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2)
2023(3072)
2022(2732)
2021(2626)
2020(2238)
2019(4939)
2018(5285)
2017(11726)
2016(6099)
2015(6590)
2014(6699)
2013(6909)
2012(6834)
2011(6358)
2010(6531)
2009(6378)
2008(6212)
2007(5671)
2006(5219)
2005(4855)
作者
(18226)
(15226)
(14949)
(14692)
(9579)
(7338)
(6866)
(5796)
(5784)
(5526)
(5273)
(4860)
(4842)
(4839)
(4769)
(4723)
(4514)
(4503)
(4451)
(4415)
(3920)
(3730)
(3725)
(3528)
(3486)
(3459)
(3450)
(3332)
(3053)
(3014)
学科
(26626)
经济(26601)
管理(14961)
(14373)
方法(12346)
数学(11623)
数学方法(11585)
中国(10053)
(8950)
企业(8950)
(8737)
(7254)
(6966)
贸易(6962)
(6803)
(6411)
(6266)
银行(6264)
(6111)
农业(5304)
(4926)
金融(4925)
结构(4693)
业经(4489)
(4422)
(4341)
税收(4133)
(4106)
环境(4020)
人民(3979)
机构
学院(94804)
大学(94393)
(43334)
经济(42559)
管理(34341)
研究(32791)
理学(29330)
理学院(28985)
管理学(28630)
管理学院(28475)
中国(26306)
(22362)
(19975)
科学(18841)
财经(17642)
(17427)
(15877)
(15870)
研究所(15602)
中心(14008)
经济学(13878)
(13427)
农业(13084)
财经大学(13072)
业大(12993)
北京(12871)
经济学院(12725)
(12180)
师范(12108)
(10973)
基金
项目(55389)
科学(43263)
基金(40709)
研究(39911)
(35478)
国家(35206)
科学基金(29117)
社会(26269)
社会科(24974)
社会科学(24969)
基金项目(21804)
(21016)
自然(18138)
教育(18136)
(17984)
自然科(17669)
自然科学(17665)
自然科学基金(17336)
资助(16669)
编号(16573)
成果(13394)
(13058)
重点(12531)
(12305)
课题(11282)
教育部(10989)
国家社会(10844)
(10807)
人文(10627)
科研(10443)
期刊
(51115)
经济(51115)
研究(31865)
(14715)
中国(14469)
(14299)
学报(13360)
管理(12376)
科学(12177)
(11568)
金融(11568)
农业(10765)
大学(9852)
经济研究(9848)
业经(9436)
学学(9415)
财经(8620)
(7378)
商业(7298)
问题(7266)
(6610)
技术(6335)
教育(6275)
理论(5856)
国际(5293)
实践(5257)
(5257)
(5064)
统计(4979)
现代(4683)
共检索到14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金花  刘晓洁  吴良  刘立涛  伦飞  成升魁  刘刚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大米消费量、稻谷加工产品产量、猪及家禽等产品出栏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00—2014年我国稻谷消费的变化,分析了不同省份稻谷的供需平衡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人均表观消费量显著高于世界水平;2000—2014年稻谷供需从紧平衡甚至个别年度供不应求的状态逐渐过渡到供需盈余;我国稻谷以口粮消费为主,但消费比重减少明显,工业和饲料消费比重增加;2014年我国稻谷库存消费比接近70%,10 a库存增加了2.72倍;我国2/3的省份(21个)稻谷供需难以自足,仅10个省份稻谷能够自足,5个省份稻谷供需盈余量在300万t以上。为去库存,应坚定推进水稻的市场化改革;为保障区域稻谷等口粮的需求,应加强省际之间粮食流通体制机制的研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腾飞  金光敏  亢霞  
近年来,稻谷库存偏高、国内外价格倒挂、产销不协调、稻谷高品质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说明稻谷供求结构失衡。稻谷作为我国主要口粮品种之一,是最易引发粮食供求失衡的敏感性和先导性作物,稻谷供求失衡很容易波及其他粮食品种。分析认为,稻谷供求失衡的发生机制为生产补贴机制不合理、价格调节机制不完善、加工转化水平落后和库存调节机制不灵活,导致产能增强但优质供给不足、稻谷进口量快速增长、有效供给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应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同时发力,促进稻谷供需平衡。但由于需求侧改革受稻谷需求弹性小的特点限制,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理想预期,所以应着重以稻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化解稻谷供求失衡。为促进稻谷供求有效对接,应在维护口粮安全的基础上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推动产销衔接,促进主产区和主销区的供需平衡;完善收储政策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绿色优质稻谷产品供给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艳昭  梁玉斌  封志明  杨玲  
玉米是近年来中国粮食增长的主力军。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标准差、生产集中度及空间重心统计等方法,以分省为基本研究单元,全面揭示了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消费的时空格局,并综合生产和消费的情况,分析了玉米的供需平衡态势。结果表明:1)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以1984、1993和2003年为节点划分为四个阶段;近30 a来,中国玉米生产趋于集中,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了174.65 km。2)1980-2014年,中国玉米消费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饲用消费是中国玉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消费量的3/5以上,工业消费近年来增长显著,接近总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成升魁  谢高地  刘爱民  鲁春霞  王洋洋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及其人均食物消费、粮食工业产品产量、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实际消费量和合理膳食结构下的理想消费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玉米、小麦和薯类以国内生产为主,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稻谷和小麦以口粮消费为主,玉米和豆类以饲料用粮消费为主,薯类以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消费为主;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结余量较大,豆类结余量少;按照现有的饮食结构,只需要71%的稻谷生产量和52%的小麦生产量就能完全满足口粮需求。未来应关注稻谷和小麦口粮生产,实施全过程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成升魁  谢高地  刘爱民  鲁春霞  王洋洋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及其人均食物消费、粮食工业产品产量、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实际消费量和合理膳食结构下的理想消费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玉米、小麦和薯类以国内生产为主,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稻谷和小麦以口粮消费为主,玉米和豆类以饲料用粮消费为主,薯类以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消费为主;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结余量较大,豆类结余量少;按照现有的饮食结构,只需要71%的稻谷生产量和52%的小麦生产量就能完全满足口粮需求。未来应关注稻谷和小麦口粮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他用途或品种的粮食生产应由市场主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  颜长珍  吴炳方  高阳  
东南地区自然条件适宜水稻生产,是我国的主要稻谷生产区和消费区。在近年我国粮食生产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本区稻谷生产不足不仅直接影响本地区的稻谷供给,同时还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基于农作物遥感估算技术中的水稻产量估算方法,结合统计数据建立了2000~2004年全区分省稻谷生产和需求数据序列,利用建立的产需平衡短缺监测指标分析了东南地区稻谷产需平衡短缺警情。结果表明,自2000年开始本区就一直有短缺警情,2000年是短缺中警,2001~2004年连续4年都是短缺重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乐  邹文涛  
