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2)
- 2023(7096)
- 2022(6505)
- 2021(6143)
- 2020(5473)
- 2019(12945)
- 2018(13224)
- 2017(26374)
- 2016(14695)
- 2015(17304)
- 2014(17862)
- 2013(17942)
- 2012(17137)
- 2011(15700)
- 2010(16107)
- 2009(15337)
- 2008(15760)
- 2007(14636)
- 2006(12908)
- 2005(11868)
- 学科
- 济(63173)
- 经济(63103)
- 管理(40450)
- 业(38823)
- 方法(31720)
- 企(29766)
- 企业(29766)
- 数学(28234)
- 数学方法(27874)
- 农(18865)
- 中国(17722)
- 财(17191)
- 制(14110)
- 贸(13393)
- 贸易(13387)
- 学(13310)
- 易(13041)
- 农业(11727)
- 业经(11603)
- 银(11446)
- 银行(11419)
- 行(10845)
- 地方(10832)
- 务(10309)
- 财务(10278)
- 财务管理(10232)
- 和(9901)
- 融(9807)
- 金融(9805)
- 理论(9672)
- 机构
- 学院(225184)
- 大学(225117)
- 济(92191)
- 经济(90009)
- 管理(82590)
- 研究(74402)
- 理学(69574)
- 理学院(68771)
- 管理学(67462)
- 管理学院(67041)
- 中国(59434)
- 京(48926)
- 科学(45890)
- 财(45816)
- 农(40375)
- 所(39741)
- 江(35972)
- 财经(35823)
- 研究所(35429)
- 中心(34961)
- 业大(33640)
- 经(32101)
- 农业(32000)
- 北京(31654)
- 范(29063)
- 州(28843)
- 师范(28778)
- 经济学(28597)
- 财经大学(26122)
- 经济学院(26081)
- 基金
- 项目(133807)
- 科学(102348)
- 研究(98817)
- 基金(93849)
- 家(81244)
- 国家(80549)
- 科学基金(66896)
- 社会(58995)
- 社会科(55769)
- 社会科学(55749)
- 省(52776)
- 基金项目(49156)
- 教育(46456)
- 划(44511)
- 编号(43063)
- 自然(42879)
- 自然科(41764)
- 自然科学(41749)
- 自然科学基金(40966)
- 资助(40635)
- 成果(36434)
- 重点(30199)
- 部(30173)
- 课题(29508)
- 发(28779)
- 创(26698)
- 科研(25865)
- 性(25592)
- 大学(25404)
- 项目编号(25333)
- 期刊
- 济(105567)
- 经济(105567)
- 研究(68478)
- 中国(43800)
- 财(36362)
- 农(36302)
- 学报(34908)
- 科学(30295)
- 管理(28679)
- 大学(25753)
- 教育(25042)
- 农业(24140)
- 学学(23999)
- 融(22857)
- 金融(22857)
- 技术(20897)
- 业经(17949)
- 财经(17829)
- 经济研究(16764)
- 经(15306)
- 问题(15147)
- 统计(13326)
- 理论(12914)
- 贸(12812)
- 业(12529)
- 技术经济(12397)
- 图书(12262)
- 实践(11789)
- 践(11789)
- 商业(11652)
共检索到344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丽芬 杜超
劳动力单方面的过度转移加速了农村人力资本的流失,使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粮食减产,是引起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本文结合二元经济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探讨怎样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激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的回流,解决粮食供给短缺问题,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 土地股份合作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玉志 刘晓亮
自然灾害、农资价格上涨和国际粮价传导,是导致粮价上涨的短期和表面影响因素。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过程中,粮食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引起的粮食供求结构性失衡和生产成本上升,是引起粮价上涨的长期和深层次原因。因此,在加大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适度调控粮食进出口市场的同时,加强粮食需求管理,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维持我国粮食价格平稳和保证粮食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国内粮价 国际粮价 传导效应 惠农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海兵
粮价上涨不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粮食价格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多数情况下不是主要因素,只在少数情况下,比如粮食价格剧烈上涨(超过20%)时对通货膨胀有较大推动作用。(一)粮食价格上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推动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它又有利于缩小工农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2010年的国际粮价飙升尚未出现拐点,未来还有一定上涨空间。虽然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价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输入性压力。从中长期看,我国粮价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成本推动型涨价压力。从短期看,我国粮食供求是"紧平衡",粮食市场参与主体普遍存在涨价预期,粮食生产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快速转化为粮价上涨动力。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今年我国粮食"保供稳价"面临压力。
