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1)
- 2023(16316)
- 2022(13769)
- 2021(12490)
- 2020(10477)
- 2019(23768)
- 2018(23315)
- 2017(44976)
- 2016(24342)
- 2015(27390)
- 2014(27459)
- 2013(27460)
- 2012(26268)
- 2011(24065)
- 2010(24271)
- 2009(22773)
- 2008(22687)
- 2007(20498)
- 2006(18229)
- 2005(16680)
- 学科
- 济(114304)
- 经济(114183)
- 业(68292)
- 管理(67871)
- 企(52325)
- 企业(52325)
- 方法(47177)
- 数学(41786)
- 数学方法(41487)
- 农(35073)
- 中国(33442)
- 地方(29025)
- 财(27092)
- 业经(26321)
- 农业(23546)
- 贸(22416)
- 贸易(22400)
- 易(21696)
- 制(21660)
- 学(21520)
- 银(19130)
- 银行(19070)
- 融(18422)
- 金融(18420)
- 行(18349)
- 环境(16894)
- 技术(16740)
- 发(16285)
- 地方经济(15903)
- 和(15475)
- 机构
- 学院(365346)
- 大学(364808)
- 济(155158)
- 经济(152047)
- 管理(136899)
- 研究(129026)
- 理学(117433)
- 理学院(116050)
- 管理学(114309)
- 管理学院(113626)
- 中国(97897)
- 科学(79227)
- 京(77302)
- 财(71914)
- 农(69701)
- 所(66965)
- 研究所(60551)
- 中心(58639)
- 业大(56868)
- 财经(56711)
- 江(56057)
- 农业(54936)
- 经(51381)
- 北京(48882)
- 经济学(48187)
- 范(47923)
- 师范(47338)
- 院(45764)
- 州(44698)
- 经济学院(43814)
- 基金
- 项目(238938)
- 科学(186949)
- 基金(172467)
- 研究(171160)
- 家(151964)
- 国家(150650)
- 科学基金(127175)
- 社会(110219)
- 社会科(104638)
- 社会科学(104608)
- 省(94627)
- 基金项目(91468)
- 自然(81347)
- 划(79864)
- 自然科(79440)
- 自然科学(79414)
- 自然科学基金(78020)
- 教育(77553)
- 资助(70029)
- 编号(68235)
- 发(56638)
- 成果(55358)
- 重点(54509)
- 部(52675)
- 创(49967)
- 课题(48046)
- 创新(46785)
- 科研(45919)
- 国家社会(45702)
- 发展(44913)
- 期刊
- 济(175215)
- 经济(175215)
- 研究(108163)
- 中国(73800)
- 农(65360)
- 学报(61586)
- 科学(55259)
- 财(53643)
- 管理(49260)
- 大学(45514)
- 农业(44057)
- 学学(43184)
- 融(37592)
- 金融(37592)
- 教育(35378)
- 业经(30864)
- 技术(29820)
- 财经(28500)
- 经济研究(28375)
- 经(24529)
- 问题(24460)
- 业(22948)
- 贸(19983)
- 技术经济(18753)
- 商业(18438)
- 版(17973)
- 科技(17072)
- 统计(17057)
- 理论(17032)
- 国际(16909)
共检索到552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国平 黄恒
本文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中国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对城乡收入、消费比的扩大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就业比重是城乡收入比的Granger原因。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周莉 夏涛
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曾国平 严兰丽
从第三产业发展与城乡协调理论出发,运用重庆197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对城乡协调的影响出现扭曲效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不协调和城乡就业增长差距受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影响显著,指标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但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期系统影响,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
关键词:
第三产业发展 城乡协调 协整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作磊
通过国际比较,本文对我国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保持了较强的吸收能力并且其吸收劳动力的潜力很大,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今后我国的劳动力将主要转向第三产业,而传统的商贸餐饮业和新兴的服务行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行业。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劳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建国
本文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间关联程度的分析 ,提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赖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就业 产业联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哈尔滨市第三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曲振涛 张曦 周方召 尹龙
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内部结构的升级本质上要依托于三次产业间的协调发展。受制于工业发展的滞后,哈尔滨市第三产业规模较小、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虚高且增长乏力、内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较为突出。结合哈尔滨市第三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应以构建先进制造服务业、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两轮驱动"的服务业发展模式为核心,根植于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内生需求,在产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哈尔滨市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都沁军
在分析了产业结构演进是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进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增加城市化的动力,并从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体系、增强城市的认同感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我国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第三产业 城市化 促进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红燕 李文政 张春海
非正规就业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势,其不仅是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改善我国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当前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政府在制订和执行政策的时候,应鼓励和扶持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并加以适当、适度的规范,最终通过非正规就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带动和促进我国第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第三产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吉亚辉 王军
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甘肃省第三产业、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第三产业、城市化水平是城乡收入差距的G rang er原因,它们两者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基于此结论,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当前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关键词:
城市化 城乡收入差距 VAR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胜刚 杨建模
城市化通过劳动力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既有利于专业分工的深化和服务业发展,又能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运用动态计量方法对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长期内对城市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城市化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影响却比较小;城市化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原因,反之则不成立。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第三产业 VAR模型 冲击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本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城市化的一个主导过程,并基于河南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严重偏低的事实,提出“第三产业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拉力不足,是制约河南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因素”这个假设。通过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证明该假设是成立的。以此为依据,文章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地区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三产业 河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顾中宇 罗小平
本文在分析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7-2006年间,南昌市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数据及其关系进行了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只能在短期内促进南昌经济的增长,而南昌经济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文章最后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南昌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德恒 陈东凌
本文在分析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内涵及与若干国家发展规模对比差距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除原计划体制外,还在于对“劳动价值论”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解,致使长期来整体上忽视和否认第三产业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作者认为:应把“劳务价值论”作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加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程桂荣 陈永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华伟 许航敏 王邦屏
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对产业发展影响深远,相关行业的增长效应及营改增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是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尽管现阶段广东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越第二产业,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第三产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营改增对广东第三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影响效应,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分析了营改增过程中需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