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1)
2023(5919)
2022(5137)
2021(4899)
2020(4102)
2019(9275)
2018(9344)
2017(19415)
2016(10420)
2015(11736)
2014(11986)
2013(12101)
2012(11613)
2011(10741)
2010(11035)
2009(10593)
2008(10435)
2007(9558)
2006(8866)
2005(8179)
作者
(29687)
(24477)
(24401)
(23572)
(15698)
(11395)
(11299)
(9317)
(9253)
(9109)
(8179)
(7932)
(7916)
(7863)
(7757)
(7683)
(7242)
(7181)
(7136)
(7110)
(6267)
(6021)
(5993)
(5695)
(5592)
(5537)
(5471)
(5440)
(4922)
(4750)
学科
(48067)
经济(48021)
管理(29850)
(29760)
(22610)
企业(22610)
方法(17676)
数学(15804)
数学方法(15624)
中国(15457)
(15374)
地方(11897)
(11697)
(11362)
业经(11199)
(10310)
贸易(10302)
(10055)
(9629)
(9510)
产业(9506)
银行(9506)
农业(9442)
(9230)
(7829)
金融(7829)
技术(7552)
(7543)
及其(7520)
税收(7249)
机构
学院(156576)
大学(153578)
(72708)
经济(71227)
管理(60735)
研究(53552)
理学(51138)
理学院(50639)
管理学(50055)
管理学院(49744)
中国(42907)
(35896)
(32418)
科学(28647)
财经(27218)
(26499)
(24914)
(24433)
中心(24237)
研究所(23354)
经济学(22377)
(21108)
北京(21088)
经济学院(20257)
(20166)
师范(20045)
(19854)
财经大学(19824)
(19155)
业大(18242)
基金
项目(91861)
研究(73020)
科学(72960)
基金(65323)
(54369)
国家(53912)
社会(46798)
科学基金(46221)
社会科(44557)
社会科学(44551)
(36084)
基金项目(33622)
教育(32887)
编号(30825)
(29985)
资助(27535)
自然(26805)
成果(26176)
自然科(26084)
自然科学(26077)
自然科学基金(25612)
(22208)
课题(22043)
(21147)
重点(20423)
(19204)
(19133)
发展(19091)
(18797)
国家社会(18647)
期刊
(86852)
经济(86852)
研究(53624)
中国(29735)
(24877)
管理(24032)
(20686)
金融(20686)
(19971)
科学(17290)
教育(16749)
学报(16025)
业经(15836)
经济研究(14441)
技术(13948)
财经(13525)
农业(13497)
大学(13004)
问题(12384)
学学(12122)
(11821)
(10762)
国际(9133)
商业(8892)
理论(8542)
技术经济(8521)
现代(8216)
经济问题(7881)
统计(7672)
实践(7580)
共检索到24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冠霖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第三产业从原来明显的需求大于供给转变为弱的需求大于供给的矛盾,但结构性供需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为了刺激服务需求上升,政策取向应该是设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降低服务产品价格,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口密度,调整工作和休假时间,促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支持和鼓励服务产品出口。为了增加服务供给,政策取向要进一步在资金上向第三产业倾斜,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发挥技术、制度等综合要素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选择、有重点地鼓励对国外服务产品的消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跃秋  
解决民众就业问题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我国既是一个拥有1 3亿人口、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大国,又处在体制转型时期,就业矛盾显得更加的突出,提高就业率显得十分的重要和更加的迫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程桂荣  陈永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成英文  
一、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变化对旅游政策提出新的需求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旅游业需求水平和供给能力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对旅游政策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近年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时期,面临新环境和新机遇,出现新趋势和新动向,也产生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从需求方面来看,旅游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霞  曲建升  
立足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生产现状,分析认为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需求增长拉动煤炭等化石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剧了水资源安全供应的压力;能源生产基地多处于缺水的北方地区,水资源错位分布增加了经济和环境成本;新能源规模持续扩大也增加了水资源安全供应的潜在风险等问题。鉴于此,建议围绕能源产业优化布局、改进节水技术和工艺水平、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寻求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全鹏  
三亚今年运用“价格杠杆”调控假日旅游市场供需矛盾 ,尝试经营假日旅游市场 ,但它是从局部利益出发的 ,对海南整体假日旅游经济有不良影响。鉴于三亚旅游对海南整体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 ,应当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本文立足于海南全省旅游经济发展 ,分析这一措施的利弊 ,并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邹树林  
经过短短几个年头的变革,拥有8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基本解决了千百年未曾解决的温饱问题。广大农民在逐步由“自主”走向“自立”。我国农村正处在由自给性生产向商品生产过渡的历史时期。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资金短缺态势:一方面我们迫切需要借助干农村经济发展的惯性和活力累积起通向现代农业的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苏刚  
完善我国第三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苏刚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第三产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几年来政策推动取得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也暴露和引发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分析解决。一、关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所占比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邱晓华  
近几年,我国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985-1988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7%,但国内市场的供求矛盾却日益突出,抢购风迭起,零售物价急剧上涨,1985-1988年平均每年上涨10%,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在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随着扩权让利放活,地方、部门、企业利益逐渐强化,而传统的宏观调控手段过早弱化,新的宏观调控手段又尚未建立健全。一些部门、地方和企业,在改革、外放、搞活过程中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急于求富,形成新的需求膨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宪伟  王阳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机构共同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公益性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城镇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建议加快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形成高质量、全覆盖、功能明晰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强基层"建设力度,建立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机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卫生资源,促进医疗机构有效协作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服务供给。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常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曹俊杰  宋宝秀  吴佩林  
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农业水资源总量少,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城镇用水挤占农业用水,水的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区具体的水资源状况,建议采取开源、节流、治污等方面的对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伟民  石建立  
随着制度变革和消费观念的转变,1998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业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房地产业持续的高位运行,使得房地产市场出现局部过热等经济泡沫现象,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河北省房地产业总体健康,但是也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机制、产业发展支持系统、微观规范和管制手段进行干预,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浩然  任刚  
研究上虞市交通供需矛盾的状况,为缓解城市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上虞市开展居民出行调查和交叉口流量调查,制定路网改善的可靠方案。通过分析发现:整体路网级配结构不合理,居民出行的交通结构不合理。通过研究,制定的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有效策略为:合理控制和引导交通需求,调控交通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分布,扩大有效的交通供给,实施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战略,注重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