关键词:
粮食供给 粮食需求 粮食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世贵 贺大团
粮食市场突破了连续几年谷底徘徊的局面,粮价开始走出低谷,呈现了逐月攀升的态势,至1993年四季度发展为迅猛上涨的局面。粮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粮价的迅猛上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社会的安定带来了不利影响。一、粮价上涨的原因分析 1993年的粮价大幅度上升具有明显的时间梯度。总量供求矛盾并不是主要原因,而一些区域和品种结构性矛盾被体制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静 肖小勇
国际粮食价格在近60年里经历了5次波动,2020年以来呈现新一轮上涨。新一轮上涨表现出粮价水平高、品种差异大的特征。本文认为新冠疫情、俄乌战争、全球气候异常及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因素叠加共同推高了国际粮价,其中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起主导作用。由于中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低,且中国粮食进口市场相对稳定,短期来看国际粮价上涨对中国粮食安全影响有限。但受中国钾肥进口量大、重大事件持续演化、国际粮食安全降至低水平等因素影响,长期来看国际粮价上涨仍将对中国粮食安全带来一定压力。为应对国际粮价上涨风险,本文从国内稳产保供、加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监测预警、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培育跨国涉农企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一轮 国际粮价上涨 原因 影响 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建华 张锐
本轮粮价上涨具有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逆运行、粮食价格获得了流动性充足的支持以及国际粮价传导等新的特点。导致中国粮食价格上涨的深层原因在于不断推进和加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粮食价格的虚假繁荣不仅会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还会使粮食生产的主体农民遭受更大的盘剥;解决粮价上涨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还需加大政策供给的力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士珍
近代早期英国时常发生粮食歉收,加之商人投机行为泛滥,更加重了粮价上涨的趋势,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下层民众生活尤为困苦。面对多地出现的粮食市场骚动,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提高工资、打击囤积居奇、限制粮食出口的法令来管控粮价,但这些法令又极力限制工资提高幅度,从而导致工资涨幅落后于物价涨幅,下层民众生活仍旧困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涛
1992-1994年粮价上涨现象分析洪涛1992-1994年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时期,如中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应地进行了财税、金融、外贸(外汇)、投资、粮食等商品流通一系列改革,这是我国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凡慧
实证分析表明,种粮效益低、农田设施差、粮补标准低是造成土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土地抛荒反映出我国农地制度、粮补政策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缺陷。加快土地流转、促进粮食生产规模化是解决土地抛荒的根本出路。此外,还需要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适当放开粮价等措施来治理土地抛荒。
关键词:
粮价上涨 土地抛荒 粮食补贴 土地制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学峰
本文从研究过去一段时间国内外粮价的波动出发,深入探讨了国内粮价独立于国际粮价的趋势和原因,并分析了农民从粮食价格上涨中获益有限的原因,以期对未来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农民收入 农资价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祖梅
对于自2002年9月以来逐渐上涨的粮价,给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性,有人提出了置疑。有人认为,价格变化是产销变化的必然结果,虽然在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粮食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在粮食供需机制下,粮食价格必然会下调而趋于平衡。也有人认为粮食的涨价会导致农产品生产要素的涨价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涨价,最后只会导致全面的价格上升,出现通货膨胀,结果是粮价上涨带来的福利收益增量随着生产要素、流通渠道费用等的上升而逐渐抵消。笔者认为粮价上涨时农民收入带来的影响绝非如此表面。从下面几个角度予以说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旎 王恩学
世界粮价进入新一轮上涨时期,成因复杂。供需失衡仍是首因:世界人口的增长、传统饮食结构的转型、生物能源产业的勃兴等导致世界粮食需求绝对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疯狂的"圈地运动"、气候变暖引致的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常态化"、发达国家高额农业补贴的抑制作用等造成世界粮食供应相对不足。在此基础上,粮食产运成本的普遍提高、美元的连续贬值、国际资本的投机等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直接因素。而从根本上看,本轮全球粮价上涨则是世界农业价值回归大势的反映。
关键词:
粮价上涨 供需失衡 市场刺激 价值归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