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2)
- 2023(16047)
- 2022(13471)
- 2021(12626)
- 2020(10540)
- 2019(23996)
- 2018(24469)
- 2017(47334)
- 2016(26111)
- 2015(29319)
- 2014(29788)
- 2013(29188)
- 2012(26904)
- 2011(24180)
- 2010(24345)
- 2009(22541)
- 2008(21968)
- 2007(19797)
- 2006(17565)
- 2005(15623)
- 学科
- 济(100723)
- 经济(100525)
- 管理(73011)
- 业(69106)
- 企(56092)
- 企业(56092)
- 方法(44839)
- 数学(37643)
- 数学方法(37241)
- 中国(31628)
- 农(29898)
- 财(26456)
- 学(24274)
- 业经(23850)
- 制(22485)
- 地方(19629)
- 农业(19406)
- 理论(18855)
- 银(17979)
- 银行(17922)
- 贸(17896)
- 贸易(17888)
- 和(17515)
- 易(17408)
- 行(17146)
- 融(16290)
- 金融(16281)
- 体(16100)
- 技术(15762)
- 务(15742)
- 机构
- 大学(375405)
- 学院(372220)
- 济(144704)
- 管理(142458)
- 经济(141394)
- 研究(127456)
- 理学(122647)
- 理学院(121204)
- 管理学(119010)
- 管理学院(118338)
- 中国(94494)
- 京(81244)
- 科学(80055)
- 财(69940)
- 所(65133)
- 农(63460)
- 研究所(59263)
- 业大(56826)
- 中心(56649)
- 财经(55692)
- 江(55225)
- 北京(51585)
- 范(50542)
- 经(50510)
- 师范(50002)
- 农业(49905)
- 院(46105)
- 州(44523)
- 经济学(43586)
- 财经大学(41393)
- 基金
- 项目(250018)
- 科学(195273)
- 研究(182504)
- 基金(180159)
- 家(157652)
- 国家(156300)
- 科学基金(132722)
- 社会(114239)
- 社会科(107414)
- 社会科学(107383)
- 省(97335)
- 基金项目(95386)
- 自然(86193)
- 自然科(84117)
- 教育(84098)
- 自然科学(84092)
- 自然科学基金(82562)
- 划(82471)
- 编号(75176)
- 资助(73966)
- 成果(62939)
- 重点(55951)
- 部(55130)
- 发(52719)
- 课题(52152)
- 创(51076)
- 科研(47792)
- 创新(47633)
- 教育部(46920)
- 项目编号(46359)
- 期刊
- 济(161364)
- 经济(161364)
- 研究(112133)
- 中国(74117)
- 学报(63665)
- 农(58639)
- 科学(56727)
- 管理(52640)
- 财(51972)
- 大学(47701)
- 教育(45178)
- 学学(44739)
- 农业(40141)
- 融(33568)
- 金融(33568)
- 技术(30656)
- 财经(27416)
- 业经(27036)
- 经济研究(25844)
- 经(23354)
- 问题(22148)
- 图书(20476)
- 业(19867)
- 理论(18411)
- 版(18142)
- 科技(17813)
- 技术经济(16807)
- 现代(16800)
- 实践(16759)
- 践(16759)
共检索到551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沈洪洲 汤雪婷 周莹
[目的 /意义]对我国移动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针对移动社会化媒体隐私保护功能的可用性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过程]基于我国主流的3种移动社会化媒体(手机QQ、微信和手机微博)的隐私保护功能,通过用户实验和访谈调查收集可用性数据,并运用多独立样本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论]微信的隐私保护功能在有效性、效率和用户满意程度这3个可用性标准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移动社会化媒体的隐私保护功能应从功能设计、功能引导、菜单层级、文字表述和默认值设置等方面提升可用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义 朱娜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社交媒体 隐私保护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朱侯
随着社会化媒体应用的普及,用户隐私泄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自我披露、他人泄露和平台泄露等都是重要的泄露渠道,国家、行业和运营平台都积极出台措施进行治理。然而,由于用户隐私边界的模糊,一些信息可能包含多个不同用户的隐私,用户常常因认知不足而有意或无意泄露了包含共同隐私的信息,从而造成隐私泄露。本研究针对共同隐私管理问题,分别提出了用户、平台和用户-平台协同的隐私规制策略,并基于模拟实验对各规制策略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用户还是平台规制,均能有效提升社会网络整体关系强度;平台的规制策略对网络关系强度的提升作用大于用户策略,但平台的共同隐私规制策略需要用户的参与才能很好的实施,即用户-平台协同规制共同隐私的策略不但效果好,而且可行性强。本研究在模拟实验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用户-平台协同隐私管理机制,对于社会化媒体中共同隐私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 共同隐私 隐私边界 模拟实验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雪 查先进 梅潇 严亚兰
隐私担心是指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感到其行为(行踪轨迹)受到违背意愿的观察或记录。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结合隐私担心视角,探索了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隐私担心和信息规避行为的新形态,构建了隐私担心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隐私担心包括信息收集、二次利用、被操控感、被窥探感和非自愿暴露,信息规避行为包括忽略信息、屏蔽信息、否认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清除行踪轨迹;隐私担心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也通过风险评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信息窄化会加剧隐私担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系统的运营方和用户提供有益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潇 查先进 严亚兰
[目的/意义]文章探究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旨在推动移动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规范智能推荐服务的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通过知乎问答平台搜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隐私保护环境、智能推荐特征、用户特征对隐私风险感知有直接影响,智能推荐特征对隐私担心和感知精准度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隐私风险感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凯 于艺
