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03)
2023(15723)
2022(13629)
2021(12563)
2020(10825)
2019(24607)
2018(24347)
2017(47690)
2016(25981)
2015(28857)
2014(28634)
2013(28627)
2012(26506)
2011(23979)
2010(23844)
2009(21984)
2008(21626)
2007(19110)
2006(16817)
2005(14636)
作者
(78045)
(64903)
(64499)
(61197)
(40969)
(31169)
(29150)
(25377)
(24480)
(23080)
(21986)
(21746)
(20644)
(20341)
(19936)
(19907)
(19571)
(19258)
(18613)
(18492)
(16309)
(15778)
(15769)
(14565)
(14539)
(14308)
(14283)
(14250)
(13008)
(12776)
学科
(106979)
经济(106861)
管理(74508)
(73312)
(59818)
企业(59818)
方法(50793)
数学(44623)
数学方法(44225)
(29367)
中国(28418)
(28108)
业经(24149)
(23068)
地方(21590)
(20764)
(20706)
贸易(20694)
(20076)
农业(19446)
(18026)
财务(17964)
财务管理(17924)
技术(17187)
企业财务(17080)
(16732)
银行(16657)
环境(16107)
(15833)
理论(15680)
机构
大学(378355)
学院(375804)
(151980)
经济(148922)
管理(147669)
理学(129015)
理学院(127583)
研究(126200)
管理学(125466)
管理学院(124808)
中国(92939)
(80382)
科学(80096)
(69677)
(67327)
(64229)
业大(60717)
研究所(58845)
财经(56781)
中心(56455)
(53632)
农业(53483)
(51680)
北京(50331)
(47630)
师范(47034)
经济学(46386)
(45642)
(43359)
财经大学(42476)
基金
项目(259968)
科学(203407)
基金(188969)
研究(184495)
(167112)
国家(165780)
科学基金(141109)
社会(116812)
社会科(110891)
社会科学(110862)
(101404)
基金项目(101073)
自然(93479)
自然科(91287)
自然科学(91260)
自然科学基金(89677)
(85943)
教育(84057)
资助(77998)
编号(73666)
成果(58826)
重点(58694)
(57280)
(55701)
(54070)
课题(50679)
创新(50493)
科研(50236)
教育部(48574)
计划(48248)
期刊
(160492)
经济(160492)
研究(108385)
学报(66127)
中国(65749)
(59801)
科学(57794)
管理(52632)
(50988)
大学(48977)
学学(46576)
农业(40992)
教育(35772)
(31619)
金融(31619)
技术(29804)
财经(27760)
业经(27324)
经济研究(26646)
(23766)
问题(22007)
(20700)
科技(19001)
理论(18391)
技术经济(18328)
(17907)
商业(17704)
图书(17371)
业大(17008)
(16949)
共检索到535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吉  
文章基于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的划分,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趋势;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内部不同层次部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确认与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智利  张丽芳  
目前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减弱对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这种拉动效应已经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扩张的机遇。服务贸易逆差的进一步加重,造成了我国第三产业人才的严重流失,使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受到严重影响。全面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原因及影响因素,探索其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方  孙文祥  
通过建立对第三产业各行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天津、上海两市为例,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各地应根据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当前的政策取向,确定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优先发展顺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成柏  
文章首先通过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的消费服务业、生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演化规律,揭示第三产业发展方向;其次,通过对江苏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内部结构升级方向等方面剖析,采用综合的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归纳江苏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的特点并运用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灵机  王少东  余鑫  
有学者定量研究了我国各省区“发展程度”,江西、陕西等11省区被归类为最欠发达的第4类地区,其产业特征是:第三产业比例居高而总量很小,其内部四个层次的演进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一般规律相背离。本文认为欠发达地区不应空泛提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而应该夯实第一、二产业尤其是后者的发展基础,从生产社会化系统发育的整体视野,考虑消费拉动和劳动力分布因素,遵循既能帮助又能借助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促进第一、二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又符合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高级化规律,适度超前对接知识经济要求的原则发展第三产业并优化其内部结构。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惠娟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与美国、日本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的产业关联相比较 ,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很低 ,表现在第三产业各行业对传统的商业饮食业、交通邮电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高 ,而对新兴的金融保险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低。传统的商业饮食业、公用居民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高 ,而金融保险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曾国军  
本文按第三产业四个层次的划分 ,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过程做纵向分析和横向分析 ,通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 ,揭示了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负相关、与第二层次比重正相关的规律性。文章认为 ,第三产业第一层次比重下降、第二层次比重上升 ,体现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的方向 ,并根据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分析 ,对物流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非营利服务业的发展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作磊  
本文利用 1948~ 2 0 0 0年间的数据 ,对美国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增加值构成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分析 ,总结出了 5 2年来美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的一些基本规律 ,以期能对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晓菊  汪程  郭倩  
文章以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趋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的趋势规律,对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索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变动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立勋  秦梓华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金玲  
本文选取了30年固定资产投资、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贸易结构、人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与第三产业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选用了1981-2 0 1 2第三产业增加值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第三产业的各个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理论和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和固定资产投资、贸易总额、人民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有显著的关系,并分析了导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的成因和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耀国,刘思峰,陈可嘉,王锐兰  
利用列昂惕夫“快车道”模型计算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快车道”,测算出江苏省第三产业“快车道”增长速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线性规划模型,制订了江苏省“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方案。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静  杨向辉  张光源  
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行业多、范围广、就业容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就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我国2004—2012年第三产业14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尝试探究了影响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创造的相关因素。通过一系列计量检验和数量分析,研究发现:(1)在短期内,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比例、行业平均工资水平和国有资本的比例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创造产生显著影响;(2)在长期内,需求因素、技能劳动力比例、金融深化等对第三产业就业创造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第三产业的市场结构、行业平均工资水平、技术进步率作用为负。因此,全面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和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提高第三产业就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傅东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采用1978~2006年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没有增长的趋势,近年来甚至有所下降。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较多,直接的原因是技术的变化和技术效率的变化,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的变迁、城镇化、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总需求的波动和要素价格的变化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