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5)
- 2023(6724)
- 2022(5835)
- 2021(5390)
- 2020(4741)
- 2019(10713)
- 2018(10862)
- 2017(21942)
- 2016(12032)
- 2015(13588)
- 2014(13653)
- 2013(13848)
- 2012(12805)
- 2011(11626)
- 2010(11850)
- 2009(11818)
- 2008(11847)
- 2007(10689)
- 2006(9887)
- 2005(9301)
- 学科
- 济(44446)
- 经济(44361)
- 管理(40639)
- 业(35212)
- 企(29452)
- 企业(29452)
- 税(21745)
- 税收(20287)
- 收(20114)
- 财(19662)
- 方法(18184)
- 制(16533)
- 数学(16064)
- 数学方法(15894)
- 中国(15371)
- 农(12281)
- 体(10729)
- 务(10393)
- 财务(10371)
- 财务管理(10345)
- 银(10343)
- 银行(10331)
- 业经(10220)
- 行(9892)
- 贸(9891)
- 贸易(9883)
- 企业财务(9758)
- 易(9729)
- 体制(9199)
- 融(8994)
- 机构
- 大学(176307)
- 学院(174394)
- 济(75065)
- 经济(73470)
- 管理(64267)
- 研究(57846)
- 理学(54206)
- 理学院(53642)
- 管理学(52888)
- 管理学院(52556)
- 中国(47049)
- 财(46180)
- 京(37058)
- 财经(34181)
- 科学(31456)
- 经(30696)
- 所(29195)
- 江(27517)
- 中心(25487)
- 研究所(25175)
- 财经大学(25105)
- 北京(24201)
- 经济学(24041)
- 农(23018)
- 经济学院(21672)
- 州(21380)
- 范(20998)
- 院(20996)
- 业大(20954)
- 师范(20796)
- 基金
- 项目(103165)
- 科学(81125)
- 研究(78936)
- 基金(75477)
- 家(64577)
- 国家(64069)
- 科学基金(54249)
- 社会(51264)
- 社会科(48594)
- 社会科学(48585)
- 基金项目(39202)
- 省(38370)
- 教育(36117)
- 划(32862)
- 自然(32532)
- 编号(32499)
- 自然科(31708)
- 自然科学(31700)
- 自然科学基金(31155)
- 资助(31146)
- 成果(28978)
- 制(25996)
- 部(24305)
- 重点(23146)
- 课题(22570)
- 性(22028)
- 发(21633)
- 国家社会(21468)
- 教育部(21241)
- 创(21211)
共检索到282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唐贺强
第二次纳税义务制度是大陆法系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域外立法在范畴界定、立法体例、责任范围等方面各具特色,对税收债权实现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作为税收债务体系向第三人扩张的方式之一,第二次纳税义务具有从属性、补充性、替代性和法定性等特点。结合域外经验,我国第二次纳税义务的制度设计应突出补充性原则,着眼平衡国家与纳税人、不同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相应调整《税收征管法》的体例选择,确定第二次纳税义务的类型,对主体、时间和欠缴税款等构成要件作出规定,并解决与《民法典》等法律的抵牾之处,强化第三人权利救济等程序性规范。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付志宇
第二次纳税义务是大陆法系国家税法中关于纳税义务规定的一种形式,在日本、韩国等国的税法中得到普遍的规范。但这一纳税义务形式对我国来说则是全新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税收程序法进行完善以理顺税收的权利义务关系。本文对第二次纳税义务的法律理论依据和外国的制度设计分别进行分析与介绍,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中有关纳税义务规定的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东
过去行之有效的"土地承包制"为什么今天不灵了?产生"三农"问题的制度根源是什么?这一切都根源于现有的土地产权制度。在农业生产领域实现产权制度变革,组建股份制的"土地合作社",是农业土地制度的第二次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戚自科
198 7年 ,美国 35个州不顾联邦最高法院的裁定 ,再次纷纷颁布了反收购立法 ,对公司内以管理者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和股东之间的关系给予了制度性地重新确认 ,标志着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安排内重大创新的发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变迁过程进行分析 ,表明是人力资本的专用性使利益相关者承担了原有制度安排下的外部成本 ,而寻求对不能内化于制度的成本的补偿构成了此次创新的动因。提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创新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泽强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缺失问题给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以及我国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税收是国家的经济血脉,加强纳税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筑牢纳税信用基石,不仅可以减少税收流失,和谐征纳关系,推动税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浓厚氛围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永明 袁春生
我国民营企业已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将会严重影响民营企业战略性资源的获取能力,导致其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创造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消除行业准入行政壁垒,培育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金融体系,改善劳动用工法律制度,明晰企业产权将成为民营企业第二次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第二次创业 法律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松
德国职教师范生大学毕业后要完成一个为期一年到两年的见习培训,见习结束后,见习生要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方可取得执教资格,从而成为正式教师。见习培训属于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第二阶段,此阶段以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而结束。国内关于德国教师见习培训和第二次国家考试制度的研究比较少,但这种见习制度对我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尤其针对我国职教师资入职前普遍存在缺乏教学经验的现状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职教师范生 见习 国家考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敏
组织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第二次飞跃的关键唐敏一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的准确判断,无疑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为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农业发展速度越来越低,一些大宗农产品处于徘徊和低水平的增长状...
[期刊] 征信
[作者]
饶世权
诚信与信用既有区别,又有必然联系。实现个人诚信进而增进社会诚信的方式,中国古代社会在自然经济形态基础上的是道德机制,古罗马在相对发达的商品经济形态基础上的是"信用减损"法律机制。当今美国、德国、日本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建立了诚信—信用互动法律机制。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的缺失正是因为对实现个人诚信传统路径的依赖。因此,应当适应现今的商品经济形态,通过立法建立诚信—信用互动的法律机制。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辜胜阻 易文
《保险法》修订将对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系统性的法律修订需要着重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从而规范保险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被保险人利益的保护,推进保险业市场化进程,完善保险监管体系,优化市场环境,防控市场风险,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保险法》 保险业 保险监管 法制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社会转型要求高等教育秩序发生相应变革。在以GDP增长主义为导向的中国社会第一次转型中,我国高等教育秩序面临失序之困局,其表征为高等教育价值失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等教育制度失范。中国社会已开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第二次转型,应重树高等教育价值、重整高等教育结构、重建高等教育制度,并以此重建高等教育秩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志仓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业开始的,农业的生产力在改革的初期得到了较好的释放,农业经济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进入新世纪,尤其是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农村土地流转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改革的一个侧重点。如何认识这次改革,以及此次改革将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这将是本文的着重分析所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於嘉 谢宇
近20年来,第二次人口转变是用于解释全球范围内家庭领域发生新变化的最主要的理论框架。文章通过分析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对我国第二次人口转变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初婚年龄、同居率、离婚率以及生育方面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人口转变在我国的发展与西方有着不同的轨迹,不同方面的家庭行为的变化程度差异较大。结婚与同居这些更为个体化的家庭行为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变化,男性与女性不断推迟进入初婚的时间,同居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养育子女方面,婚外生育与已婚不育仍然非常少见。离婚率虽然有所上升,但整体还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文章提出,对我国家庭领域变化的理解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独特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关键词:
第二次人口转变 出生队列 家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