文章对有关社会化媒体中隐私披露问题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类整理,首先对社会化媒体、隐私、隐私关注、隐私披露的概念进行了概述,进一步地,从用户和平台两个视角对应用在社会化媒体隐私披露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理论间相关关系以及对隐私披露行为的不同影响作用得出了理论整体框图。最后在对现有研究进行评析的基础上预测并展望了社会化媒体隐私披露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炳金 武忠
文章从移动社会化媒体知识共享、参与和用户信任的动因出发,来探索移动社会化媒体成员用户体验的影响,构建移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对知识共享、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用户体验中行动体验维度和关联体验维度、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纯洁 杨中华
本文以创新团队中的两类知识演化模式——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为切入点,以共享心智模式为中介,探讨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解创新团队成员使用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四个需求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两个度量维度——相似性和准确性的作用,进而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的不同影响程度,最终形成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机制的影响框架。其研究成果将完善移动社会化媒体以及创新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向纯洁 杨中华
本文以创新团队中的两类知识演化模式——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为切入点,以共享心智模式为中介,探讨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模式的影响机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理解创新团队成员使用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四个需求对团队共享心智模式两个度量维度——相似性和准确性的作用,进而研究共享心智模式对知识整合与知识创造的不同影响程度,最终形成移动社会化媒体对创新团队中的知识演化机制的影响框架。其研究成果将完善移动社会化媒体以及创新团队中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为移动社会化媒体的健康发展和规范使用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梁士金
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移动网络社交媒体的视角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问题,认为这一思路是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理念的有益尝试。在梳理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的基础上,以SWOT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应用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提出移动网络社交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贾欢 彭晓东 魏群义
从可用性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评估指标5个方面,对国外移动服务可用性研究的相关领域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给国内移动图书馆可用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移动服务 可用性 移动图书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卫军
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基础资源能力、用户需求获取能力、外部支持获取能力、服务提供能力等共同构成,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从信息资源建设状况、移动技术支持状况、服务人员状况、用户需求获取、服务过程等多个方面构建科学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明确服务能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与改进方向,提高移动图书馆的总体服务水平。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杜晴 杜春凤 朱庆华 孙霄凌
[目的 /意义]探讨以知乎为代表的社会化问答应用的可用性现状,以期提高社会化问答应用的可用性。[方法/过程]以活动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可用性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化问答应用的特点,设计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对知乎APP的可用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于知乎APP的可用性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知乎APP在内容上的表现较好,在平台以及用户方面仍有待改进。总体上可从界面布局、用户研究、社群关系等三个方面来提高社会化问答应用的可用性。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朱玉清 程岩
移动多媒体是一种以便携设备为载体的新型媒体服务,其所具有的移动服务能力使得用户可在多种不同情境下接受多媒体服务。但是,消费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对隐性服务要素有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供应商在服务设计中需依情境不同提供不同的移动多媒体隐性服务要素组合。本文采用联合分析方法探究客户对不同虚拟服务的偏好次序,分析移动多媒体各种隐性服务要素在不同服务情境下重要性权重的变化,进而给出不同控制变量组合下的最优隐性服务要素组合,分析结果可以帮助供应商科学地设计移动多媒体隐性服务要素组合并优化其营销策略。
关键词:
服务 移动多媒体 联合分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济群
文章综合隐私关注理论与技术接受理论,构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的反向权衡框架,借此框架分析用户对社交媒体功能的接受行为。与面向整个平台的技术使用研究不同,文章以微信为例,根据微信不同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将其分为信息呈现、信息获取、附加嵌入三类功能。研究表明:由社交影响过程因素(关系管理动机、主观社交规范、自我呈现)和信息需求(任务型信息需求和日常信息需求)构成的促进因素提高了用户接受社交媒体功能的可能性;相应地,用户在社交媒体情境中的隐私关注则作为阻碍因素,降低了用户接受社交媒体工具功能的可能性;"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所构成的影响组合既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实现,也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个人信息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