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主产区粮食产能问题,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粮食产能和生态足迹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生态足迹指数空间正相关显著,同时存在空间异质性,粮食产能空间关联性不强,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地区,高-低聚集区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江苏、安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余兆鹏 朱勤勤
本文基于区域粮食调出运用FSP模型测算了1985-2015年间粮食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并对其时空属性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内部发生了重大变迁,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地位以及粮食外调贡献经历了分化重组,形成了新的粮食安全格局。2015年粮食主产省(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达95%,但动态来看粮食安全贡献度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趋势,并存在个别省(区)周期性波动异常、农业资源与粮食安全地位错配和偏离等较为突出的粮食安全隐患和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优化农业资源、建立产区间的联动机制、强化粮食风险时空监测及防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贡献度 粮食主产区 空间分异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红 关博 孙文娇
本文运用两步DEA方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数据,测算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效率的影响,揭示粮食主产区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影响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效率且各省份的时空影响差异较大,环境规制从静态看会降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且环境规制越严格,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越多,但从动态看却可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粮食主产区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红 关博 孙文娇
本文运用两步DEA方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数据,测算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效率的影响,揭示粮食主产区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影响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效率且各省份的时空影响差异较大,环境规制从静态看会降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且环境规制越严格,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越多,但从动态看却可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粮食主产区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