稻谷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品种之一,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稻谷消费的结构和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转型期稻谷消费主要影响因素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稻谷消费模型,采取基准方案、低位方案和高位方案对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时(2020年)、人口达到峰值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50年)时稻谷消费需求情况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在中长期内我国稻谷消费总量将呈下降趋势,稻谷口粮消费绝对数量下降但在稻谷消费总量中仍占较大比重,稻谷饲用量和比重呈下降趋势,而稻谷工业用量和比重则持续增加,种子用量数量减少,但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最后作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支道隆  
一供求失衡的形成.社会产品产值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形成各部门和居民的收入.全社会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每一元货币都代表着可供消费和使用的社会最终产品.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生产额与已经实现的国民收入使用额总是平衡的(撇开进出口因素不谈).但加入了财政和银行信贷因素以后,如果一部分货币没有物资保证(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会上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就会大于生产供应(由于社会总供给的商品价格上涨,实际上也会抵消一部分供求差额).近年来报刊文章常谈到的“国民收入超分配”就是指这种求大于供的情况.此外,信贷本身也可以派生出货币收入,因为接受贷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宁宁   云立新   党晓虹   林奕冉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同步实现“稳增长”和“碳减排”,成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的焦点问题。论文基于碳氧平衡系数测算分析我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2000—2020年排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以及碳氧平衡状况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2000年我国碳氧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随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排碳耗氧量剧增,同时,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固碳释氧量下降,导致碳氧处于失衡状态。进一步的碳氧平衡省际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省际碳氧平衡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大多数省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处于碳氧失衡状态。测算分析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碳氧平衡时空格局,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不同区域间生态补偿和碳排放交易提供指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宁宁   云立新   党晓虹   林奕冉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同步实现“稳增长”和“碳减排”,成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的焦点问题。论文基于碳氧平衡系数测算分析我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2000—2020年排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以及碳氧平衡状况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2000年我国碳氧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随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排碳耗氧量剧增,同时,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固碳释氧量下降,导致碳氧处于失衡状态。进一步的碳氧平衡省际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省际碳氧平衡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大多数省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处于碳氧失衡状态。测算分析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碳氧平衡时空格局,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不同区域间生态补偿和碳排放交易提供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万敏  
从演化增长的视角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旨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偏好和制度的共同演化,体现为制度黏合和动力机制推动下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匹配和协同升级,即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策略重点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运行机制,以打通经济运行堵点,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筑牢底板,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构开放型经济体系,联通国际大循环,实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辛一  朱满德  陈其兰  
近年来,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土地成本大幅攀升,国内稻谷生产效益显著下降,稻农种粮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在籼稻生产总成本中,人工成本的占比较高,土地成本的占比较小;对粳稻而言,人工成本的占比较低,土地成本的占比则迅速上升。国际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甚至超过了国际稻谷均价,国内稻谷的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国内稻谷生产总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局面,各地政府应在"降成本、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稻谷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减少稻谷政策性收储和库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辛一  朱满德  陈其兰  
近年来,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持续上涨,尤其是土地成本大幅攀升,国内稻谷生产效益显著下降,稻农种粮积极性受到较大程度影响。在籼稻生产总成本中,人工成本的占比较高,土地成本的占比较小;对粳稻而言,人工成本的占比较低,土地成本的占比则迅速上升。国际比较结果显示,中国稻谷生产总成本甚至超过了国际稻谷均价,国内稻谷的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面对国内稻谷生产总成本上升、利润下滑局面,各地政府应在"降成本、调结构、去库存、补短板"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对稻谷价格的决定性作用,减少稻谷政策性收储和库存,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补齐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树清  
1996年:先升后降 1995年年底,国外一些专家预测,1996年国际石油市场并不乐观。原因是,尽管世界石油需求将比1995年增加160万桶/日,但欧佩克成员国以及非欧佩克产油国都在竞相增产石油,国际石油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全年油价将低于1995年17美元/桶的平均水平,并有可能再次跌到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子刚  郭庆海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求关系,增加了人们对"粮食危机"的预期。作为全球种植生产和消费需求最广泛的粮食作物,稻谷与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稻谷的国际及国内市场供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稻谷市场供求为研究对象,分析稻谷历年生产状况,探讨稻谷的消费情况,对稻谷市场供求形势及趋势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